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案幼儿园教育亲子活动亲子游戏
  • 中班健康天天来刷牙教案
    中班健康天天来刷牙教案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 2.培养幼儿的认知观察力和初步的自我服务能力。 3.引导幼儿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知道怎样保护牙齿和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活动准备: 提前两天用醋泡好的鸡蛋壳、幼儿牙齿情况记录表、牙刷、小镜子、牙齿模型等 活动过程: 一、利用故事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开门见山,听故事直接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引发相关思考,"冬冬为什么牙疼"。 二、围绕主题进行针对性谈话 1.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 "冬冬的龋齿是怎样形成的",借助"醋泡蛋壳"的小实验引导幼儿了解,龋齿是由于口腔卫生不好,细菌繁殖所

  • 宝宝的分离焦虑,有一半你是在瞎操心!
    宝宝的分离焦虑,有一半你是在瞎操心!

    ”是不是我陪她还不够啦!”简直比宝宝还焦虑!而且,“分离焦虑”真可谓是几乎无人能幸免的宝宝成长过程, 不管宝宝是男是女是胖是瘦是内向还是外向, 分离焦虑时都得哭几嗓子, 一般情况下,宝宝成长到6个月时就会开始出现分离焦虑,表现是:一旦妈妈(或其他特定的养育人)离开他们的视线,他们就会焦虑不安,有的会大哭,有的会大闹,吃不香睡不好,面对这种甜蜜的困难,妈妈的职责是帮助宝宝克服焦虑与害怕心理,让宝宝以正常平和的心态面对分离,把分离的难受降到最低。 分离前多次演练 当时毛豆第一次出现分离焦虑的时候,是在6到8个月左右。这个时期,正好是我把产假用完、年假预支、病假也死皮赖脸的休完的时候,出版社告诉我必须得上班,再不上班就滚蛋。所以,在这个分离焦虑的当口,我却必须让毛豆顺利解决这个问题,任务很严峻啊! 当时是毛豆的奶奶

  • 孩子发脾气,你也跟着发脾气?别,这儿有应对办法!
    孩子发脾气,你也跟着发脾气?别,这儿有应对办法!

    其实,突然的大发脾气是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正常的副产品,是孩子们以及父母为成长和学习必须付出的代价。作为父母,真的应该多了解一些应对办法。一、帮帮孩子 有时候孩子发脾气是因为受到了挫折。成长中的孩子,总是不停的尝试一件很复杂的“工程项目”,出现差错时,会大叫大嚷。 此时孩子最需要帮助。父母把孩子的脾气爆发当成与他建立亲密联系的良机,通过帮助孩子摆脱困境,你就在他的心里确立了权威和信赖。 伸出手来帮助他,给他安慰、对他说“没关系”,把他引导到正在完成的任务中比较容易做的部分上去。比如说,先帮他把袜子在脚上套上一半,然后再让他把袜子拉上去;比如说捡起她扔到地上的钢琴书,看看到底哪里弹不下来了等等。 不过,决不能把孩子保护得不遭受一丁点的挫折,因为一个孩子如果没有遇到过一些问题的话,那他永远都不会知道怎样去解决问题。 二

  • 名校妈妈的育儿心得:孩子未来能否成功取决于这些小细节!
    名校妈妈的育儿心得:孩子未来能否成功取决于这些小细节!

    学习方面: 孩子不爱写作业,家长首先要找出原因。三年级之后作业难度加大,不想一、二年级时,此时孩子会感到费力。如果只顾着孩子不认真写作业,只会让他更加厌恶学习。当孩子不爱写作业时,我们需要通过沟通、观察,来找出原因,并帮助他渡过难关。 孩子写作业,最怕的就是拖延,刚开始你要给他规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超出这个时间就不准他再做,哪怕他说写不完会被罚站。当然时间不能固定,要根据作业的量去制定。这种方式能让孩子将写作业放到第一位,还可改善写作业不专心的毛病。 等孩子稍大一点,就应引导他去制定时间计划表,尤其是在寒暑假,自己分配好写作业、玩耍的时间。家长此时要起到监督作用,督促孩子按照计划去安排时间,对增强孩子的自制力及主动性大有好处。 生活方面: 1.尊重并信任孩子。从孩子能说话开始,做事前就应征求他的意见;无论做

