对孩子拖拉问题的抱怨,磨蹭似乎成了每个儿童的标配,这真的就只是孩子的问题吗? 尹建莉有一句话我觉得说的特对:“不要老急着去改造孩子,不如停下来想想孩子为什么这样”。 磨蹭不只是孩子的问题,有时也是我们家长的问题。 今天丹妈用五句话,来解开孩子磨蹭的秘密: 第一句:越不专注的孩子越磨蹭 穿着鞋子的时候突然就玩起了鞋带,写着作业又摆弄起了一旁的玩具……明明是要做这件事,眼睛一下就飘去另外一件事去了,咋整 ?孩子天生没心没肺吗? 其实不然,因为大脑发育的问题,越小的孩子专注力越差。 对策 ? ? 接纳孩子的专注力还在发育的事实,并不是故意和咱们作对。 不以大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而是应该做到不去破坏孩子的专注力,这点可看丹妈分享过的文章 ? 《毁掉孩子的专注力只需一件事》。
如果你能在生活中做到这样的几点,恭喜你,你就会改变整个家庭的风水环境,让家庭更温暖和谐,让你的孩子更听话,不信你试试,这真的很简单,你愿意接受挑战吗? 1.微笑,发自内心的保持美好的微笑。微笑,发自内心的微笑,让你的孩子感受到你的爱,用微笑化解养育孩子过程中的各种压力。和孩子有更多的眼神接触,在看着他们深邃的眼神时和孩子认真的微笑,用微笑迎接未知的每一天,这是最了不起的心态不是吗?微笑着和孩子说话、微笑着给孩子提要求、微笑着送孩子上学、微笑着批评你的孩子,微笑着处理家庭各种矛盾,微笑是世界上最厉害的武器,你认为呢? 2.不要怒吼,降低说话的声量。虽然所有的妈妈都具备超厉害的狮吼功,但是不要吼,把你的功夫藏起来,用平常的语气和孩子说一切。问问他们为什么要犯错、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用温和的语气给孩子提问题和要求。很多时候当你不怒吼时,事情就好办多了。你
可实际上,等到孩子步入小学,开始要进行系统的知识学习时,时间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Vicki Caruana是《让孩子卓越》一书的作者,她曾这样解释时间管理:如果我们对于时间没有任何计划和管理的概念,那其实我们就是在盲目的生活。主动的人和被动的人在时间管理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被动的人生活缺乏目标,一直充满了压力。主动的人则会合理安排好时间,并且能把压力减到最小。所以,我们应该给孩子灌输时间观念,并且教孩子管理时间。 那么,父母该怎么样培养孩子时间管理技能呢? 1、学会设定优先级 培养孩子学会管理时间的关键就是帮助孩子学会设定优先级。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帮助孩子学会考虑什么事情是最重要的,什么事情是紧急的。只有分清了做事情的优先级,孩子才能更好地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2、检查孩子的时间分配 父母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时间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禁令标志和场景,猜测情节发展的可能性。 2、理解违反禁令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1、你们喜欢旅行吗,为什么? 2、小动物也喜欢旅行,你们看!今天天气真好,谁出门旅行了?数一数有几只小猫? 3、教师小结:11只小猫高高兴兴地排好队,出门旅游,他们会去哪里,看到些什么,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观看课件。 片断(一):摘花,重点观察、揣摩小猫的心态。 1、小猫们走呀走,来到花园里,花好多,真漂亮呀!其中一只小猫
大明同事一直跟他说要尽早给小熊做英语启蒙,可是大明总担心。一来小熊中文都只能发“啊”“哦”的音,再加上英文怕接受不了;二来,他跟王太英语都一般般,真怕教不好小熊啊~ 其实,不只是大明一个人,许多爸爸妈妈都会有这样的困扰。担心宝宝还不到学习英语的时候,担心自己的能力不够......但其实,没有那么多压力啦~ 宝宝英语启蒙的两点疑问 大多数爸爸妈妈们抵触宝宝英语启蒙,其实不外乎考虑到两点:中文还没学好又学英文,担心混淆;觉得自己能力不够,无法给孩子做英语启蒙! 1宝宝对中文、英文会混淆? 美国华盛顿大学神经科学家纳贾·拉米雷斯博士曾说,世界上的语言总共约有800个音,出生时婴儿的大脑能够区分所有800个音,这就是说他们能够学习任何听到的语言。不过,人类每种语言只用到约40个音,所以宝宝即便同时处在中文、英文的环境中,他也
