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案幼儿园教育亲子活动亲子游戏
  • 这年代,孩子也要拼颜值吗?
    这年代,孩子也要拼颜值吗?

    孩子真的在意于颜值吗? 在1岁前,孩子生活在环境的应激反射里,难以观察到对“颜值”的反应。 1岁后,孩子身体的自由,促进了自主意识的发展,同时开始区分家庭的人际关系;看护人,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大,如果妈妈带孩子的,孩子喜欢模仿妈妈,尤其到2岁前后,模仿能力超强;妈妈梳妆打扮的行为,也会被孩子模仿;如果这个阶段,妈妈注重孩子穿着打扮的,孩子也会养成注意打扮的习惯;如果妈妈很随意,孩子也会很随意。 3岁前后,孩子社会性发展起来,人际交往经验增加,他开始在意于他人的差别,以及观念。如果妈妈穿着睡袍和拖鞋,就在小区里逛的,孩子会感到难堪;而妈妈把职场的光鲜,带进孩子生活的,孩子会自豪地告诉别人:“这是我妈妈,她很漂亮!” 在幼儿园里,孩子也对“身着得体”产生价值评判,衣着整洁漂亮、行为得体的孩子,会更有人缘。孩子对贫富不敏感,但对

    标签:家庭教育
  • 一句“找你妈去”毁了多少娃!
    一句“找你妈去”毁了多少娃!

    打击孩子的交流兴趣 许多宝宝是很想同宝爸交流和撒娇的,就会缠着爸爸做一些事情或者要宝爸陪同一起玩耍。多数的这个时候,作为宝爸的你,那句常用的台词,就会出现宝爸的嘴边,“找你妈去”又或者是“问你妈”。 宝宝就会深深的受到了打击,莫名的受到了委屈,久而久之,就不愿意同宝爸交流了,同时久了就会变得比较的沉默,不愿意同别人交流,关闭自己的心灵,容易出现交流恐惧症,变得自闭起来,容易得自闭症。 导致“厌父”情结 为啥有些小孩特别不喜欢自己爸爸,以致于长大后还具有“厌父”的情结。小时候,宝爸的那句“找你妈去”功不可没。宝爸的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找你妈去”会让宝宝产生错误的认识。认为爸爸特别的讨厌自己,不喜欢宝宝了,不爱宝宝了,一点也不愿意陪宝宝玩了。 这个时候宝宝的心里会特别的沮丧。心底下会想爸爸真不好,好讨厌,一点

    标签:亲子教育
  • 反思!宝爸大男子主义坑娃不浅,别让马加爵式悲剧重演了
    反思!宝爸大男子主义坑娃不浅,别让马加爵式悲剧重演了

    权威型育儿方式 这跟中国的传统的教育方式有关,我们的传统教育主张“男主外,女主内”,好多宝爸都会有大男子主义倾向,导致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难免就会比较的权威,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换位思考,存在高度打压孩子的行为。 这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害怕,不敢同宝爸进行深入的交流,导致孩子在性格发展上出现人格的障碍,压抑情绪,使孩子不能正常心理同别人正常的交流。在这种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以后自杀行为的倾向就会比较的大。 专制型育儿方式 这也是大男子主义的演绎,反正你是我的孩,凡事老子说了算。从小开始就对孩子加强严格的控制,只要自己不喜欢的就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尝试,小孩失去自己的发展自由,兴趣爱好。 这样会使孩子的心理变得扭曲起来,要么就会特别的胆小怕事,要么就会变得特别的反抗,热爱打架斗殴,或者变得特别的专制,控制欲望特别的强

  • 温柔教养无效?爸妈你真搞懂了吗?
    温柔教养无效?爸妈你真搞懂了吗?

    然而却也有不少爸妈理智线断裂的説:「这套对非常坚持的『性情儿』根本没用!」到底是温柔教养对您家孩子行不通?还是爸妈根本误解了「温柔教养」的意义? 【认识现代育儿趋势──温柔教养】 比起过去透过高压控制的虎妈式严厉管教,温柔教养似乎已慢慢成为了育儿的首选趋势,所谓的温柔教养强调的是: 1.不用体罚、打骂方式来管教孩子 让孩子了解问题的塬因并学会自律,而非因害怕父母威吓所以被动的服从。 2.尊重孩子选择 了解孩子的个别差异并适性发展,而非强压灌输父母自身的期待。 3.同理与接纳孩子的情绪 接受孩子的限制并且给予包容,让孩子也能觉察自己的情绪反应,并学习更佳的情绪管理。 4.正向肯定的语言 透过鼓励取代惩罚,除了改变负面行为外,亦能增强孩子的正向行为。

