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张继科只是乒乓球打得好?错!他还有这样的神技能——国际乒联年度颁奖礼上,获得最佳男运动员奖的张继科用英语发表了一段获奖感言。技惊四座,连国际乒联主席也佩服地带头鼓掌。
里约帆船帆板比赛里,伦敦奥运卫冕冠军,中国选手徐莉佳被取消了第二轮成绩,排名一度下跌到23位。当全国都在为她愤愤不平的时候,奇迹发生了,四轮比赛后,徐莉佳的总成绩竟然重返第一名!
虽然在后来的第9和第10轮比赛中,徐莉佳可能因为肩伤犯规再次被取消了比赛成绩,最后无缘奖牌,但她强大的毅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仍值得人们称道。
这还不是最nb的,如果了解徐莉佳的背景,你一定会把膝盖都给她跪碎了——左眼视力模糊,右耳几乎听不到,亚运战胜所有男选手,大海遇险游了几小时奇迹生还……
然后,她还是大写的学霸!2012年伦敦奥运夺冠,她直接用流利的英文接受BBC记者的采访,还是超级棒的英国口音。
徐莉佳说了“学好英文才能不吃亏”
北京奥运上抗大旗的姚明,当初到NBA火箭队打球,球队还给他配了个翻译,很快翻译就只好找别的工作去了。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姚明还能用流利的英语开玩笑,因此积累了超高人气,深得世界各地群众的喜爱。
私心想着,给姚明当翻译的家伙,内心的失落恐怕和奥运游泳馆的救生员有得一拼吧……
来看看大姚的英文水平
本届奥运会,我经常有要看哭了的冲动——运动员们明明可以靠颜值(孙杨、宁泽涛),靠段子(傅园慧),靠演技(薛长瑞),靠跳舞(张国伟)……却偏偏全跑去奥运赛场拼体力拼技术!
然后!拼完技术还不够,现在还要出来拼学识!!!
这是要虐死作为普罗大众的我们的节奏吗?
那么,运动员为啥突然集体重视起外语来了呢?
我认为,无非有如下几个原因——
和外籍教练、运动员交流的需要越来越多的运动员需要出国学习和训练,掌握外语等于掌握了提升技术的新武器;
在国际比赛中争取合理权益比如徐莉佳,1998年第一次参加世锦赛时,正是因为不会说英语,导致她在一场抗议审理中没办法和仲裁直接沟通而落败,结果那场比赛只得了158名。当时她就下决心要把英文学好,因为“如果不会英文,就不可能成为世界顶尖的帆船运动员。”
拉赞助的需要比如,中国体育总局教育基金会为了获得更多赞助扶持运动员学习,就让语言好的运动员对赞助商演讲。
中国羽毛球队女双奥运选手学霸唐渊婷的手机里,就有一份长达5页的演讲文档,全都是她自己准备的。
代表中国形象的需要在过去,因为交流有障碍,在外国人眼中,中国运动员大多是只会拼成绩的脸谱形象。直到李娜、姚明、徐莉佳的出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运动员的多元化魅力。
最后,不要问我中国乒乓球队为什么也兴起了全队学习英文的热潮,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对他们来说,英语重要吗?
毕竟被国乒吊打了多年的日本“爱酱”福原爱都已经一口地道的东北话了啊。
上次她和中国运动员聊天,日本解说员完全一派“中二”画风:“啊,爱酱在说中国话了!虽然听不懂,但是语调也很可爱哒,也有可能爱酱中国话比日语说得还溜吧。啊,好想知道她在说些什么?是在研究战术吗?还是在讲述战友之情呢?”
事实证明,人家只是在商量赛后去吃牛肉肠粉……
当然,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掌握一门外语的重要性。
好吧,如果一定要我给国乒学英文找个理由,我猜那是因为——
无敌是多么,多么,寂寞……
可是,不是说运动员一天要训练十几个小时吗?这种负担下还要学外语,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举几个栗子好了——
唐渊婷:有一种督促,叫“妈妈夺命call”
唐妈妈打电话一定要说以下两句话:“好好学英语啊,好好背单词啊。”在妈妈数年如一日的督(sao)促(rao)下,小唐训练结束后,每周至少上两天英文班,每次2小时。
张继科:复读机和“一对一”
购买复读机反复练习,还请了高级口语老师一对一辅导。
徐莉佳:背《新概念》
背了四套《新概念》,最后背出了语感。这个办法似曾相识啊。
姚明:混更衣室
有一次记者问姚明:“你为什么英语说得如此流利?”姚明笑着回答说:“如果你在NBA的更衣室里混上6个月,你也能做到。”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