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生后,妈妈就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担心太瘦或太矮,总觉得没有 “别人家的孩子”长的好。这是因为很多妈妈,只注重孩子某一时刻的生长情况,并没有从整体去观察。那么如何去评估孩子的生长情况才是正确的呢?今天就来教大家看生长曲线。 什么是生长曲线? 孩子的生长过程是连续动态变化的,而且受到基因、营养、环境、疾病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我们不能仅凭借某个时间的测量数据,就说孩子长的好或者不好。而是观察孩子整体的生长趋势,从而判断生长发育是否正常。生长曲线就是通过描绘孩子不同时间的生长指标,来判定宝宝生长发育状况的工具,也是目前最科学和准确的工具。 目前国内使用的生长曲线是WHO制定的生长标准曲线。有人认为它不适合中国的孩子。实际上,WHO的最新生长曲线标准,是基于巴西、加纳、印度、挪威、阿曼和美国等6个国家,8440名儿童样本研究制定的。这些孩子处于适应
宝宝的大脑发育从受孕第3~4周就开始了,60%在2岁以前完成,在6岁前完成90%。新生宝宝脑重350克,到两岁的时候脑重约90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60%,但神经系统的新陈代谢率是成人的两倍。从出生到1岁,宝宝的脑重量几乎以平均每天1000毫克的速度增加,6个月内几乎每分钟增加脑细胞20万个。宝宝的大脑发育越早越快,越早越关键,所以宝宝聪明要趁早! 影响宝宝智力水平的因素: 1.遗传因素 2.孕期和生后的营养 3.出生后中枢神经的损伤 4.后天学习和环境对大脑的影响 相信很多爸爸妈妈对遗传因素无能为力,对神经系统又很茫然。但是对于营养和环境影响,爸爸妈妈一定不会错过! 蛋白质:是大脑聪明的基础。促进脑细胞分化和发育,让大脑思维敏捷,记忆力强。 DHA
宝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总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疑问,小编摘选了一个有八个月宝宝的网友的五个疑问,希望对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所帮助。 网友: 您好,我家宝宝现在8个月,目前有些行为麻烦专家帮我解答一下 1、从7个月开始,就出现了摇头的情况,感觉好像是脖子痒在蹭脖子一样。 2、不是很喜欢坐着,坐了一会就开始不耐烦,就一个劲的往后躺。 3、因为我婆婆总是喜欢拖着宝宝让他在地上走路,结果现在喜欢在地上走路,不知道现在学走路是不是太早了点。 4、目前长了3颗牙,总是喜欢咬着下嘴唇。 5、喜欢用手揪东西,喜欢撕扯。 赵红梅: 1、要观察宝宝摇头的原因,是确实瘙痒还是在用身体语言表示自己的不满。 2、这个月龄的孩子也不适宜长时间久坐,要尽量让他练习爬行,增强手臂、腹部、腿部的力量。 3、建议
宝宝个子很小,身体也偏瘦,在医生建议下做了微量元素化验。化验结果显示缺钙、锌和硒等微量元素。作为爸爸妈妈,听到宝宝缺少微量元素的信息心里应该很是着急的。 很多妈妈会立即咨询医生应该买何种品牌的药品来补充,其实,利用药物补充微量元素并不一定适合宝宝,还是建议食补微量元素,这样才是对宝宝身体最好的营养补充。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大概有十几种,常见的也比较熟悉的就是大家说的钙、锌、铁、镁、硒、钠等元素。一般情况下这些微量元素是通过饮食来摄取的,不并一定是通过药物补充,只要饮食搭配合理、多样、天然、均衡,那么微量元素就不会缺乏,正常情况下都能得到满足,不需要额外的药物补充。 微量元素的吸收因素其实也有很多,比如生活环境、年龄差异,还有食物的一些烹饪方式等。生活环境影响是比较复杂的,作为宝妈们应该注意环境的保护,从自然界中摄取一些丰