  • 为什么孩子不尊重我!?你先尊重孩子了么
    为什么孩子不尊重我!?你先尊重孩子了么

    尊重孩子的情感世界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孩子们年龄虽小,可也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喜、怒、哀、乐,并不只是大人们的专属。成年后的人,总习惯用当前的高度、当下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世界,总觉得大人的世界才有压力、才有情感,孩子衣食无忧的,那些莫名其妙的情感是不可理解,也是不应被合理接受的。如孩子们睡前睡后出现的无故哭闹、玩闹时过度的兴奋尖叫……,等。大人会没有换角度会不理解,那作为孩子,以孩子的“高度”,同样看不见大人的头顶!孩子们也会觉得大人很莫名,“一会要让我学钢琴这会又让学奥数?一会又不准做这不准做那?” 所以,和孩子相比,占有多项优势的父母们要明白孩子的情感和大人不同,不能强求孩子的想法和成人一样。家长们要尽量站到孩子的角度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去感受他们情感的变化。 大人要敢于承认错误 就算我们都是普通人,但当别人用敬仰

    标签:亲子教育
  • 物质奖励危害竟然这么大?奖励孩子最有效的方法应该这么做!
    物质奖励危害竟然这么大?奖励孩子最有效的方法应该这么做!

    物质奖励让家长失去主动权 珍姐是小学六年级学生琪琪的妈妈,临近小学毕业,琪琪成绩还是排在班级中游以后,珍姐实在着急,想到女儿不止一次说过班级里很多同学拿IPHONE手机,她也想要,可是珍姐觉得小学生拿IPHONE太奢侈了,始终没打算给孩子买。 珍姐为了激励孩子好好学习,对琪琪说,你这次期末考试只要考到班级前十,我就给你买IPHONE,琪琪自然很高兴,学习上也立马像换了一个人,作业主动做,预习主动做,期末考试,琪琪果然考了第九名,如愿把iphone拿到手。 可是,当珍姐鼓励琪琪说:孩子你看你潜力这么大,像这个劲头下去,考个重点初中很有希望,一定要接着努力啊! 没想到,琪琪反问:我考到重点初中了你奖励我去香港迪士尼吧,不然我就不考了! 这下珍姐犯难了,自己和丈夫离婚了一个人带孩子,本来就生活压力大,买Iphone也

  • 夫妻吵架,别找小孩当裁判
    夫妻吵架,别找小孩当裁判

    多少父母自己的感情不好,却爱找小孩当裁判, 没事就在小孩面前数落另一半的不是。 请扪心自问:这是什么心态? 是希望小孩可以帮你解决问题?还是希望小孩站在你这边帮你一起打击对方?别忘了,爸爸和妈妈都是小孩的最爱,你这只是将自己的压力往小孩身上丢而已,却对事情一点改变也没有。 很可悲的是,有些父母丢了一辈子,也折磨了小孩一辈子,却毫无所知。甚至反而怨起孩子,你怎么都不帮我?你跟另一半的恩怨,小孩没办法帮你解决,况且小孩要爱谁不爱谁,也不应该被你左右。 如果不将另一半「骂死」,你会爆炸的话,也该找朋友去说吧。亲子关系不比朋友关系,有些事你会对朋友说,但你不见得会对父母说。所以父母有些事也不必要对孩子说,例如家里经济有问题,除非你认为对方可以帮你的忙,不然我是不会对父母或孩子说的。 多少人从小到大最大的困扰

  • 养孩子多做这三件事,会让你家宝宝越来越聪明!
    养孩子多做这三件事,会让你家宝宝越来越聪明!

    鼓励 比起批评孩子表扬更适合,可比起表扬孩子鼓励来更恰当。曾有家长说过,孩子一天当中只有极少数的时间让父母感到愉悦的,其他时间都是烦的要命。其实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长的问题,家长要采取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孩子的一切问题,用鼓励来对待他遇到的挫折和失败,但是不给孩子提出不合理的高标准,不给孩子消极的期望。 让孩子思考 我们可以容易的去鼓励孩子,可以教会孩子自信,但是要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似乎不是那么的简单,毕竟我们掌握不了孩子的心思。多玩一些益智的游戏和阅读就是很好的方法,让孩子玩一些观察类、文字语言类、逻辑思维类等等游戏,让孩子慢慢的学会独立思考。平时让孩子多阅读,自己也阅读,孩子会潜移默化的受影响。 陪伴 你一个星期陪孩子有多久?你经常带孩子出去玩吗?你陪伴孩子的时间多还是玩手机的时间多?你经常陪孩子

