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早教>行为心理>行为习惯>让孩子听话的五个技巧

让孩子听话的五个技巧

2019年03月21日 16:13出处:亲亲宝贝网作者:亲亲宝贝网阅读次数:778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听话,能够外表整洁、讲秩序、懂礼貌、好好学习、按照流程办事。可是这些在孩子看来都不是重要的事,他们希望自己能够说了算。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听话,能够外表整洁、讲秩序、懂礼貌、好好学习、按照流程办事。可是这些在孩子看来都不是重要的事,他们希望自己能够说了算。

家长越想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指令和要求完成任务,孩子的反抗就越强烈。其实,这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出了问题,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大多数家长是怎么跟孩子说话的。

“今天都零下两度了,你就穿一件夹克,你傻啊!”“把屋子弄这么脏,你太懒了,你的房间就像个猪圈。”“马上把屋子打扫干净,快点。”“再不把口香糖吐出来,我就从你嘴里抠出来。”“你怎么就不能像你哥哥那样,他总是能提前做完作业”等等。这些话家长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说,但这些话里充满了对孩子的责备、谩骂、威胁、命令和比较等语气,当我们这样跟孩子说话的时候,孩子不但不会按照我们希望的去做,反而会激起他们的抵触情绪,会拧着我们的想法做事情,甚至是产生报复心理,变本加厉的做出不当行为。今天我们就来跟大家分享五个沟通技巧,让孩子更愿意和家长合作。

一、描述,只描述事实或者问题。我们会跟孩子说:“你真不负责,总是把水龙头打开忘了关,你想发大水啊”,或者是“告诉你多少遍了,上完厕所要关灯”。当我们这样用责备的口气指出孩子的错误时,孩子往往会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按照我们说的做。但如果我们只是描述问题,就能让孩子把精力集中在问题本身上,知道自己该如何去解决问题。我们可以说:“宝贝,浴缸里的水快溢出来了”,“厕所的灯还开着呢”。

二、提示,提示孩子该怎么做。人们接受提示要比接受谴责容易的多,孩子也不例外。当家长用不带有任何指责的语气,只是提示孩子正在发生的事情时,孩子更愿意动脑筋思考自己该怎么做。比如孩子喝完牛奶没有放回冰箱,妈妈就可以提示孩子说:“牛奶喝完不放回冰箱会很容易变坏的”,而不是指责“谁喝的牛奶,也不放回冰箱,太不负责任了”;看到孩子在墙上乱画,妈妈可以提醒孩子:“墙不是用来画的,妈妈更希望看见你在纸上完成你的大作哦”,这样说要比:“再让我看见你在墙上画就揍你”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三、简单,用简单的词语表达。在很多时候,家长会用长篇大论来教导孩子,但这样不但不会起到家长想要的效果,在孩子看来,这就是家长的唠叨和无意义的说教。对孩子而言,越短越容易记住,越有效。比如孩子出门可能忘记了午餐包,家长就会说:“你看你,又是要出门了忘记了包,都跟你说了多少次了,是不是只要不长在你身上你就不会记得拿啊?”,其实这时候,家长只要简单的提醒:“宝贝,你的餐包”就足够了。

四、表达,说出家长自己的感受。孩子们愿意听到父母的真实想法,通过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家长会变得更加诚恳,同时也不会伤害别人。家长可以通过使用“我”或者是“我觉得”开头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谴责孩子。只要不受到攻击,孩子更容易和一个表达愤怒的人合作。比如家长可以用“如果我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人打断,我会觉得很不高兴”来代替“你真没礼貌,总是打断我说话”。

五、便条,通过给孩子写便条来交流。有的时候,文字比口头说更有效,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留便条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一位妈妈想要孩子整理房间,就给孩子写了便条:“亲爱的山姆:我知道你忙于运动和学习,但你的屋子也需要整理一下了。谢谢你的配合!”

不是每一个技巧都适用于每个孩子,也不是每次使用这些技巧都会见效,但这五个技巧可以帮助家长和孩子建立起互相尊重的平台,而互相尊重是让孩子合作的前提。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