活动目标: 1.初步让幼儿认识空气培养好奇心求知欲。 2.在宽松的情境中,让幼儿体验动手做,游戏乐的情绪,并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体验友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1、选择大小适中的保鲜袋若干,做成空气袋气球和空气袋娃娃。 2、即时贴剪好的眼睛、嘴巴图形若干;彩带等。 3、把已做好的空气袋娃娃悬挂在一根皮筋上,位置高于幼儿高举的手指尖。 活动过程: 一、进入活动场地:教师与小朋友边走边唱进入活动区 二、出示实物引发兴趣。 1、出示两个空气袋气球一个是充满空气的,一个是没有空气的,让幼儿观察两个空气袋气球有什么不一样?(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的说说自己的想法,不加定论) 2、(引入空气的概念)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闻不到看不见但存在我们身边的一
孩子打架,未必是坏事!只要父母掌握这些技巧 作为父母,面对孩子们打架,恐怕会存在两个阵营:“要管”派和“不管”派。不管哪一派的父母,他们的心理其实都可以理解。做父母的既不希望孩子在外惹是生非,引得别人三天两头上门告状,也不愿总看到孩子哭哭啼啼,受人欺负,那么,孩子打架,到底父母应该如何对待呢?我认为,孩子打架,大人要管,但要管得有技巧! 在分享如何管的技巧之前,我必须要强调一点:即去管之前,父母一定要放轻松,尽量避免“吃亏与否”的输赢心理。从心理学角度说,孩子们打架,未必是坏事。甚至还可以说,从未打过架的孩子,他们的社会化功能,反倒可能不如那些打过架的孩子。所以,父母先调整好状态,以平常心去看孩子们的打架问题,下面这些技巧应用起来,才可能真正奏效。 错误的管教方式,必须杜绝 不问清原因,只是简单制止孩子打架。
幼儿园认识半圆形教案: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情境认识半圆形。 2、知道两个半圆形合起来是一个圆形,能不受图形的颜色,形状干扰,准确找出圆形。 3、喜欢参加关于图形的数学活动。 幼儿园认识半圆形教案: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知道半圆形就是圆形的一半,理解圆形和半圆形之间的转变关系。 活动难点: 理解圆形和半圆形之间的转变关系。 幼儿园认识半圆形教案:活动准备 1、小熊与小兔的故事挂图,几何图形组; 2、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半圆,胶棒; 3、PPT教学课件及教室准备。 幼儿园认识半圆形教案: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师幼问候。 2、集体活动: A、
活动方案一:我爱妈妈 主题目标: 1、知道三月八日是妇女节,是妈妈的节日; 2、会尊敬、关心妈妈,向妈妈表达自己的爱。 一、指导思想: 家是幼儿生命的摇篮,是他们最温暖、最安全的港湾,父母是他们最亲近的人。母亲给予孩子生命,更是孩子温暖的依靠,母亲是伟大无私的。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我园特组织开展庆“三八”感恩月活动,旨在: 1、感谢母亲,让孩子参与到感恩活动中,从单向接受爱,到学着体会爱,进而初步表达爱,萌发从关心亲人到关心他人的意识。 2、各年级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对妈妈、奶奶、外婆的爱。 活动过程 一、美化校园 二、亲子互动 (一)介绍三八妇女节: 1、教师出示挂历,询问今天是几月几日?(3月8日)
孩子为什么不顺从?不顺从就是坏孩子? 场景1:我不背 “你给妈妈背首诗吧。”一位妈妈对着电话说。 因为她的工作原因,有时候一两天都不能回家,看不见两岁的女儿还是很想念的。可是女儿在电话那头却很清晰地说了两个字:“不背。”妈妈听见姥姥在电话另一边劝孩子,威逼利诱的方法都用上了,可女儿还是那两个字“不背”。 妈妈无奈地笑了笑,制止了姥姥说孩子“不背就不喜欢你了”的说法。 分析:女儿的不顺从,并不意味着她不是好孩子,她想念妈妈,她需要的是妈妈陪在身边和她一起玩,她想要的东西没有得到,可妈妈却还要求她做别的事情,她当然会不同意了。 孩子只想顺从自己 孩子都是单纯而直接的,他顺从了自己的意愿,但却有可能违背我们的要求,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孩子的“不顺从”。可是孩子只不过是没有顺从我们的
