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之后不用期待天翻地覆的改变,因为只要读了,就一定会有潜移默化的变化。足够了。 放松些,别焦虑,没什么大不了。 “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谎言。 我们得承认, 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 家庭也是会伤人的。 很多我们以为是为孩子好的事情, 到最后却变成了一种伤害。 家也会伤人 1、忽视 有一种人,会因害怕失去自我而会选择分手放弃爱情。对此我们经常听到她说“我不能爱上你或接受你的爱,因那样我就没有自我了。” 这种情况称为原始的融合焦虑。它是指一个人害怕与他人、他物甚至他自己的联系,因关系意义上的链接会让其担心失去自己的身份和自主性,这种惧怕所产生的焦虑即原始的融合焦虑。而这种焦虑产生的根源在于婴儿早期的父母对孩子的忽视。 忽视,最开始就是妈妈或最关键的抚养者,没有
活动目标: 知道夏季要少吃冷饮;简单了解几种防暑降温的方法。 活动准备: 1、自编故事:《噜噜变成冰激淋了》 2、自编游戏棋:《防暑降温我知道》、骰子若干。 活动过程: 1、讲故事《噜噜变成冰激凌了》,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 (1)根据故事情节提问: ①天气热了,噜噜想用什么办法降温? ②噜噜吃了冰激淋发生了什么事情? ③小猪噜噜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2)引导幼儿讨论,夏天吃过多的冷饮有什么危害? (3)教师小结:夏天不能吃过多的冷饮,要用正确的办法来降温。 2、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讲述:夏天天气热了我们可以怎样做? (1)鼓励幼儿说出各种防暑降温的方法。 (2)教师
现在的孩子既是幸福的又是不幸福的,幸福就在于现在物质生活丰富,各种各样新奇的玩具都有,孩子们并不缺乏这些,很多孩子家里的玩具估计都有一大堆吧。不幸福就在于现在的孩子在户外游戏方面太缺乏了,一家一个孩子,没有玩伴,爸爸妈妈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放心让孩子出去找别人玩,就只能孤零零地在家玩玩具。哪像我们小时候,一起玩游戏的小伙伴呼呼啦啦一大片,尽情地玩、尽情地疯,不到天黑都不愿意回家。 其实,我们小时候玩过的那些游戏,有些现在的孩子也可以玩,有些则因为环境、场地的原因就不太适合玩了。借着六一儿童节的机会,我们来做个大总结吧,看看80后父母儿时的那些经典游戏,我们的孩子还会玩吗? 经典游戏之一:跳皮筋 小时候无论翻看哪个女孩子的书包,总能从里面拎出一根长长的皮筋来,这是女孩子都喜欢的一项游戏。跳皮筋的花样很多,都是搭配着童谣一套一套的,比如“小皮球,香蕉梨,马兰
开始的时候,这女同学并不愿意多说。只是说这样的日子过够了,别看自己平时温柔,但是这么多年积蓄在心中的怒火恨不能在这一刻马上爆发出来。 而她,找不到出口。她不知道如何发泄才能让自己平静下来。 只能对老公提出了离婚。 我平时和这女同学关系还可以,但是她和我另外的一个同学,也是我的好闺蜜小欣走得比较近。 这天晚上,我接到了小欣的电话。 她在电话中说,美丽也就是我这个女同学的老公给她打求救电话了,希望她能去劝劝美丽。他并不想离婚。小欣的意思是拉着我一起去,第一和我美丽的关系还可以,还有毕竟多一个人多一张嘴。 次日早晨我和小欣一起去了美丽家,敲开美丽家的门的时候,站在我们面前的美丽显然憔悴了很多。 我和小欣进去,发现家中并没有人。 美丽看见我们就忍不住哭了。 我们坐下来交流
小时候不让孩子“尝试”,等到长大却又抱怨孩子很“被动”,没人教他就不会动;小时候不让孩子“失败”,等到长大却又抱怨孩子怕“挫折”,一点小事就放弃。你不觉得这样很矛盾吗? 孩子就像是一个天生的“科学家”,凡事都要亲身的尝试,才会愿意相信事实。就算是跟他说:“这是个杯子会烫”,如果杯口没有冒烟,他就是要摸一下才愿意相信。虽然外在看来是调皮,但也就是因为这样的“天真”与“执著”,也让孩子与大人有著决然不同的想法。 他们不怕失败、勇于尝试,正是上帝给予孩子的礼物,也是科技可以日新月异的原动力。 当我们将全部的精力都帮助孩子“不会犯错”,却忽略了孩子的天性与特长时,这样的努力到头来可能是一场空,而且也会让孩子感到精疲力竭。“成功”值得赞扬,但“失败”也不是一件错事,最重要是孩子喜欢“探索”与“尝试”。“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应该是孩子不敢去“