  • 编花篮教案大班
    编花篮教案大班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创编的技能。 2、培养幼儿对艺术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音乐、花、塑料条。 活动流程 (一)开始部分 1、韵律活动《郊游》入场 2、发声练习《欢乐颂》练习跳音与连音第一遍用“啦”和“呜”来唱,第二遍分组,一组唱词,一组唱衬词 (二)基本部分 1、夏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呢?你们瞧:―――出示花束,“我们编个花篮把它装起来吧”引起幼儿编花篮的愿望。 2、播放《编花篮》的歌曲,幼儿手工操作-编织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花篮,感受编织的方法。 3、请幼儿自由结伴,用自己的身体编织一个大花篮(分组进行) 4、创编舞蹈《编花篮》 (1)出示玩具花篮,请幼儿观察“支架”与“枝条”部分,启发

  • 别急着把孩子拔高成我们的朋友
    别急着把孩子拔高成我们的朋友

    我们这代人大多自认为是开明的民主型父母,很多人都宣称“要和孩子做朋友”,而在心理学专家看来,在“做朋友”之前必须要先搞明白父母的责任和功能、孩子权利的安全界限,以及专制和权威的区别。 应该怎样和孩子做朋友。 ▲我们要保护的自己的孩子,很多时候,还是要在他们不知道自己被保护的情况下去进行 前两天在一家音频节目做嘉宾,开讲之前,主持人给我看了一则不算太新的社会新闻,讲的是,今年春天国家二胎政策开放以后,有对小夫妻本来有想法再生一个孩子,但是家中的老大不同意,为此又哭又闹,还逼着他们写下一份 “保证书” ,保证 “爸爸妈妈不要老二”,一辈子都只对他一个人好。 那天的节目主题,本来设定就是借着这个事件,聊一聊二胎的出生会对老大的心理产生什么影响?父母们需要注意哪些可能的问题。但是当时我却建议把这个引入的小故事换掉,因为具体针对这个

  • 暑假结尾不做这些准备,只会再耽误孩子一年!
    暑假结尾不做这些准备,只会再耽误孩子一年!

    以各个年级为例: 一年级新生入学 一年级是让孩子接受规律生活、正规学习的起点,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有利于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幼升小,在家长看来是孩子长大的一个重要标志,孩子们得开始适应更加规范化的管理,钟声是行动、作息的最高指导原则,上课不能随意走动,和同学聊天,下课才能喝水玩游戏……总而言之,一年级是正规义务教育的起步,孩子必须开始跟着教科书进度,专心听讲学习。 一年级课业不会太难,父母可及早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少一年级老师反映“家长都太重视课业学习,忽略了生活自理能力”,建议从书包书桌整理到衣着整齐清洁,父母在家应让孩子学会自理。此外,还需要家长多加留意的是孩子的健康情况,一是身体方面,二是心理方面。一年级小学生生活阅历少,特别是遇到挫折时会产生多种多样的心理反应,比如急躁不安、过渡紧张、自暴自弃、逆反顶撞等

  • 幼儿园按颜色分苹果教案
    幼儿园按颜色分苹果教案

    活动目标 1、愿意和同伴一起参加老师组织的《找朋友》游戏。 2、学习按颜色分类,有初步的与人交往意识。 活动准备 1、苹果标志(红、绿两色)每人一个,魔术袋一个。 2、苹果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拿出魔术袋,让幼儿摸摸、闻闻、猜猜、看看魔术袋里是什么? 二、谈话 1、苹果是什么颜色的?苹果的气味怎样?味道怎样? 2、学说:红的、绿的、香喷喷、酸酸的、甜甜的。 三、游戏-找朋友 1、让每位幼儿拿一个自己喜欢的苹果标志,请老师帮助粘贴在手背上。 2、弹奏歌曲-找朋友 (1)幼儿边唱边找朋友,找和自己颜色相同的苹果朋友。 (2)找和自己颜色不同的苹果朋友。

  • 父母常是“小孩”,儿女反是“父母”
    父母常是“小孩”,儿女反是“父母”