  • 破坏孩子专注力的傻事!你还在做吗
    破坏孩子专注力的傻事!你还在做吗

    一次性给宝宝过多的玩具 小宝宝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如果给他过多玩具,信息过杂,宝宝常常无从选择,这个玩玩那个弄弄,养成注意力不集中和浮躁的坏毛病。玩具不在于多,而在于是否适合宝宝的发育阶段。 宝宝玩游戏时常受打扰 家长若是能陪伴和指导宝宝玩玩具,他的肯定会有一定的收获;家长若只是一味的去干扰,如一会儿让宝宝喝水、吃水果,一会儿又给宝宝擦汗,这样就破坏了培养专注力的过程。孩子全神贯注的去做他喜欢的事,是培养专注力的有效手段,家长此时过多的“关怀”反而会害了孩子。 不能给宝宝独处或安静的空间 为孩子创建一个相对安静的空间是培养专注力的首要条件,在过于喧闹的环境当中,大人都无法专心的做事,更何况是自制力不强的小孩子。要注意的是“相对安静”并非是没有一点生息,而是避免对孩子过大的干扰,如孩子在读

  • 爸妈给宝宝养成这样的性格,以后难成才!
    爸妈给宝宝养成这样的性格,以后难成才!

    你的孩子是天生胆小? 其实孩子的性格除了先天的影响,后期的环境和教育也是有很大影响的。 小轩的妈妈反应,自己平时对儿子要求很严格,会限制他的一些活动,不准单独外出与小区内同龄的孩子玩耍,怕孩子会被带坏了。其实,这样限制孩子,会让孩子变得不合群,也会导致孩子的社交能力受到影响,胆小也不例外。 此外,调查显示父母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对孩子的行为过多的干预,凡事都喜欢替孩子做决定,会让孩子丧失更多锻炼自己的机会,这些习惯也会让孩子在与人交往中更加胆怯。 父母过度“逼迫”,孩子还会患上“习得无助行为”! 还有一部分胆小的孩子,是被父母“逼”出来的,相比较而言,那些过分严厉的家长,孩子更容易胆小。更有甚者会患上“习得无助行为”的心理障碍。 心理医生发现,那些行为上表现很胆小,不愿参加集体游戏,或者

  • 不要常对孩子说这4句话,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不要常对孩子说这4句话,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我看你再哭,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或者“以后再不管你了” 这是好多妈妈最经常说的一句话,多数的时候是因为对宝宝的教育缺乏了耐心或者宝宝一直在不听话的状态,又或者宝宝要买东西,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宝妈们说的一句话。 这个时候做宝妈一定要冷静,想法转移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才是正确的。这样的恐吓是的语言暴力,会打击宝宝同宝妈的交流的兴趣,会让宝宝不爱说话,不爱同人交流,影响孩子的性格,容易变得胆小怕事。 “你咋这么笨,看看人家谁谁”或者“给你说多少次了,还是这样,笨死了” 宝妈在教孩子一件事情的时候,宝宝做不对或者老是做不对时候,大人通常都会这么讲。 殊不知这么做会让宝宝产生抵触的情绪或者破坏了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宝宝听多了就是产生不自信,造成情绪悲观,对宝宝成长极为不利的,会让宝宝怀疑自己,以后做事情就会变得畏手畏脚

  • 你还逼孩子做这件事吗?不要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
    你还逼孩子做这件事吗?不要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

    你还逼孩子做这件事吗?不要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 在和朋友聊天时提到了小时候,朋友小时候很腼腆,属于大人眼中嘴巴非常不甜的小孩子,家里要是来客人了,父母总会逼着她打个招呼,而朋友极其不爱这一形式,总是想方设法的想后撤,家人又把她给捞出来逼着打个招呼,在他们看来这简直就是太不懂事的孩子了。可朋友那时候认为:我不认识他们,又不知道该说什么,而且那时候父母总在那么多人面前数落我,感觉好丢脸。如今朋友也有小孩,虽说是个活泼的孩子,但朋友从不逼着孩子去打招呼,总是在慢慢的引导孩子懂礼貌,因为孩子也需要被尊重! 在大人的眼中,孩子有太多鸡毛蒜皮可以忽略不计的小事情了,可是你不知道,在孩子的世界,就是这些小事情组成的。看过一个故事,小女孩平时不被老师喜欢,曾被污蔑过偷钢笔,一次女孩的数学作业全写对了却被老师坚定的认为是抄袭,并告知了家长,女孩的家长估计顾忌孩子的

    标签:亲子教育
  • 先听孩子说话〜孩子才会听话!
    先听孩子说话〜孩子才会听话!

