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6个月之后,在有需求时会通过哭或者是用周围的事物来表达。这时也可以与家长做一些简单的互动,能感受到家长的情绪,会主动寻找声音的来源。可以理解一些简单且经常能听到的话,比如吃饭喝水。
因此这个阶段我们要给孩子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比如经常给孩子讲故事,跟孩子聊聊天,即使他不能回应你的话,也要让孩子尽可能多地接触语言。孩子这时虽然不会说,但可以理解语言的意思,在开口说话后,能更快掌握说话的方法。
大部分孩子在进入一岁后都已经能开口说话,能指出并说出身体部位、家庭成员,模仿经常听到的一些叠词,比如爸爸、妈妈、睡觉觉等等。因此这个阶段有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更快开口说话,就一直对孩子说叠词,比如吃饭饭、洗澡澡。
孩子对叠词掌握的速度虽然很快,但会影响孩子对语言的基本认知,从长远来看反而会拖延孩子的语言发展。孩子会需要额外的时间去理解叠词是什么意思,然后再去理解他的书面语是什么意思。因此在教孩子说话时,尽量不要用叠词。
三岁后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也增强,可以对孩子说一些复杂的句子。我个人认为这个阶段对孩子进行提问,是提升语言能力最好的方式。孩子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需要先思考,然后组织自己的语言,搜集相关的词汇,很考验孩子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但因为孩子掌握的词汇量还没有丰富到一定的程度,可能没有办法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家长不要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而是给一个选择,比如“你觉得现在的心情是悲伤还是失望?”然后引导孩子说出来,孩子就会根据自己的情绪对号入座并学会一个新词汇。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