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宝五大感官的发育指标
    宝宝五大感官的发育指标

      一个月的时候,宝宝就象经历一次感官交响曲。他看到的和听到的东西会使他安静、兴奋、满意、或享受,有时四种情绪同时出现。   看:婴儿的视力趋向于近视。他可以把视力集中于8至15英寸远的物体上。粗的线条和粗体黑白图案会吸引他的注意。将一个可移动物体放在婴儿床上方,让宝宝跟着看。他已可以转着头看你,并同时发挥他的模仿的天份来模仿你的面部表情。   听:宝宝很熟悉你的声音,您的声音会令他变得安静或更兴奋。在您为宝宝哺乳或换尿布时,或是给他洗澡时,摇他时,应给宝宝唱歌或对宝宝说话。您的语言是他最初的交流工具。您的宝宝会向您学习听和说。您还会发现婴儿喜欢听音乐;您可在白天和就寝时放些柔和的摇篮曲帮助他放松。   触:小宝宝对您的触摸有反应。利用哺乳、拥抱、摇晃的机会抚触,尤其是他哭闹时,能通过抚触让他知道您是在关心他。   打盹   在这前几周里,

  • 宝宝成长发育的7大关键期
    宝宝成长发育的7大关键期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够健康的成长发育,因此,对于宝宝成长发育的关键期,爸妈们一定要有所掌握,在此,本文就告诉家长们,宝宝成长发育的7大关键期,一起来看看具体详细吧。   第一关键期 感官发育关键期   0~4个月听觉敏感期,0~6个月视觉敏感期,4~8个月味觉敏感期,6~10个月嗅觉敏感期,0~12个月触觉敏感期。   孩子从出生起,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的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因此父母要充分让孩子聆听、触摸、观察、尝嗅,以刺激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增长智慧。 宝宝成长发育的7大关键期   第二关键期 动作发展关键期   2~3个月:抬头敏感期;1~10个月:动手敏感期;3~4个月:翻身敏感期;6个月左右:起坐敏感期:7个月左右:翻滚敏感期;8个月左右:爬行敏感期;11个月左右:站立敏感期;12个月左右:行走敏感期。   这一时期也称为孩子的第二

  • 做什么运动可以长高
    做什么运动可以长高

    跳远 立定或助跑跳远均可。起跳时踏跳要有力,在空中挺膝展髋,两臂上伸,充分展体;落下时前脚撑着地,屈膝缓冲。可根据自己体质情况每天做7~10次,中间适当休息。 仰卧起(两头翘) 身体仰卧在地毯或床上,用力收腹的同时,两腿、两臂伸直向上翘起,伴随低头伸颈两手尽量靠近两脚,根据自己体能每组做8~12次,3~5组为宜,组间适当休息。 拉腰背 坐在垫(床)上,两腿前伸,双脚并立,收腹含胸,躯干尽量前屈,低头、伸颈,两臂同时前伸,摸到脚为好。每组做8~12次,3~4组为宜。做时注意由慢到快,动作幅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以防韧带拉伤。 踢毽子 这是一项民族风格的带有游戏性质的体育运动。由于它不受场地限制,室内外均可进行,时问也可以自由安排,所以很受儿童、少年

    标签:儿童身高
  • 致使宝宝终身矮小的4大误区
    致使宝宝终身矮小的4大误区

      宝宝矮小是家长的一块心病,很多家长想尽了办法还是没能帮助宝宝长高,要解决孩子矮小的问题,首先得了解个子矮小的相关信息,才不容易走进以下4大误区。   误区一:孩子身高是由遗传决定的   遗传是一把双刃剑;父母矮的孩子也可以长的很高;父母高的孩子也可以长的很矮。专家指出:在影响孩子身高的因素中,遗传仅占23%,通过后天干预,女孩可以多长14—20厘米,男孩可以多长6—24厘米。   误区二:个子不长是还没有到时候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不长,是没有到时候,认为先让孩子自然生长,等到孩子自己不长了再想办法!可是家长不知道:孩子自然不长的时候,往往骨骺也开始闭合,身高潜力已经受到制约。再治疗已经机会已经很渺茫了!   误区三:矮小不是病,不影响健康不用治疗   对矮小症来讲,影响它的因素有很多,主要由营养不均衡、睡眠不足、遗传因素导致的。如果儿童的身高年增长

  • 春季长高黄金期,宝宝补钙辅食别错过!
    春季长高黄金期,宝宝补钙辅食别错过!