前言 前两天和我国内大学时一个好朋友聊天,得知她妈妈体检时,查出癌症晚期,医生说只有几个月生命。于是好友就从立刻回到国内陪伴妈妈最后时日。 好人病 好友感慨地说:“世道太不公平了,怎么那么多坏人没得,偏偏是她那么好的人?”好友的妈妈我大学时就认识。是一个医学方面的高知,在省级三甲医院工作,开明,乐观,坚强,为人非常好。好友说:当医生说出诊断结果时,姐姐当场就崩溃了,妈妈却抱着女儿安慰说:“不要哭,妈妈很坚强的”,至今为了女儿们一滴眼泪都没留。 还有件事,好友妈妈在医学院同学会一直做组织工作,生病以后,她也没把事情跟其他同学说,还忍受着病痛,继续操劳着组织聚会的各种琐事。一言蔽之:她是个一心为人,从不为自己着想的“好人”。 回想起我妈妈,她虽然刀子嘴,但心底也是个大善人。回想起她患病时,有件事记忆犹新。那天晚上11点多,
活动目标: 1、知道垃圾要扔到垃圾箱中,保护环境卫生。 2、乐意大胆使用材料与伙伴合作制作垃圾箱。 3、感受到共同制作的快乐。 4、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5、遵守游戏规则,掌握游戏的玩法。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剪刀、不同大小的纸盒、包装纸、浆糊、双面胶、抹布等。 经验准备:有与伙伴合作的经验。 重点和难点: 1、此活动的制作教师考虑到纸盒有不同薄厚,孩子们在剪厚纸盒时会有困难。 2、制作的盲目性。 活动过程: 1、以谈话的形式导入: 我们今天带来这么多的材料想做什么样的垃圾箱?怎么做?都需要什么材料?想与谁合作? 教师带幼儿分别进行讨论激发幼儿的制作兴趣。 2、幼儿意
所有的父母都知道溺爱对孩子影响大,虽然心中知道这个教育原则,但是实际中还是会深陷其中而不自知,很多父母分不清爱和溺爱,怕溺爱孩子但同时又担心给孩子的爱不够,于是在此过程中,很多父母迷失了,其实检查有没有对孩子溺爱很简单,溺爱有一些超典型的例子。 很容易的就满足孩子的要求 孩子的愿望是无穷尽的,而又常常爱向家长提出自己的要求,一哭二闹三上吊等等,尤其是在金钱方面,孩子哭着要钱买东西,家长可能会心软的给了,却不关心这钱他如何花。面对孩子的要求,家长总是轻易满足,让孩子一点挑战性都没有,这是最典型的溺爱了。 包办 孩子自己的事情就应该让他自己去做,有些父母心疼孩子,常常包办孩子的事情,比如放学后怕孩子书包沉家长拿着,怕孩子累着从不让做任何的家务活,孩子很大了衣服不会穿等等,父母总觉的孩子小,什么事情都干不了,总想包办。
1 芳芳从医院给我打来电话,说她住院了,让我帮她照顾一下孩子。 芳芳的女儿燕子六岁了,芳芳不上班,日常生活就是干家务、照顾燕子……芳芳的丈夫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一个月的薪水除去一家人的生活开资还绰绰有余。芳芳有时也有找份工作的打算,可丈夫却说:“把燕子带好……准备要二宝……你还上什么班?” 芳芳想想也是。她经常对我说:“燕子特黏我,回家看不到我就会哭……为了孩子,我只有委屈自己了……” 芳芳经常来我家玩,所以我跟燕子也熟识,一个像小公主一样的小女孩儿,每次来总拉着妈妈的手,寸步不离…… 燕子已经六岁了,我想,这应该是不用花多少心思的孩子了,我的孩子才五岁,很多事情都能自己做了……可是很遗憾,我想像得太美好了。 当我赶到芳芳家时,燕子正在家抹眼泪。 我对燕子说:“妈妈这几天回不来了,你先去阿姨家好吗?……
文/咪蒙 最近我和闺蜜在学插画。每次她准备走出家门,去画室学习的时候,她妈妈都望着她的背影哀声叹气,仿佛她不是去学画画,而是去犯罪。 她妈妈每天跟坏掉的收音机一样重复一个质问:“你学插画,有什么用呢?” 闺蜜35岁,目前是全职主妇,学插画就是因为她喜欢。学插画的过程中,她得到了满足感和成就感,获得了审美的提升和精神上的愉悦——这些难道没用么? 没用。 一个5岁玩积木的儿童,身后会有一个焦虑的家长在叹息,玩积木有什么用呢,不如去学认字。 一个15岁做航模的少年,身后会有一个焦虑的家长在叹息,做航模有什么用呢,不如学点奥数。 一个25岁玩乐队的青年,身后会有一个焦虑的家长在叹息,玩乐队有什么用呢,不如去考公务员。 在中国家长看来,你做一件事,不能帮助你考上北大清华、不能赚钱、不能升职、不能找到好老公,那就是不学无术、浪费人生、误入歧途。简而言之,只有能产