    然而父母的说教或讲理,立意再好,对孩子而言,都只是包装美丽的批评和责备,并无济于教养的实效,充其量只在纾解父母的焦虑、满足父母教养的热情罢了。 譬如,孩子忘了带功课回家,父母忧心他的粗心大意,于是从孩子的功课一直讲到他的内务,从他态度上的无心,一路说到他行为上的故意。虽然只是劝说、告诫、晓以大义,并未大声斥责、批评指教,但一字一句都直指孩子有错,令塬本还有悔意的孩子,很快就筑起防卫心而关上耳朵、拒绝再听。 又譬如,当孩子说到班上某个同学的行为如何过份时,父母也绝不会忘记提醒孩子要「见不贤内自省」:『那你能做的比他更好吗?、你能避免像他一样吗?···』父母总爱把别人的问题扯回到孩子身上,将他与别人做莫名其妙的类比,也许只是想机会教育孩子一下,却使得本来乐于和父母分享的孩子,立刻觉得无趣而闭嘴了。 其实,孩子开口和父母谈别人的事,父母就只

  • 孩子犯错不愿承怎么办?6秘诀突破心防
    孩子犯错不愿承怎么办?6秘诀突破心防

    没错,我们都希望孩子勇于认错。但很残酷的是,做父母的却不太爱处理孩子在学校惹的祸。以下的例子便是孩子放学回家后,许多家庭常见的亲子衝突对话。 「你今天在学校到底又给我惹了什么祸?你看你,老师来简讯,要我明天到学校一趟。你也给我帮帮忙好不好?你以为我时间那么多,爱往学校跑?多少也给我点面子,好不好?」志明刚进门,妈妈就对他怒吼。 「拜託,又没什么事,老师还真无聊。」志明抱怨。 一听志明反驳,妈妈更火大了。「无聊?你没做什么坏事,老师干嘛找我到学校?更何况这又不是第一次。你到底做了什么好事?」 「就和同学吵架而已啊!」志明不耐烦地回应。 「吵架而已?你骗谁啊!吵个架,爸妈就要到学校?你给我好

  • 怎样才能做到淡定对待孩子的任性
    怎样才能做到淡定对待孩子的任性

    我的奶奶生了10个孩子,6个女儿4个儿子,爷爷忙农活,奶奶在家照顾孩子做家务,而且也要跟着干农活,我都不知道奶奶是怎么熬过来,就算是大一点好带了,但是小的时候哪个不是一把屎一把尿伺候大的呢! 我婆婆今年81岁了,有5个儿子,三个女儿,婆婆可能相对好一点,因为家公是医生,家里开的诊所,婆婆就没有那么辛苦,昨天看着婆婆的儿女都在身边,看着婆婆连上的笑容都不一样,真的想说婆婆您太伟大了。 在说说现在的妈妈们,二胎政策放开了,眼看着都要给孩子生个伴,身边好多都开始备孕,就算是政策没有出来的时候也有的已经怀孕准备生的,想想真的很佩服这些妈妈们。 说说现在我的情况,二胎我一定是不会要了,每天被身边的小子折磨的够呛,有时候感觉小家伙真的很乖很懂事,但是在懂事的同时又有谁知道这背后的酸甜苦辣呢! 上周日被同事严厉的批评了一顿,你们这些做父

  • 不做100分妈妈,钟欣凌另类60分教育法
    不做100分妈妈,钟欣凌另类60分教育法

    图片取自/钟欣凌 脸书 钟欣凌以前在受访时,曾说自己是个既紧张又心软无法坚持的妈妈,小孩的任何事都会让她紧张万分,导致当初刚生第一胎时,差点得产后忧郁症。而对待小孩的教养方式,她也不讳言自己是个60分的妈妈,常常因为小孩哭闹就无法坚持教养塬则,她认为只要还在可以接受的範围内,就不需要过度要求小孩要照着规矩走,她只希望小孩能够好好享受生活,快乐长大。 图片取自/钟欣凌 脸书小孩一定要照书养?妈妈请放过自己 很多夫妻初为人父母,对于育儿事除了兴奋开心却又慌张与忙碌外,并且格外谨慎,所以新手爸妈往往在孕期中就会开始买育儿教养书、上网爬文等,找寻适用的相关知识,以解决新生儿的大小事,但是这一切却很常在实际照顾宝宝的实作上,产生适应不良的状况,甚至有时候会觉得为什么一切都没有照书本走,产生到底是宝宝有问题还是妈妈有问

    标签:家庭教育
  • 最伤害孩子的父母是这六种,你中招了吗?
    最伤害孩子的父母是这六种,你中招了吗?