德国两个儿童心理学家,以无可反驳的方式展示了电视对儿童创造力的伤害。看完大吃一惊! 他们进行的是“画小人”测试,三组5岁儿童,第一组几乎不看电视,第二组每天看电视超过3小时,第三组是看电视和内容都不受限制的,结果一目了然。 第一组:每天不怎么看电视的孩子画的。 第二组:每天看电视超过3小时的孩子画的。 第三组:看电视时间和内容不受限制,显然是被电视内容吓到过的孩子们画的。 在这里,电视几乎可以无缝切换成手机或者ipad,毫无违和感。因为这三样东西都是在电子屏幕上闪动着画面,用图像声音来吸引人。 发出的刺激信号不需要经过大脑任何转换,孩子只要像个木头人一样坐着看就行了,所以国外把爱看电视的孩子称为“沙发上的土豆”。 这项实验是想告诉我们,当孩子投入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并能分辨出“狐狸”和“猎人”不同音乐形象的乐段旋律。 2、在教师引导下创编动作表现音乐,体验自由表现和创造的快乐。 活动准备: 乐曲、玩具手枪 活动过程: (一)律动《合拢放开》 (为欣赏音乐做如下准备: 1、情绪上的准备:乐曲欢快轻松,调动幼儿积极愉快的情绪反应,为感受乐曲作准备。 2、动作上的准备:律动基本上是手上动作组合,而需要幼儿创编的动作也基本是手臂动作,这样在动作上做了一个铺垫。) (二)欣赏音乐,自由表现音乐。 (老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分段欣赏音乐,在这个过程中,每一小乐段都按带着问题倾听音乐→自由创编动作表现音乐的顺序让幼儿主动欣赏音乐、自由表现音乐,对于幼儿创编的动作不做统一要求,鼓励幼儿进行音乐创造,让他们感受活
长假刚过完,这个“十一”我没有外出,家庭聚会不断,话题永远围绕“孩子的教育”,于是也收获了不少故事,与大家分享。 1 先说说我一个亲戚的真实故事。 孩子的父母双方在体制内,收入稳定。“学位房”这个小目标,对他们而言,用尽洪荒之力能够得到,但绝对是要扒层皮的。 他们就在体制内,孩子自然也是要受体制内教育的。 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他们就计划着要买学位房。看着,纠结着,学位房的价格不断攀升,越等越无望,更买不起了。 无奈,学位房没买上,6年前,孩子就近上了一所普通小学。 应试教育的政策千变万化,这两年风向又变了,小升初,民办初中也不允许考试,全变成面试了。一下子家长们懵了。 不过,市场总有高招。 某而思、某越等课外辅导机构,应市场需求,炮制了很多的考试、排名,这些考
经常听到有人说,男孩要穷样,女孩要富养,我认为这是莫名其妙的理论。 之前也有家长问过我,男孩和女孩在给零花钱上有没有什么区别?我的答案是没有。 但事实上,尽管在倡导男女平等的今天,家长的教育方式仍然会受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而在财商教育方面也一样。 所以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位理财规划师妈妈Nancy Anderson的故事,因为她12岁生日时没有像哥哥一样,收到股票作为生日礼物,所以从小就认为女生不适合股票投资。 等她长大后意识到,父母这种“无意识”的区别对待,会对女孩日后的职业和退休计划影响很深...... 股票投资只适合男生? 当你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时,要注意你的方式方法给孩子传递的一些潜在的信息(特别是对女孩)。 我爸妈总是跟我说,我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但他们的行动却跟他们说的相反
有时候,邻居、老师或者其他人无意或者存心的一句话,比如“你家孩子真固执!这孩子就是坐不住!这孩子太小家子气了!”等等,也随意给孩子贴上了一个负面标签。 还有些时候,因为一直没做好一件事,强烈的挫败感也会让孩子给自己贴上负面标签:我就是学不好数学;我就是不擅长与人打交道;我就是没有想象力等等。 这些负面标签不仅影响到了孩子的感受,也影响到了孩子的行为,孩子可能真的就会禁锢到这个负面角色里,往这些负面标签的方向去成长。 怎样才能帮孩子撕去这些负面标签,帮孩子从这些负面角色里面走出来呢?下边一组漫画也许会告诉我们最实用的技巧: 寻找机会 让孩子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 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关键就是:家长要去寻找和肯定孩子的优点,而不是指责和强化孩子的负面行为。 只要肯于、善于发现,孩子