活动目标: 1、学习10以内的数,能按群计数,初步建立数群的概念 2、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重点难点分析: 能按群计数。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套教具(10面小旗、插板) 活动过程: 1、接龙游戏:分别唱出单双数,进行接龙游戏。 2、游戏"插彩旗",学习两个两个的按群计数。 (1)幼儿操作学具,将10面彩旗插在教具上,然后点数验证彩旗的数量,说出一共有几面小旗 (2)教师提问问题引导幼儿讨论除了一个一个数彩旗,还可以怎样数速度更快。 (3)教师出示教具带领幼儿一起数彩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故事: 有个小孩,不小心碰到了桌子大哭。 中国的妈妈见到后,第一个动作就是伸手打桌子,然后哄孩子:乖!不哭!妈妈打桌子还了! 而日本的妈妈则是这样,要求孩子重新绕桌子走一遍,然后启发孩子:“人之所以会撞上桌子,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你跑得太快,刹不住脚;二是不注意看路;三是你心里在想别的事情。你刚才是属于哪一种情况?桌子是死的,它不会主动来撞人,所以人会撞上桌子,是人的错,而不是桌子的错。” 孩子自己撞上桌子,中国妈妈把责任归咎于桌子,抱怨桌子,那都是桌子的错,不是你的错。在这样的教育下成长的孩子,遇到事情的第一反应是推卸责任,千方百计地为自己寻找开脱的理由,一门心思挑别人的毛病。 而日本妈妈的做法显然是值得称赞的,先仔细分析,告诉孩子,这都是你自己的原因。这样的教育下成长的孩子,凡事总是先检
的确,在我国传统教育中,孩子听话就是好孩子,不听话就是不孝顺、不懂事、不是好孩子。因此,“乖”成为了父母长辈们衡量孩子好坏与否的一把秤,但这评级真的能一点误差都没有么?当我们用“乖”或“不乖”来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这些词语的背后承载着怎样的价值观? 在很多人眼里,孩子乖、懂事是大大的优点。对呀,孩子听话难道不是因为教育得好吗?比如,有些孩子很乖,他们小小年纪就会很懂事,说着成年人式话,做着成人式的事:见了叔叔会问叔叔好,见了阿姨会跟阿姨打招呼,平时还会关心老师、关心妈妈、礼让小朋友……以成人的眼光来看,这样的孩子确实显得乖巧、讨人喜欢。可是当孩子“乖”地让人心疼时,他们的“成熟”“懂事”也着实令人不安,给人一种高楼在脆弱地基上可能随时坍塌,花蕾在春寒料峭中可能马上萎靡的忧虑。 其实,这类“乖”到极致的孩子有着几个父母长辈忽视了潜在影响: “乖”孩子大
一个爱晒娃的妈 我有一个特喜欢“晒娃”的朋友,她隔三差五就会把自己儿子的日常生活发到朋友圈里,我的朋友圈经常会被她家孩子的照片和小视频给攻占。 但是,我依然会经常乐此不疲地点进她的相册,因为她家的小男孩实在是太可爱了!粉嫩的脸颊、机灵的眼睛、活泼的神态,活脱脱地一位小明星! 可最近,她却没有再像原来那样频繁地发她儿子的生活照了。于是我逮住机会去问她:“怎么这几天一直看不到贝贝(她儿子的小名)的照片了?” 没想到她满脸苦笑地告诉我:“是我儿子让我别再发了......” 都是尿床惹的祸 事情还要从贝贝的一次尿床经历说起。 那一天贝贝起床后,发现床单湿了一大片,这才明白是自己尿床了。因为怕妈妈责备他,于是他趁着家长不注意,蹑手蹑脚地抱着床单放进洗衣机里准备自己洗。 没想到这一幕恰好被妈妈发现了,她立刻拍下了贝贝当时的窘态,并配上文字——“妈妈
许多家长虽然想把孩子培养成才,却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鉴于此,专家列出了毁掉孩子一生的11种教育方法: 1、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这样当他长大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万物皆备于我”。 2、当孩子口出污言秽语时,总是讥笑他。这会让他的词汇越来越不成体统,说出话来把人气个半死。 3、永远不对孩子进行精神、道德教育,让他自己混到成年时再说,让他自己去决定一切。 4、孩子犯了错误不指出来,免得孩子会感到内疚。这样他将来出去偷东西,或者因为其他原因犯罪而被逮捕的时候,会感到全世界都在同他作对,他反倒成了受害者。 5、把孩子随手乱扔的一切东西都替他收拾好,不让孩子自己动手。这样孩子会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惯,遇事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