    经常把孩子跟别人比较的父母 “别人家的孩子”是个神一样的存在。 如果给伤害孩子的话评个奖,“你看人家”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冠军。 这句话的伤害如此之大,以至于它能毁掉孩子的一切自信,让孩子觉得你对他的爱是有条件的,让孩子充满不安全感。 不信,想象一下孩子整天对你说“你看人家爸妈”,你是什么感受。 所以我们的第一条自检原则是 陪孩子不耐烦,急于摆脱孩子的父母。 以前,我每天下班回到家,陪小妞玩一会儿以后,就觉得很累,一心盼着她睡觉。 可是她偏偏不睡,一会儿要听故事,一会儿要唱歌,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会儿要喝水,到最后我整个人都是崩溃的。 后来我看到一本书上说,小孩子都有很强的感应力,他们能感觉到你急于摆脱她,因此更加粘着你,以获取安全感。 从此以后,我陪小妞玩

  • 父母如何做,才能够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
    父母如何做,才能够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

    是啊,为了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所以我们就会在家中一边延续着手中的工作,一边敷衍着孩子对父母贴近的渴望;一边想放松一下一天的疲劳,一边又疲于应付着孩子无穷的精力;一边简单粗暴的对孩子的行为横加指责,一边又渴望孩子对自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只是,我们逐渐发现,和孩子渐行渐远!慢慢的他们的喜怒哀乐不再向我们表达,他们看我们的眼神也不再充满崇拜与渴望,甚至对我们的良苦用心不再报以微笑…… 家长们急了:为什么我们辛辛苦苦的付出,你们却不理解呢? 孩子们哭了:为什么我的生活总是不被你们理解呢?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作为家长,我们是要好好的想一想自己,在孩子一路走来,付出了什么? 第一,物质。 在家长的层面,物质的付出也最容易被孩子所遗忘的。试想,孩子是否还记得家长送给自己的第一份礼

  • 现在的孩子之所以这么脆弱?竟是父母缺了这三堂课!
    现在的孩子之所以这么脆弱?竟是父母缺了这三堂课!

    现在的孩子之所以这么脆弱?竟是父母缺了这三堂课! 原因在这里: 1.父母老师,都只会一味取悦孩子 借着教学改革的名义,父母和老师们都只会一味地“取悦学生”。 学校里倡导赏识教育,孩子成绩不好,学习不认真,老师只能稍微提醒一下,不敢伤了孩子自尊心,学校要求老师赏识教育,要发现每个孩子身上闪光点,作业没做完,要说,你学习很努力了但是不是多花点时间做一下作业?你不做作业是不是有什么原因? 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谁家的孩子都批评不得,结果就是老师毫无办法,稍微批评一下,就是老师不懂得因材施教,老师不懂得赏识孩子,而学生们被惯的无法无天,只听赞扬话,不听批评言。 而到了家里,孩子们更是被娇惯成小霸王。孩子在桌子上磕着碰着了,家长不是首先告诉孩子走路要小心要注意危险,而是对着桌角踢两下,对孩子说“讨厌的桌子,谁叫你欺负我家宝宝

  • 爸爸育儿的这些高明之处,你get√到了吗?
    爸爸育儿的这些高明之处,你get√到了吗?

    ▼▼▼ 讲述人:小薇妈妈 【爸爸的高明:让孩子冒点险】 背景故事:看见小薇爬栏杆或者矮墙,我总是忍不住阻止她,“你干嘛要去爬那个?”这时候,她爸爸总跳出来为她辩护:“因为这些东西就是让人爬的呀!”所以,如果我俩同时看到小薇爬上凳子去够高处的玩具,我的第一反应是把她抱下来,而老公却会护在女儿身边,让她自己够到。 … 妈妈的苦衷—妈妈对孩子有着天然的保护欲,需要时间改变 从知道怀着小宝宝的那一刻起,妈妈就借着自己天生的保护欲,让宝宝安全渡过了他最脆弱的那些阶段。把孩子的健康、平安视作第一要则的习惯,不是说改就能改的。而且,孩子从很高的地方跳下来,妈妈和爸爸在脑海里也会想象出不同的画面。爸爸很容易想象着孩子完成一个高难度动作后兴奋的表情,而妈妈却会不由自主地设想,孩子挑战失败,从高处摔下来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