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过的可以戳视频看看
姑娘最绝的是她的两段话。
记者问,“今天这个状态是有所保留吗?”
她:“没有保留!(狂摇头)我已经(喘)我已经(喘)用了洪荒之力啦!”
记者问:“你是不是对明天的决赛充满希望?”
她斩钉截铁地说:“没有!我已经很满意啦!”
然后惊叫着一路小跑走了,留下央视记者一脸懵逼哈哈哈哈哈
然后她就瞬间火了,柚宝真是眼睁睁看她微博粉丝从20万涨到现在的……尼玛 373万了!!
然后昨天,她又神回复了——
赛后,记者问她:你只和亚军相差0.01秒什么感想?
她说可能我手短吧。
记者让她发表感言,她说这次没拿奖牌挺可惜的……
记者打断她,你拿奖了啊,你并列第三。
她一脸懵逼:啊,真的啊?第三啊,那我觉得自己的表现还是不错的~
这么可爱的姑娘,果然清新脱俗啊!
同样昨天,孙杨在200米自由泳决赛中获得金牌,赛后接受采访时,孙杨说:
我觉得很激动。这两天心情是有些遗憾,睡得并不是很好。压力也很大。今天金牌拿下,心里会舒坦很多。
也算是给游泳队开了个好头。
有点抱歉,本来第一天可以比得更好。孙杨,你不需要抱歉。
想起第一天孙杨赛后以0.13秒输给冠军拿了银牌,与记者抱头痛哭,真是real心疼。
奥运第一天,杜丽易思玲庞伟没有拿到金牌,媒体纷纷好遗憾。昨天举重选手谌利军弃权退赛,痛哭:对不起教练、对不起领导、对不起祖国。
运动员身上的压力真的太大,特别是孙杨已经夺冠成名,好像不拿金牌就对不起祖国对不起人民。
只要无愧于自己就好了。但是总会看到听到很多不理性的声音,“居然没拿金牌”“怎么那么差劲”,真想对那些人说句“你行你上啊”!
举国上下对运动员的期望,它就像是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期望。
孙杨出生在体育世家,他的名字,来自父母名字的结合——父亲孙全洪和母亲杨明,身上寄托着父母沉甸甸的希望!
孙杨每天早晨6点不到就出门训练,母亲杨明为了帮助孙杨训练,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5点就起床去陪孙杨。对父母的培养和付出,孙杨满心想的是——用金牌来回报。
傅园慧的家庭十分普通,父亲是一家运输公司的职员,母亲是一名酒店员工。父母送她去学游泳的原因十分简单——希望她通过练习游泳增强体质,减少哮喘病复发的次数。她是阴差阳错地走上游泳运动员的道路。
在奥运会前的恢复训练,因为训练太辛苦,她爸妈曾不止一次劝她放弃。
国家队里的气氛好正经、好严肃,都没有人大声说话,但是傅园慧不避讳,开心起来笑得非常魔性。她不像一个被体制雕出来的运动员,她就是很自然、快乐、纯粹的状态。
所以我们看到了,傅园慧拿了铜牌很开心,孙杨拿了银牌痛哭落泪。
回顾里约奥运会的开幕式,获得最多掌声的不是金牌最多的美国队,也不是最爱金牌的中国队,而是难民代表团。
没有人在乎他们能够获得几金几银,深处苦难,克服艰难,不远千里万里而来,只为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这才是真正的奥运精神,这才是我们深爱奥运的原因。
无论多少金牌银牌,最终的归宿不过都是橱柜里的一个角落。最终留在心里的,是我们流过的汗,淌过的泪,和永不放弃自己的精神。
别再让我们的下一代活在金牌绑架里,请告诉他,宝贝,不要去管别人考了多少分,拿了多少名,全力以赴的人,就是最棒的人。
也许运动员最需要的安慰,不是“下次一定可以的”,而是,“没关系,就算你得不到金牌,你也是祖国的宝贝”;
也许孩子们最希望听到的安慰,不是“孩子,下次我们再考100分”,而是,“没关系,宝贝,就算你拿不到100分,你也是我们最爱的宝贝。”
如何向孩子解释输和赢?有段话让我记忆深刻。
一个犹太家庭,到学校观看孩子们的比赛。孩子对父亲说:爸爸,我不是最强的,我想我会输的。那位父亲说了句:不能没有赢的意愿,可以接受输的结果。
我们传达给孩子的,不能只看到眼前的结果,成绩如此,比赛也是如此。最重要的不是那个成绩,那枚金牌,而且那份精神,与不懈努力的自己。
不要去管别人考了多少分,拿了多少名,全力以赴的人,就是最棒的人。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