    你家是谁“孩子气”?父亲和母亲,是两个伟大的词汇。因为,父母不仅是孩子物理上的照料者,他们与孩子的关系也是孩子人格的基石。但是,有许多家庭,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是倒置的。父母是控制不住脾气的、随心所欲的“孩子”,孩子是特别善于为父母考虑、特别有自制力的“父母”。 “任性妈妈”逼女儿约会 24岁的深圳女孩阿琳给我写信说,妈妈逼着她找男朋友,而且自认为她比女儿更知道女儿该找什么样的男朋友,于是频频地给女儿安排约会。假如女儿不去,她就非常生气,责骂女儿不懂她的一番好心。最后,阿琳尽管不情愿,但不想惹妈妈生气,所以每次约会都去了。 在妈妈的安排下,阿琳先后见过五位男士,对他们她都没感觉,有一个男子她认为是中规中矩的好男人,但不是她喜欢的类型,另两个她甚至都有点反感。所以,这三次约会都是只见了一面就没下文了。并且,这三次约会,都是妈妈陪着她去的。 阿琳的妈

  • 穷养 or 富养?知道这四招,都不白养!
    穷养 or 富养?知道这四招,都不白养!

    犹太裔父亲、纽约时报个人理财栏目专栏作家 Ron Lieber 在他的书籍《The Opposite of Spoiled》《溺爱的反面:如何与孩子谈论物质世界的金钱与价值》 中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孩子会不会被宠坏,与穷养还是富养无关,其根本在于孩子是否树立健康的金钱观;这跟钱的多少也无关,而关乎钱背后的价值观和品格;最重要的是,将孩子与钱隔离,会让孩子失去学习健康金钱观的机会。 Ron Lieber 多年来一直倾力研究儿童与金钱的课题,依据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理财专家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自身十多年来通过采访、调研以及在纽约时报专栏和 facebook 上与粉丝互动而积累的丰富洞察,试图为既想富养孩子又担心宠坏孩子的父母们提供了以下四个非常实用的技巧: 1和孩子聊聊有关钱的事 Lieber在研究中发现,3-4岁

  • 有6类妈妈累死也养不出好孩子!看了第一个就感觉不好了…
    有6类妈妈累死也养不出好孩子!看了第一个就感觉不好了…

    过分愧疚型 德国父母为教孩子严谨,让孩子体验挫折,常常会说:“你得先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反观中国的一些家长,在放手让孩子自由成长时,则充满焦虑,容易愧疚自责。 以致于在幼儿园里,我们时常看到这样情景——明明是孩子忘带某样东西,却毫无担当地埋怨妈妈:“都怪你,忘了给我带上,害我被老师骂!”受到谴责时,你甚至连声道歉:“对不起,妈妈一着急就忘了,下不为例。” 因为母乳不够,妈妈愧疚; 因为忙于琐事陪孩子时间少,妈妈愧疚; 偶尔对孩子发脾气,妈妈愧疚。你是否对孩子疼爱到极端,你是否感到身心俱疲? 但这种付出,长此以往很难得到回报,当孩子碰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只会养成怪别人、找客观理由的品性,无法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更没办法进步。 控制欲极强型 国人向来把“听话”当作评判孩子好坏的标准,实际上这

  • 家庭教育中,这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一项内容!
    家庭教育中,这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一项内容!

    她说起了之前发生在假期里这样的一件事: 她家的孩子上小学了,家里就这么一个娃,平时双方老人和他们自己也比较娇惯,不怎么爱劳动有些小懒散,妈妈就想照这样下去可不行,转眼就要3年级了怎么也得想个办法调动一下孩子劳动、做家务的积极性,锻炼一下。妈妈也是在一个暑假和孩子制定了一个家务劳动小计划,做不同的家务可以赚点零花钱当做奖励,孩子一听也新鲜,一开始做家务活还挺起劲儿,父母觉得这个办法还挺好。可是没过多久,孩子就不愿意继续了,嫌弃做家务活给钱少不想赚这个“辛苦钱”…… 这位妈妈分享这个例子也是想告诉我的朋友们,假期里别太专注于想着法提高孩子学习之类的方面,不妨在生活实践上也多一些关注,这还是亲身经历的真心话分享给我的一些朋友了,不知道大家可有关注过?就拿孩子做家务的事来说,你可注重过或者是否也想着用钱来“打动”孩子来做家务? 很多人对这个调查研究可能比熟