刚刚做上新妈妈,你和宝宝都要面对人生从此以后不一样的风景。那么,怎么做妈妈才是最称职的呢?重要的就是,要教会宝宝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本领,而以下这6个妈妈必须让小宝宝学会的本领,您自然不能让宝宝错过学习机会! 1.抬头 宝宝出生后几天就能俯卧,但能够俯卧后抬头一般要在宝宝2个月后。其实,俯卧抬头练习不仅能锻炼宝宝的颈部、背部的肌肉力量,增加肺活量,对宝宝较早正面面对世界,接受较多的外部刺激也是非常有利的。 抬头训练 俯卧抬头:从宝宝半个月以后在两次喂奶期间进行练习。每天让宝宝俯卧一会儿,并用玩具逗引他抬头,注意床面要硬一些,时间不要太长,以免孩子太累。 竖抱抬头:两个左右把宝宝竖抱让他练习抬头。家长用两只手分别托住宝宝的背部和臀部,把宝宝竖抱起来,带到室内或室外看看周围。这样可以帮助宝宝认识自己周围的环境,培养宝宝的视觉能力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在竖抱时可用手
“矮小症”是指孩子的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地区正常健康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而“晚长”又称青春期延迟,是指女孩于14周岁以后、男孩于15周岁以后才出现第二性征及生长发育加速的情况。 怎样才能不耽误矮小孩子的治疗时机?门诊常有读高中的孩子来看矮小门诊,一检查骨龄,孩子骨骺已闭合、生长已停止,孩子失去了长高的机会。所以,矮小孩子只有一部分会有“晚长”,不能盲目等待。家长们一定要定期对孩子的身高进行监测,了解孩子的生长速度。正常儿童每年能长高5-7厘米,如果生长速度正常,骨龄在正常范围内,这些矮小的孩子仍可以继续观察,可不急于治疗。倘若生长速度不正常,家长却一直认为孩子能“晚长”,待到警惕之时往往就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为此建议,家长最好让专科医生来判断孩子到底是“晚长”还是真正的“矮小”;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不会错过治疗的
婴儿消化不良的症状有哪些?婴儿消化不良存在的危害很大,护理婴儿的“重任”是马虎不得,家长的一时疏忽就会让孩子忍受疾病的折磨,婴儿哭哭啼啼,家长心急如焚。 特别是婴儿常见病--消化不良,婴儿吃不好睡不好,脸色差又长得慢,作为家长应该如何辨别婴儿是属于消化不良?应该怎么办? 婴儿消化不良的症状有哪些? 1、食欲下降 婴儿如果消化不良,家长会感觉孩子比较难带,喂养时也比较困难,这可能是婴儿消化不良引起的症状。仔细观察婴儿时,会发现婴儿的肚子胀胀的,时不时发出“咕咕”的声音。 2、口臭 很多人认为只有大人才会口臭,其实婴儿也会口臭的,但是婴儿的口臭一般是消化不良引起的。家长在护理婴儿时,如果发现婴儿有口臭现象,要注意观察孩子是不是消化不良了。 3、溢奶频繁 婴儿溢奶是比较常见的,如果溢奶比较频繁,
婴儿拉肚子怎么办?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家长们担心不已,而拉肚子就是常见的一个问题。那么婴儿拉肚子了,应该怎么办呢? 若是宝宝腹泻、呕吐的话,就会导致流失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就可能出现脱水的问题。导致婴儿拉肚子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有饮食不当或肠道内、外感染等原因。所以若是出现婴儿拉肚子的话,首先就要调整饮食方案。那婴儿拉肚子要如何从饮食上调理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婴儿拉肚子的四种食疗方案吧。 婴儿拉肚子怎么办?婴儿拉肚子的食疗方案 婴儿风寒型腹泻的食疗方案 婴儿风寒型腹泻的话,大便会出现稀薄多泡沫、色淡、臭味少等问题。而且宝宝会有腹鸣、腹痛、发热等现象。那风寒型腹泻要怎么饮食呢? 1、姜茶饮:将10克生姜、3克茶叶一起加入水中煮沸,然后加少许红糖,即可将其当茶来给宝宝饮用,能很好地缓解风寒型腹泻。