    春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宝宝一年当中长高的最佳时期。春季长高有三宝:吃饭睡觉运动好。要想让孩子抓住长高的黄金季节,宝爸妈们就应该从营养、睡眠、运动三方面加强护理。 春季宝宝的消化功能加强,趁着这个大好时机合理饮食,营养加倍,才能给宝宝提供足够的“燃料”。 宝宝长高,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包括钙、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必须量的脂肪。 除了牛奶,绿叶蔬菜和豆制品也是补钙大户。珈贤今天分享两道补钙食谱,宝妈们抓住黄金季节做给宝宝吃哦! 嫩油菜水饺 适合12M+的宝宝食用 材料 小麦粉100克、嫩油菜2颗、猪肉馅儿100克、胡萝卜1/4根、北豆腐1/4块、大葱1小段、香油1小匙、盐少许、酱油1小匙、色拉油1大匙。 步骤 1.嫩油菜切碎,加盐拌匀并挤干水分,挤出的汁水待

  • 宝宝听觉的培养有利智力发展
    宝宝听觉的培养有利智力发展

      据科学家称:婴儿出生后大脑发育的主要活动范围是在大脑皮层进行的。根据成熟的顺序,可将大脑皮层分为四个主要区域:枕叶--视觉能力;顶叶-- 触觉和空间能力;颞叶--听觉和语言能力;额叶--有两个部分,一是运动皮层,协调肢体运动,二是前额皮层,其功能是理解、记忆、判断,这要在孩子长到十几岁以后才会有较大的发展。婴儿的大脑发育成长依赖于对上述五种感官的刺激。   0~3岁是智力和语言发育的黄金时期   心理学家研究证实,0~3岁是开发儿童智力的关键时期,因为0~3岁是人脑发育的重要阶段。此期婴儿的脑重增加特别快,刚出生时仅370克左右;9个月就增加至660克;3岁可达到120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70%~80%。此期幼儿的好奇心和接受外界事物的能力都很强,其记忆力也可达到成人的50%。   良好的听觉功能是智力开发的重要条件,听力对语言的发育起着

  • 孩子要长高了都有哪些表现?
    孩子要长高了都有哪些表现?

    孩子要长高了都有哪些迹象表现?当爸妈盼望着自己的孩子快快长高长大,如果孩子有这几种迹象,很可能是要长高了!大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小孩长高点,但是总是由于遗传、后天营养补充等因素的限制,不同的小孩之间,身高总是存在很大差异。 这让一些父母很烦心,一些父母为此,还特意为小孩补充钙片等,但是收效甚微。其实,并不是这些父母的方法错了,而是多数父母给小孩营养的补充,没有找准合适的时机。 其实,小孩的成长都有迹可循,父母只要找准时机,再做一些适当的辅助,很可能会取得一个极其不错的成果。 当宝宝开始长高时,通常会表现出这几种迹象,这时父母就需要注意了。 1、饭量突然变大 小孩如果出现爱吃、能吃,而且易饿的现象,这个时候父母就需要注意了,小孩很可能是要长个子了。 这个时候父母需要注意小孩的饮食搭配了,妈妈要多给小孩做

  •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总比我们家的长得好?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总比我们家的长得好?

    在每一个父母心里都装着一个人,这个人看起来和自己家一点关系都没有,但却随时随地都能蹦出来捣乱,这个人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别人家的孩子每天喝500ml的奶,我们家的怎么连400ml都不到? 别人家的孩子比我家的还小两个月,怎么比我们还高一大截呢? 别人家的孩子7个月就自己站起来了,我们家的怎么连坐都坐不稳呢? …… 千万个问题汇成一句话“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总比我们家的长得好?” 其实,并不是别人家的孩子总比我们家的长得好,而是我们的父母总是习惯性地用错了比较的对象和方法。 错误比较背后的原因:生长发育的误读 在孩子的生长发育方面,父母很容易出现两种被误导的情况:一是把邻家孩子当标准。二是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把邻家孩子当标准的,总是觉得人家的孩子比我们家的孩子长得好,越比