  • 刘烨 | 我对儿子的爱和对女儿的爱不一样
    刘烨 | 我对儿子的爱和对女儿的爱不一样

    儿子出生,我在产房里看着他15天,然后我画了他。媳妇看了我的画,一下就哭了,她觉得画得太像了,她好好收了起来。我画的画或许并不是太好,但是我画里有感情。 之后就开始拍电视剧和电影,一直没歇。对儿子的生活我没有尽到太多责任。前天晚上,我回家,儿子拿勺子梆梆敲桌子。 我说别敲了,他“呱”一下把勺子扔了过来。那天我不说话,瞪着他,他也看着我,在照眼儿的过程中,我儿子输了。我绝不允许儿子扔勺子这种行为,我媳妇说儿子还小,我说这不是小的问题。 这样的事儿母亲不会制止,她没能力做这个,或者没有这种分寸感。家里面,只有父亲是立规矩的。你看动物世界,一个狮子带着母狮子,大公狮子毛特长,生的小狮子里有公有母,小公狮子趁着父亲外出巡逻就开始抢肉吃,显得比母亲范儿还大,但只要公狮子一回来他立马老实。所以,我就是要给儿子定规矩。 我觉得孩子从小就

  • 培养孩子幸福力,是战胜一切的基石
    培养孩子幸福力,是战胜一切的基石

    孩子幼儿园的小床正好靠近窗户,夏天午睡时,即使拉上窗帘,也阻挡不了强烈光线照进来时的刺眼,让人很不舒服。若是我的话,估计一天也难以午睡。 于是我对孩子说,咱跟老师商量一下,换个床铺怎样?可是孩子想都没想,就拒绝了我的提议,反过来很得意的对我说,不用换了妈妈,这样冬天的时候,太阳照进来、照到身上,正好能暖和着呢。 我虽然哈哈大笑、表示同意,表面上似乎嘲笑孩子的异想天开,但内心却对孩子暗自佩服,夏天还没过完呢,就想着冬天,这也太有远见了吧! 每次放学去接她的时候,班里不少小朋友基本上都走光了。有时看着孩子一个人孤单的在教室里坐着,心里不免难受。 有一次我忍不住跟孩子说,真是对不起,妈妈下班的晚,每次都要到很晚才能接到你,让你都没机会到外面玩了。可是孩子丝毫不介意,洋洋自得的跟我说,没关系妈妈,正好我可以在教室里写写作业、画一会

  • 宝贝,你在想什么呢?
    宝贝,你在想什么呢?

    同时又会觉得好笑:“在这样幼小的身体里难道有伟大哲学家的灵魂吗?”“是看到了什么东西,触景生情,想到前世的小情人吗?”还是突然感知到了自己不是一个平凡的宝宝,体内有着不可抑制的洪荒之力呢 宝宝是我们和自己心爱之人的美好结晶,也是奇妙生命的延续。我们都会想要用心呵护,悉心陪伴,让他们快快乐乐地有意义地过完自己的一生。再小的宝宝都有自己的思想,他们生来就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他们思考、观察、总结、推测、甚至实验。这么听起来,小小年纪的宝宝就像科学家和实践家一样,自带系统的思维模式。如果宝宝是一个萌芽状态的科学家,身为父母的我们就是他们的实验小白鼠,理解宝宝们的思想似乎是科学育儿中最重要的内容。 如何科学精准的找到适合自己宝宝的育儿方法成为了每位家长的目标,而找到最合适的育儿方法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自己的宝宝到底在想些什么,想要什么。了解了之后,才能去匹配相应的方式方法,才能去有效地进行育儿

    标签:亲子沟通
  • 季节交替,妈妈们要注意帮助宝宝度过敏感期
    季节交替,妈妈们要注意帮助宝宝度过敏感期

    一:饮食 秋天的天气比较干燥,嘴唇干燥,喉咙不舒服。 在饮食上,妈妈们一定要注意,不要给孩子吃一些过于干的食物,比如饼干和糖果之类的。 秋天建议多喝水,有心的妈妈,可以炖一些冰糖梨子水,孩子们很喜欢喝,不仅解渴,还润肺,尤其是对咳嗽初期是很管用的。 秋天除了干燥,中午也会有一点热。 这是,夏天吃冷饮的习惯,也会延续下来。但秋天,切记不要给孩子吃冷饮,喝凉水,脾胃不太好的宝宝,葡萄和西瓜都不要再吃了。 二:穿衣 秋天的气温,一般都是早晚凉,中午热。 但是,关于穿衣有这么四个字“春捂秋冻”,这里我们说的就是秋冻,这个意思就是尽量少添一些衣服,这样对预防感冒有好处。 对于体质弱的宝宝,一定要保护好他们的“前胸后背”,不要着急加外套,可以先添一件肚兜。或者是马甲。而且,外套呢,尽量