如何与孩子沟通 沟通首先要选准最佳时机 先来看一个学霸的例子,哦不是,是学霸妈妈。她叫全惠星,是耶鲁大学教授,这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她将6个子女都培养成了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博士,是不是很厉害! 全教授家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在家里的人都要一起吃早餐。这不仅因为早饭对身体十分重要,这也是一家人沟通的最好时机。 听到这里,有的家长可能会有异议,最好的沟通时间应该是晚上啊,孩子上学回家,有什么不开心都会看出来,可以抓紧谈谈啊,早餐还赶着上班,急匆匆的,谁有时间沟通啊! 其实你错了,虽然晚上也是与孩子沟通的好时机,可与早晨比起来,孩子的情绪还过多的停留在校园,一些小的不开心或不愉快还未完全清除。而早上,则完全是孩子一天心情的体现,昨日的小问题一般已经没有问题,真正有问题则会完全从孩子的脸上体现出来。全教授和老公就
由于工作的原因,经常接触形形色色的妈妈,其中有混血儿的妈妈,有外国妈妈,也有在国外生产哺育孩子的中国妈妈,当然更多的是在国内生活工作的妈妈。常常发现,经历不同的妈妈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育儿经验,而最让我感到不同的是来自中西方育儿观念的大冲撞。 小巫:中国传统育儿方法根本不行 小巫有一个非常漂亮且拥有新西兰血统的儿子Sam。小巫虽然是地道的中国人,但是她在美国生活工作了8年,因此,她没有采用中国传统的育儿方法,更多的是以国外的育儿书籍为指导。小巫认为中国式的育儿方法根本不科学,而且她从没有以地域将育儿划分得那么清晰,她说她只采用科学的育儿方法,无所谓东西方。当然在她看来,由于西方国家很早就开始在育儿领域中进行研究,所以西方的育儿理念自然是科学的。 小巫对于中西方的文化及生活习惯都深有了解且深有体会。她觉得东西方
现代社会需要富有合作精神的人。有的父母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却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玩,慢慢地,孩子养成孤僻的性格,很不合群,长大以后常常因为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而陷入苦恼之中。 你想让自己的孩子拥有快乐的人生,就一定要让他从小学会与人合作。 1学会与人合作,就要真正认识到别人很重要 与人交往,一定要尊重人、看重人,使对方觉得他在你心目中很重要。 我想起一个故事:在纽约街头,一个乞丐打扮的人在地摊上卖铅笔。一个商人从他身旁经过,把一枚一元的硬币丢进放铅笔的杯子里,匆忙踏进地铁。但他停了一下,又转身回来,走到卖铅笔人跟前,从杯中取走几支铅笔,并很抱歉地解释说,他匆忙中忘记取走铅笔,希望这个人不要太介意。他还说道:“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是在卖铅笔,而且上面都有标价。”说完,他赶下一班地铁走了。几个月后,在一个社交聚会上,一
聆听 孩子放学回来,看到正在做饭的妈妈,委屈地说:“妈妈,下体育课的时候,我的棒球手套不见了。” 错误的沟通方式: 妈妈一边炒菜一边说:“怎么回事,你去操场找了吗?到失物招领处去找了吗?跟老师说了吗?” 孩子解释道:“我就放在书包旁边,一转眼就不见了……” 妈妈一听,又开始念叨:“跟你说过多少遍,把自己东西看好,你总是丢三落四的!” 孩子不耐烦地说:“妈妈,你别说了!” “我说你,是为了让你长个记性!” 正确的沟通方式: 妈妈一边做饭,一边把耳朵“伸”过来回应:“哦……” 孩子继续说:“我把它放在书包旁了。” 妈妈继续炒菜,身体微微侧倾向孩子:“噢,是吧。” “我就是怕丢了,还用书包压了一下。要不我明天问一下看体育馆的大爷,说不定他会捡到。”
每次看到都很心酸,可是我又有什么办法?爸爸不是出差,就是加班,好不容易星期天可以陪孩子了,结果还要出去打球(一上午),下午、晚上各种应酬!!感觉自己坚持不下去了…… 在中国,一直有“男主外、女主内”的说法,这个观念根深蒂固,让很多爸爸有理由生而不养。想让爸爸带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然也有爸爸愿意试着带孩子,但是无从下手;也有爸爸觉得带孩子是妈妈的事,坚决不参与其中。案例中孩子正生活在缺乏父爱的环境里,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而且可以感觉到妈妈对丈夫的抱怨也很深,也正因为这种现象,才会有婚内单身妈妈、婚内单亲等词的出现! 1帮助爸爸建立带孩子的意识 ①“打消比爸爸的心理 妈妈们千万不要被这种心理所控制,出口伤爸爸的心。如:“邻居家大哥每周末都会带孩子出去玩”、“去公园玩总是看到很多爸爸带着老婆孩子一