  • 不必担心孩子的自言自语
    不必担心孩子的自言自语

    经常发现有的幼儿边做游戏边嘀嘀咕咕,自言自语。父母看见这种现象感到很奇怪,甚至认为孩子得了病。专家指出,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是幼儿学习语言时的必经过程,初为父母者不必担心。   大家都知道,人类的语言,有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之分。1~3岁幼儿,是以学习外部语言为主的。到了4~6岁时,其内部语言才开始形成。幼儿的自言自语正是从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的一种过渡。   因为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能单独地思考问题。但由于幼儿的语言动作调节功能的发展尚不完善,还不能控制发音器官的活动,便出现了既有说出声音的特点,又有自己对自己说话不发出声音的特点。也就是既有外部语言,又有内部语言。孩子到了6岁以后,这种自言自语的现象会逐渐消失。但如果到了八九岁还常常自言自语,那家长就要注意,可能是一种病态,要带孩子到医院去检查治疗。

  • 如何判断宝宝语言发育是否迟缓?孩子语言发育的进程
    如何判断宝宝语言发育是否迟缓?孩子语言发育的进程

    你了解孩子的语言发育时间表吗? 宝宝不爱说话,是该顺其自然,还是需要诱导呢? 看育儿专家怎么说。 孩子智力发育正常标准 1个月的时候:宝宝出现微笑; 2个月的时候:宝宝俯卧扶起时能抬头,会对人微笑,注视人的面容和玩具; 3个月的时候:宝宝仰卧扶起时头不下垂,向发出声音的地方转头,看到乳房或奶瓶就咂嘴,在饥饿、愤怒、惊恐或身体感觉不舒服时即啼哭; 4个月的时候:宝宝仰卧时头和肩能够抬起来;每只手能和时间的拿着一个玩具摇动,并且能将手里的玩具放到嘴里。 6个月的时候:宝宝能翻身,扶持腋下能站,能跳,听到呼唤时有反应; 9个月的时候:宝宝能坐稳,能爬,能认出亲人和陌生人; 10个月的时候:宝宝能自己独自坐着玩,对玩具十分感兴趣,还能仔细看着大人的举动,进行模仿。

  • 母“子”关系更微妙
    母“子”关系更微妙

    不久前,好网曾做过一期关于养育男孩的话题。事实上从受孕开始,妈妈与男宝宝之间的关系就更为微妙了!   母亲与子女的情感建立从怀孕那刻起开始,经历着实实在在的快乐与痛苦。从医学生理角度分析,母爱对孩子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爱的微妙之处体现在诞生的婴儿是男是女。   “男孩像妈”的规律   不知你是否发现一个现象:如果某位妈妈生了龙凤胎,通常男孩像妈、女孩像爸。而且,在单胎的子女中,我们也会发现男孩的长相更像母亲,女孩的长相更像父亲,所以,漂亮的妈妈希望生男孩,帅气的爸爸希望生女孩。   对人类而言,生殖开始于一个男性的精子穿入一个女性的子宫,与卵子相遇。生殖过程从受精开始,然后产生一个个体细胞名为接合子。当卵子与精子结合,从母亲卵子来的23条染色体与从父亲精子来的23条染色体配对,在一个单一细胞就形成了46条(也就是23对)染色体。其中,每一对染色体

  • 春天长高季,让孩子一开学就猛长个,第1招就是……
    春天长高季,让孩子一开学就猛长个,第1招就是……

    最近,TFBOYS的大长腿有没有亮瞎你的双眼?没有哪个当妈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个头长高,孩子身体不停地长高说明了营养充足、发育好。等孩子长大了,无论是择偶,还是就业都有一定的优势。 虽然人体的身高70-80%取决于遗传因素,但还给我们留下了20-30%的努力余地。 春天,万物复苏,是最适合宝宝长个子的季节。那么怎样才能让宝宝长得更高呢? 1、均衡足量的营养 春天,孩子生长发育最快,消化吸收功能增强,进食量增加。这个时期要让孩子的食物品种丰富多样,并且补充含钙丰富的食品,如牛奶及奶制品、豆制品、骨头汤、鱼、虾、芝麻等,抓住一年中最好的长个子时间。 另外,孩子想要长高,最重要的营养需求是蛋白质。每天要保证摄入200-300ml的牛奶,而且每顿饭里肉、鱼、蛋至少有其一。可是大家想想我们周围,有几个孩子的一日三餐能够这样有保证呢?