小小妈妈说自己的孩子已经九个月了,体重26斤,是不是营养不良啊,身高82厘米,是不是矮了。孩子9-12月的体重标准是:出生时候的体重+月龄*0.5KG。小小出生时候是6斤八两,按照标准算下来孩子体重是11.3公斤,而孩子的现在体重是13公斤,还是有点发胖的,身高在82厘米也是略微高的,一般孩子一周岁的平均身高在75厘米就算是正常的。 那么孩子体重身高的标准是怎么衡量的哪? 孩子的体重身高都有一定的判断的标准的。关于孩子体重的判断标准如下: 0-6个月的婴儿体重=出生时候的体重+月龄*0.6kg 9-12个月的婴儿体重=出生时候的体重+月龄*0.5kg 24个月以后的体重=年龄*2+8kg(年龄不超过10岁) 孩子身高的判断标准如下: 孩子在婴儿期发
有些父母认为买好一点的矫正枕头就可以让宝宝睡个好关型,其实,宝贝的头型与枕头无关,睡姿才是决定宝贝有个什么样的头型的。刚出生至15个月左右的小宝贝,头颅骨尚未完全骨化,囟门也没有闭合,各个骨片之间仍有成长空隙,这个时期,宝贝头部都有相当的可塑性。 侧睡 如果爸爸和妈妈很在乎让宝贝有个好看的头型,那么建议你们可以试着让宝贝侧睡。一般来说,小宝贝自己很难做到侧睡,爸妈可以在宝贝背部放一个枕头,帮助撑住宝宝的背部,以维持侧睡的姿势。当宝贝侧睡的时候,应该把小宝贝的手放在前面,这样即使会翻身,也不会翻成趴睡,而是翻成仰睡。 要注意的是,由于新生儿的胃呈水平位,胃的入口贲门肌肉松弛,而出口幽门肌肉较紧张,宝贝吃奶后容易出现溢奶,严重的还会将溢出的奶汁吸入气管中,而导致窒息。因此,在给宝宝喂奶后,最好让宝贝右侧卧,在0.5~1小时后,即可平卧。 趴睡 在
宝宝8个月身体发育指标 男婴:身长63.9-78.9cm;体重6.46-12.60kg;头围41.0-48.9cm。 女婴:身长62.5-77.3cm;体重6.13-11.80kg;头围40.1-47.7cm。 到本月宝宝可长出2~4颗牙齿。 注:以上数据根据卫生部《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整理而成。 运动发育 此时孩子可以在没有支撑的情况下坐起,坐得很稳,可独坐几分钟,还可以一边坐一边玩,还会左右自若地转动上身,也不会使自己倾倒。尽管他仍然不时向前倾,但几乎能用手臂支撑。随着躯干肌肉逐渐加强,最终他将学会如何翻身到俯卧位,并重新回到直立位。现在他已经可以随意翻身,一不留神他就会翻动,可由俯卧翻成仰卧位,或由仰卧翻成俯卧位。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让孩子独处。 此时的宝宝已经达到新
众所周知,语言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家长们很有必要掌握一些可靠而又简易的方法来发现宝宝是否存在语言上的障碍,本文重点要讲的就是几个发现宝宝是否存在语言障碍的方法。 一般来说,一旦宝宝出现下列5种状况,父母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带宝宝就医。 1.1个月,对各种声响无动于衷 新生儿出生后3-7天后,听觉已相当良好。实际上,宝宝一出生就对声音很敏感,尤其听到很大声音,如关门声、鞭炮声、电话声等,宝宝会受到惊吓,出现诸如突然挥动胳膊、踢腿、脸部肌肉紧张甚至哭闹等现象。在宝宝出生后,父母可以自己进行以下测试:比如在宝宝耳边说说话,拍拍手或者发出别的声音,如果宝宝对周围的声响无动于衷,就应尽早去看医生。 怎样发现宝宝存在语言障碍 2.6个月,不会寻找声源 宝宝3-4个月时,头就可转向声源,听到悦耳声时会微笑;6个月时能听懂自己的名字,因此,要经常跟
