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体现在计划完成度上、时间安排能力上、帮助他人的时候、集体合作中,也体现在收拾整齐的书桌玩具、自己叠好的被子、放好的衣服上。一个孩子是否具备积极的自我管理能力,体现在生活中每一个细节上,从孩子对于生活的态度也可以看得出来。 对于父母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敢于放手。对于小学及学龄前阶段的孩子来说,比学习语文、数学、英语、各项特长来说,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生活。对于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因为怕“耽误写作业”就要为他包办一切生活上的事务,想想难道不是一个误区吗?
“孩子上学累,放学回来就帮他把衣服洗了吧”“不能打扰孩子写作业,今天的床就我给他铺” 你有过这样的做法吗?为人父母,都爱孩子,但我们要学会有方法的“爱”。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时间、情绪,都能自己处理。过分帮助会让孩子形成依赖型的心理,“代劳就是剥夺”,孩子做这些事情并不是“累”,而是生活能力的提高,不要因为一时的心软而让孩子丧失了独立生活、思考的能力,更不要让孩子养成“父母帮忙,天经地义”的意识,这会让“啃老”变得理所当然。
自我管理能力,离不开家长所给予的机会与培养。我们要相信孩子具有这种能力,给孩子自由,让孩子对自己负责。其中,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谁,想做什么,有比较明晰的定位,才能进一步转化为行动,并在行动的过程中与他人进行良好互动,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处理好私人事务,拥有自己的生活。 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后天锻炼出来的,更多要靠父母的引领、学校乃至社会的磨砺。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