  • 孩子身高增长最快的季节,您的孩子身高达标了吗?
    孩子身高增长最快的季节,您的孩子身高达标了吗?

    如何帮孩子长高? 五个饮食要点,七个长高运动处方 ▊ 基础阶段——— 学龄前期 学龄前期(4~6岁)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孩子长高的基础阶段。6岁左右补钙,对儿童今后的成长非常重要,此时,人体骨骼处于储备期,骨骼发育日需钙元素量为每日800毫克。 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可能存在偏食、厌食、钙质摄入量严重不足的现象,影响到骨骼中的钙质储备,这将直接导致孩子个头矮小、发育期身高增幅减小。 ▊ 突增阶段——— 学龄期 10~16岁是孩子发育期,孩子个头好比雨后春笋,“嗖嗖”地直往上蹿。研究发现,此阶段孩子每多吸收3万毫克的钙质,身高便可多长1厘米,而一般家庭所提供的日常膳食,摄取的钙含量不到孩子所需钙质的50%,远不能满足生长发育所需,因此需要额外补钙。 ▊ 冲刺阶段——— 青春期

  • 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况
    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况

      刚刚出生的孩子,除了生理性体重下降外,可能还会有些让你担心的状况。其实,这些状况和生理性体重下降一样,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别处理。一定的时间内会自行消失的。无论男孩、女孩,出生后3-5天会出现乳腺肿大,大小如蚕豆或鸽蛋,一般生后2-3周内自然消退。有些女孩出生后5-7天,阴道会有少量血液流出,1-2天后自止。这两种现象都是因为母亲体内的雌激素进入胎儿体内,出生后突然中断所致。注意:乳腺肿块千万不能挤压,以免引起感染。

  • 这5种行为原来是宝宝在变聪明,你知道吗?
    这5种行为原来是宝宝在变聪明,你知道吗?

    很多家长看到宝宝吃手,总是想要把孩子的手拿出来,怕他吃进去很多细菌,其实这5种行为原来是宝宝在变聪明,你知道吗? 育儿路上问题多,但有些问题纯粹是妈妈们误解了孩子,今天就聊一聊孩子们常常被妈妈误解的5种行为。 误解一、吃手 宝宝在1岁之前吃手,是完全没有必要担心的。 对于新生儿来说,他们最初并没有意识到四肢是自己的,当他的小手在大脑的指挥下,准确地将手放到嘴巴吸吮,说明宝宝手、眼、脑结合得很好。并且手作为宝宝的探索器官,吃手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机会,是刺激大脑的必要行为。 只要我们稍微细心的观察,就不难发现,吃手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能够让宝宝平静下来,特别是爱哭闹的宝宝,有一定的安抚作用。 不过,当宝宝1岁以后,就要开始戒掉宝宝吃手的行为了,因为长期吃手,会影响宝宝牙齿的发育。千万别强制去戒,你越阻止,

  • 比同龄孩子矮半个头,到底是谁动了孩子的身高?
    比同龄孩子矮半个头,到底是谁动了孩子的身高?

    你小孩总坐在班级第一排?比同龄孩子矮半个头、一年长不到5厘米、衣服鞋子一两年都不用更换?到底是谁偷走了他的身高? 年生长速率的判定是识别生长障碍的一个敏感指标 生长是孩子的基本特征、也是孩子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在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年生长速率的判定是识别生长障碍的一个敏感指标,孩子生长发育过程具有连续和不均衡特征。 一般来说: ·3岁前身高每年生长速率<7cm/年, ·4、5岁至青春期开始生长速率<5cm/年, ·青春期生长速率<6cm/年, 这就意味着可能存在生长障碍。 ·生长速率公式如下↓ 生长速率=(身高差(cm)÷时间差(月))×12 举例:你的小孩在青春期的时候,5个月内长高了3cm,则你孩子的生长速度=3÷5×12=7.2cm,属于正常