一岁宝宝发育好的表现有哪些?一岁宝宝生长发育规律是什么样的?一岁宝宝若会以下事情,说明发育得很好,家长养育很尽心。 一般宝宝一岁时,家长都会带着去体检,在体检室里看医生测量身高体重之类的。但医生只会在表格里填个“合格”或“不合格”,具体细节很少说。家长如果掌握一定的知识,就可以通过观察宝宝的表现,在家自查。 大运动方面 大运动能力是指宝宝的跑、跳、蹦等需要手脚协调的能力。虽然一岁的宝宝不全是已经会走路的,但至少都会站立,也会从站姿改变成坐姿。同时也会扶着墙壁或者沙发边走一段距离。如果有东西掉在地下,他们还能弯腰去捡。 一岁的宝宝如果在七八个月的时候就开始爬行,并且在充分爬行之后,会在大运动能力方面表现优秀。他们会在遇到台阶时,很自然地用爬行的姿势上台阶,下台阶时还会用腿试探地面高低。没有经历过爬行阶段的宝宝在这方面就显得有些笨拙。
鸡翅是很多人都喜欢的食物,很多孩子更是天天都啃鸡翅,民间有这么一种说法,孩子鸡翅吃多了会导致性早熟,这样的说法有科学根据吗? 母鸡自身带有雌性荷尔蒙 研究发现,过量的雌激素会致癌。许多民众都喜欢吃白切鸡,挑嘴的便会嫌生鸡(公鸡)的肉比较粗糙,喜欢吃母鸡。这样就很难避免会吸收到母鸡体内自然分泌的雌激素。 农场负责人提醒大家买母鸡来吃,也会带雌性荷尔蒙的。但这是天然的,是它自己分泌出来的雌性荷尔蒙。当然了,你只是吃少量的,偶尔吃一、两件,对你的身体是完全没有影响的。因为你吃了之后,身体会自己排泄出来。但如果你经常吃,而且大量的吃,那你身体就会慢慢积聚这些雌性荷尔蒙。 各地鸡翅膀含雌性激素极低 鸡肉、鸡翅膀,是否真的如传闻所说,有这么多雌激素呢?我们买了不同产地的鸡翅膀和鸡肉样本,送去化验。结果如何? 民间一直流传,说经常吃鸡,特别是鸡翅膀,会使得儿童提
刚刚出生的孩子,除了生理性体重下降外,可能还会有些让你担心的状况。其实,这些状况和生理性体重下降一样,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别处理。一定的时间内会自行消失的。无论男孩、女孩,出生后3-5天会出现乳腺肿大,大小如蚕豆或鸽蛋,一般生后2-3周内自然消退。有些女孩出生后5-7天,阴道会有少量血液流出,1-2天后自止。这两种现象都是因为母亲体内的雌激素进入胎儿体内,出生后突然中断所致。注意:乳腺肿块千万不能挤压,以免引起感染。
几乎所有的妈咪都希望自己的宝贝能长成大个子,和其他宝贝在一起时,也难免会比一比谁长得更高、更壮实。然而,宝贝的体格发育特别是身高的增长却似乎有着自己独特的规律,有些宝贝在3岁后不经意间就蹿成了“小大个儿”,有些宝贝任凭妈咪想方设法做好吃的,却还是同龄宝贝中的“小精豆儿”。 专家表示,很多影响宝宝长高的因素,都是在孩子3岁前决定的。那么,宝贝的身高究竟由哪些因素决定呢?妈咪又能做些什么帮助宝贝长大个儿呢? No.1遗传 爸爸和妈妈的遗传基因神奇地控制着宝贝的内在生长。 我们看到大多数宝贝的外貌和身材都会越来越像爸爸妈妈或更像其中的一方,也有一些公式可以粗略预测宝贝未来的身高。总体上爸爸和/或妈妈的身材越高,宝贝也会长得越高;而如果爸爸妈妈身材都偏矮,要想宝贝长大个,就要更多寄期望于后天因素(或基因突变)啦! 遗传的另一层意