“作为妈妈怎么可以这样呢?”这是问我自己,心里有气总是撒在孩子身上,孩子还那么小,每次过后想想总是后悔的不得了。哎!怎么样才能做个好妈妈,每次看到孩子那么听话,我总是下决心以后一定好好对孩子,可是下次还是这样...谁能帮帮我!” “今天我给孩子照几张相片,他有点不听话,我竟然打了他,而且打的还很重,打过就又后悔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脾气总是很大,有事没事就像厉害别人,怎么办就好像是更年期的人一样,可我这个年龄不该啊!?” 看到这里,很多家长不禁深思,如果这个世上有后悔药,还会选择生下孩子么? 自从有了孩子,两人世界没有了,每天睁眼闭眼都是孩子,忙碌的工作之外,除了带孩子偶尔遇到生活上的烦心事还可能和家人发生争吵。 但是啊,很多那些所谓的吐槽埋怨,也不过是甜蜜的负担而已。孩子调皮捣蛋的时候让家长要多崩溃有多崩溃要,可爱的时候就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鼻子的功能,掌握保护鼻子的一些方法。 2.在发生鼻出血、异物入鼻等意外时不害怕,会用正确的方法自我救护或帮助他人。 3.能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镜子若干,花露水一瓶,《翘鼻子噜噜》故事课件。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出课题 左边一个孔,右边一个孔,有它能呼吸,还能闻香臭。(鼻子) 二、观察鼻子的外形 师:每个人都有鼻子,请小朋友互相看看旁边小朋友的鼻子是什么样子的,再用镜子照照自己的鼻子,说说有什么发现。 三、了解鼻子的功能 1.教师在活动室内喷洒花露水。 问:你闻到了什么气味?你用什么闻到的?你的鼻子还闻到过什么气味? 2.请幼儿用手捏住鼻子,闭紧嘴巴,说说有什么
现代社会中能够加入育儿的人已经非常少,彼此的人际关系也很淡漠,夫妇两人如果不能互相支持帮助的话,育儿会是很辛苦的一件事。这种情况下如果父亲完全不参与育儿,母亲的压力会相当大。母亲的压力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孩子神经质地经常啼哭的话,更加重母亲的焦躁情绪。两个人共同育儿也是为了避免这种恶性循环,这应该是育儿的根本姿态,需要达成共识。 父亲应该在早期就加入进来父亲加入育儿的时期越早越好,如果可能的话在妊娠期间就可以开始谈论育儿方面的事情。孩子出生后,丈夫可以帮助妻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下班回家途中买买东西,孩子夜里哭闹的时候替妻子哄哄他,休息日的时候自己带会儿孩子,让妻子歇歇,等等。加班、应酬什么的可能也挺重要的,不过要知道夫妻两人共同努力抚养孩子,这只是漫长人生中很短暂的一段时期;丈夫跟自己一起育儿,对妻子来说身心都会感到莫大的安慰。 这样一来,夫妻关系融洽,母亲的心情稳
前几天,我的一个八竿子还算打得着的远房姑妈来我的城市给她老伴看病,同行的还有儿子儿媳和6岁的孙女。 然后,我度过了追悔莫及的一天。 1 姑妈来的那一天,我和优爸订好了酒店给他们接风洗尘。 从酒店门口到包间,姑妈的一双小眼睛一直在滴溜溜地转:“啊呦,真是造孽哟!老伴在医院里遭罪,俺们在这里吃香的喝辣的。你们吃饭都来这么高档的地方,俺们穷人连病都看不起哟!” 听了这话,我的心里挺不高兴的,但也只得陪笑脸:“您好不容易来一次,我哪能不好好照顾您呢。等姑父身体好些了,咱再带姑父来一次,姑父想吃啥咱点啥。” 吃饭的时候,姑妈的小孙女甜甜许是饿了,吃起东西来狼吞虎咽,还一个劲儿地吧唧嘴。我给孩子夹了一块排骨,叮嘱她:“慢点儿吃,小心噎着。” 姑妈一边啃着鸡腿一边口齿不清地说:“小孩子就是要大口大
一位奶爸跟我抱怨:朋友圈吐槽爸爸的文章都太猛烈,我们也不想丧偶式育儿,可是从来没人教过我们如何做爸爸。我们上一辈的父亲,别说陪伴,最不能容忍男孩哭,一脚踹上去就是他们的教养方式。 耳濡目染,我们也不善表达也不会表达爱,加上媳妇把全部心思都给了孩子,久而久之,对育儿很烦躁。 这一篇小文,是个简单的小指南。即便再忙的爸爸,每天花半小时这样陪孩子,一家子都会因为你的改变和付出,变得明亮起来。 爸爸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他们可以给孩子的心情充电。虽然孩子与爸爸待在一起的时间很少,但对于孩子来说爸爸无疑是最可靠的。坚强有力、可靠的爸爸,他的每一个动作和每一句话都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记。 哪怕一个星期甚至是一个月只有一次,爸爸也要努力成为世界上最棒的爸爸。 爸爸的必备绝招 爸爸躺着用两只脚给孩子坐飞机,或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