  • 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亲子阅读
    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亲子阅读

    明明很小的时候就是一只名副其实的“小书虫”,令很多妈妈们羡慕不己的同时,也在向妈妈取经;更有职场妈妈认为这是全职妈妈的优势,有时间陪明明读书,有精力给明明讲故事,但... 妈妈个人认为,对于小朋友来说,阅读就是一个习惯的培养,不一定要坐下来长时间地读,阅读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谓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亲子阅读也是如此,只要爸爸妈妈把握住每一个机会,哪怕只是短暂的1、2分钟,久而久之,那么这个读书的好习惯也就养成了。 楼梯读信 每天晚餐后,明明都会和爸爸一起去邮筒取信,取完信,父子俩就会坐在门口的楼梯上,一起整理广告和拆开信件,而明明也会很好奇地问“这是什么”、“这是谁寄来的”...此时爸爸就会为小朋友读一些简单的内容,虽说明明听得也是云里雾里的,但这也不失为一次培养阅读习惯的好机会。 历史介绍 带明明出去玩,所到之处少不了一些历史介

    标签:育儿经验
  • 支招孩子幼儿园回来最该问什么?
    支招孩子幼儿园回来最该问什么?

    每天接孩子离园时,家长们关切的问题总是一个接一个,恨不得让孩子把一天的生活细节都描述一遍,有人称其为“亲子交流”。专家指出,“亲子交流”看似只是简单平常的几句话,却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调查发现:家长最爱嘘寒问暖 调查显示,在来接孩子的家长当中,第一句话就询问孩子吃、穿等生活情况的占了一半,其次是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还有少数家长会关心一下孩子和老师以及其他小朋友相处的情况等。记者还发现,这些家长当中,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隔代亲人居多,老人们大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对孩子的嘘寒问暖上。 老师建议:锻炼孩子表达能力 很多家长都愿意利用接孩子离园的这段时间和孩子交流,这样既能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又增加了双方的沟通,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孩子的表达能力。但家长应该多用启发式提问,与孩子进行更广泛的交流。

  • 有师说:孩子,妈妈也是普通人
    有师说:孩子,妈妈也是普通人

    在这样深深地自责过程中,我们开始自我攻击、开始不再信任自己,乃至我们不再信任孩子。 事实是父母是人不是神,任何教育理论、教育方法,都是帮助父母更真实的做自己而非把自己变成神。  1、我要做完美的父母 快点把这个想法从信念系统中删除吧,我们每一个人本就是不完美的,我们爸爸妈妈不要把自己培养成完美的,或者修正成完美的,以为这样才能证明我们是成功的、完美的父母。 因为我们从不认为自己是完美的,于是我们总是要做一些事情来表现出我是完美的,往往结果事与愿违。孩子也好、我们也好,都是第一次作为我们家庭中的成员。哭闹、争吵都是正常的,从浪漫期来到权利争夺期,等孩子出生后我们更需要重新调整家庭角色重新适应,但不管怎样家是提供接纳、安全、舒适的港湾。我们需要彼此磨合逐渐变得更加默契。当我们意识到我们是多么的完美时,我们开始不再挑剔孩子、挑剔自己、挑剔爱人,我们开始知道所谓的那些不完美

  • 忽视母语对宝宝有什么影响
    忽视母语对宝宝有什么影响

      4岁的宋晗溪认识的英语单词比汉字还要多。她的父亲纠结了: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昨日下午5时许,在一家外语培训班的课堂上,通过阅读、对话,可以看出孩子们对于词汇的记忆能力很强。   认150个单词只会80个汉字   沈阳市民宋雷的女儿宋晗溪刚4岁,从2岁半便开始接触英语,除了在幼儿园学习,每周还要去外语培训班。   宋雷介绍,像“斑马”、“长颈鹿”之类的英语单词,女儿可以脱口而出,也经常用英语与家人说话,这让他很欣慰。   可拿着女儿从幼儿园带回来的汉语识字卡片考考小晗溪,大部分汉字女儿都不认识,剩下几个认识的,宋雷再从报纸上找出相同的字,女儿就又不认识了。“当初补习英语是为了让孩子多掌握一门语言,可现在她的英语比汉语还要好,我真的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了。 ”宋雷皱着眉头表示,如今女儿掌握150个英语单词,但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