宝宝长高是父母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怎么才能让宝宝长得高高壮壮的呢?相信很多妈妈都有自己的经验,每个妈妈都有自己的私家秘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让宝宝长高的方法有哪些。 引起矮小的原因除了营养、睡眠、运动、心理外,还有可能由疾病所致。其中多为内分泌疾病引发矮小症,此外还有不少患儿单一生长激素缺乏,多数在1岁后出现生长缓慢,主要表现为匀称性矮小,面容幼稚而智力正常,常伴发性腺发育不良,多数有青春发育期延迟。 专家建议,如果是疾病造成的生长异常,就要即早就医诊疗。治疗孩子身材矮小,要把握最佳时机,如果等到其骨骺完全闭合后,任何药物都很难使孩子长高了。一般情况下女孩的骨骺闭合年龄在16岁左右,男孩在18岁左右;孩子年龄越小,其骨骺的软骨层增生和分化越活跃,生长的潜力及空间越大,对治疗的反应越敏感,疗效越好。 使孩子长高的私家方 曲伸运动 我身高1.73米,不算高
经常发现有的幼儿边做游戏边嘀嘀咕咕,自言自语。父母看见这种现象感到很奇怪,甚至认为孩子得了病。专家指出,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是幼儿学习语言时的必经过程,初为父母者不必担心。 大家都知道,人类的语言,有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之分。1~3岁幼儿,是以学习外部语言为主的。到了4~6岁时,其内部语言才开始形成。幼儿的自言自语正是从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的一种过渡。 因为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能单独地思考问题。但由于幼儿的语言动作调节功能的发展尚不完善,还不能控制发音器官的活动,便出现了既有说出声音的特点,又有自己对自己说话不发出声音的特点。也就是既有外部语言,又有内部语言。孩子到了6岁以后,这种自言自语的现象会逐渐消失。但如果到了八九岁还常常自言自语,那家长就要注意,可能是一种病态,要带孩子到医院去检查治疗。
许多爸妈爷奶都很关心宝宝生长有没有按照「七坐八爬九发牙」,我会建议爸妈比对儿童健康手册的发展指标,看宝宝是否有跟上发展进度。 「七坐八爬」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参考价值?我在健儿门诊时,也常被问到「宝宝生长没有按照『七坐八爬』的进程,有可能是骨骼发育的问题吗?需要带去看儿童复健医师吗?会不会神经肌肉有问题?」等疑惑。 其实婴幼儿发展里程碑是指「当到达每个年龄时,有八成以上孩子可以完成该项动作」,而无法办到的孩子,的确有可能是发展迟缓。 关于宝宝骨骼发展进程,家长有许多疑惑,例如:宝宝可不可以直抱?是否会影响脊椎发展?这也是诊间常见的问题。 其实六个月的宝宝可以直抱,关键是要用手托住宝宝的脚与臀部,这样他的背脊部就有足够的支撑。 宝宝久坐后喜欢M字腿坐着,我不建议让孩子用M字坐姿,这会影响腿部发展,导致行走时步态呈
你家宝宝会爬会走了吗?宝宝坐、爬、站、走要怎么引导?相信很多宝妈们最听不得扎堆议论谈宝宝发育。谁家宝宝已经会爬了,而自家的孩子翻身都还很勉强。谁家的孩子脖子竖得很稳,自家的孩子却还是摇头晃脑。谁会原因听到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当宝宝在到达了一定生长发育时期,自然会对大动作学习发出及时的讯号,妈妈们有效针对的帮助训练,更可以让宝宝的成长发育事半功倍。 爬 宝宝在出生一个月开始就已经可以俯卧趴着训练抬头,起初抬头情况可能不是非常稳定会出现摇晃的情形,妈妈可以多用玩具吸引宝宝抬头,逐步增加抬头的幅度。 等到四月龄左右,宝宝经过训练将逐渐可以用双手支撑上腹部离开地面,此时宝宝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腹爬基础。 此时,妈妈可以用移动转移视线的玩具来吸引宝宝注意,鼓励宝宝爬行。 由于这一阶段的宝宝四肢的力量还不十分充足,经常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