  • 8个月宝宝的五个疑问
    8个月宝宝的五个疑问

      宝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总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疑问,小编摘选了一个有八个月宝宝的网友的五个疑问,希望对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所帮助。   网友:   您好,我家宝宝现在8个月,目前有些行为麻烦专家帮我解答一下   1、从7个月开始,就出现了摇头的情况,感觉好像是脖子痒在蹭脖子一样。   2、不是很喜欢坐着,坐了一会就开始不耐烦,就一个劲的往后躺。   3、因为我婆婆总是喜欢拖着宝宝让他在地上走路,结果现在喜欢在地上走路,不知道现在学走路是不是太早了点。   4、目前长了3颗牙,总是喜欢咬着下嘴唇。   5、喜欢用手揪东西,喜欢撕扯。   赵红梅:   1、要观察宝宝摇头的原因,是确实瘙痒还是在用身体语言表示自己的不满。   2、这个月龄的孩子也不适宜长时间久坐,要尽量让他练习爬行,增强手臂、腹部、腿部的力量。   3、建议

  • 孩子“猛长期”的几个信号,家长千万别错过!
    孩子“猛长期”的几个信号,家长千万别错过!

    “我家儿子怎么不长个儿呢?” “我家大概是名字取错了,不该喊她苗苗的,怎么就像棵小禾苗似的长不大呢? …… 妈妈们别着急,也许在你天天盼着宝宝长高的同时,突然发现某个时期宝宝忽地就长高了一点?!没错,这就传说中的“猛长期”。这个时期内的宝宝发育较快,成长特别迅速!不过“猛长期”其实很短暂,妈妈们需要及时抓住“信号”,才能更好地把握住。那么,宝宝的“猛长期”都有哪些信号呢? 信号预警1 宝宝食量突然增大 猛长期的宝宝,由于身体发育的需要,会突然出现吃不够的状况。小宝宝频繁找奶吃,吃完还总是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尤其是夜奶频率增加。而大宝宝则会食量突然变大,看到什么都想吃的样子。如果妈妈发现自己的宝宝总也吃不饱,很可能是猛长期到了。妈妈千万不要怀疑自己是自己的母乳不够啦,而是当宝宝开始“疯长”时,身体需要

  • 宝宝长的好不好,生长曲线很重要!
    宝宝长的好不好,生长曲线很重要!

    宝宝出生后,全家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身高和体重长的好不好。平时带宝宝在小区里玩耍的时候我们也经常会碰到带娃溜达的邻居,大家聚在一起讨论最热烈的话题就是比谁家的娃长的高,长的壮,最后讨论胜出的那位就会被七大姑八大婆逼供各种喂养食谱,育儿营养经啥的。 确实,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家宝贝的身高、体重能稳步增长,体格生长良好也是衡量宝宝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那么,怎样知道宝宝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了解宝宝的生长曲线非常重要,掌握生长曲线也应该是新时代酷爸俏妈的必修课。 什么是生长曲线?万物都有自身内在的发展规律,儿童的体格生长也有规律可循。尽管不同种族、性别、遗传及环境因素影响下的孩子可能出现不同的生长模式,但总的规律是十分相似的。正因为儿童的体格生长有规律可循,因此,通过对大样本正常婴幼儿的发育过程进行监测记录,可以描绘出儿童的生长发育曲线。 虽然有些国家和地区有自

  • 孩子长得胖不一定是好事,家有小胖墩怎么办?
    孩子长得胖不一定是好事,家有小胖墩怎么办?

    孩子长得胖不一定是好事?关于吃饭问题是孩子和妈妈们的头等大事。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最担心的事,就是孩子营养不够,不长个子,不长肉,所以总希望孩子多吃点,吃好点。殊不知这样喂养的孩子很容易长成“小胖墩”。 宝妈家的黄豆虽然是个小瘦子,两岁半了才25斤,但是豆爸却是个实实在在的大胖子,所以笔者很想写一篇文章,分析一下“小胖墩”到“大胖子”,究竟是如何养成的。 你家的小胖墩有没有这些习惯呢? 1、多次进餐。有些宝宝小的时候,一哭一闹,妈妈就喂奶;长大了,一日三餐,宝宝肚皮喂得圆滚滚不算,两餐之间还要喝奶吃零食。宝宝营养过剩,又得不到充足的运动,肉肉自然就长出来了。 2、肉多菜少。除了喝奶以外,宝宝正餐摄入了太多大鱼大肉,而蔬菜水果吃的少,一些老人怕孩子吃不动瘦肉,直接喂肥肉,孩子消化系统负担较重,也无法做到营养均衡。 3、垃圾食品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