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孩子奶奶和我们同住时还好,老人家勤快,没事就跟在孩子后面归置各种玩具书本。这两年奶奶回老家了,我家务缠身,又忙又懒,加上俩娃总在搞破坏,所以家里一向不够整洁。
所以我常跟亲戚朋友说:欢迎来我们家玩,但是一定要提前给我打电话,让我收拾收拾屋子,不可以搞突然袭击。
于是,每当有亲戚或朋友要来家里做客,我都要提前“大扫除”,把那些从各个柜子抽屉里跑到桌子和茶几上的杂物,一样一样送回“老家”去。
把那些躺在扫地机够不着的角落里的小垃圾和灰尘,全部送到垃圾桶里去,给花浇浇水,把白色的沙发擦干净... ... 做这些事情时,我总喜欢叫两个孩子一起帮忙,如果诺曦爸爸在家的话,当然也要被抓壮丁,大家按照工种分类,或承包一个小区域。 我挺喜欢这种一起劳动的感觉,一家人为着同一个目标努力,热火朝天,干劲十足,平时还真很少有这样的机会。 通过帮忙收拾屋子,鼓励孩子做家务,锻炼孩子的同时能顺便把家里打扫干净,并让孩子对家庭事务有参与感,还能让孩子体会到对客人的尊重。 想起我小时候,每次家里有客人来,父母都是隆而重之:提前收拾好房子,尽可能地准备丰盛的饭菜,并提醒我们姐弟一会儿谁谁会来,要怎么称呼,让我们要懂礼貌守规矩,别慢待了客人。 偶尔去亲戚家做客,也有很多的规矩要遵守,妈妈会在我们出发前耳提面命,叮呤嘱咐。总之,在我的心里,做客和招待客人,都是一件隆重的事情。
小曦略带不满地说:“因为每次有客人来,我们就要不停地打扫卫生,收拾房间。为什么要这样呢?你不觉得这样很假吗?我觉得家里本来也不乱啊,不可以让客人直接来吗?”
孩子的话引起了我的深思,是啊,为什么客人来一定要打扫屋子呢?其实客人根本不会注意到客厅的角落是否干净,窗台上有无落灰。 再者说,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即使脏乱一点客人也是可以理解的吧。其实,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过于整洁的环境会让我拘束(当然我们家即使打扫过,也达不到这个程度),同样,过于隆重的礼节,过于热情的主人,都会让我束手束脚,望而生畏,下次再也不想去做客了。
我的本意,是想通过身体力行让孩子明白“扫榻相迎”的意思,让她们懂得一些待客之道。
却没想到过犹不及,孩子只体会到了客人来之前的紧张准备,以及妈妈的催促叮嘱,感受不到客人来有什么乐趣与“好处”。
因此不仅没有让孩子变得好客,反倒让她不欢迎客人的到来,真是事与愿违啊!却没有想到这样做,只会让孩子体会到分享的“痛苦”,完全感觉不到分享的乐趣,结果导致孩子越来越不愿意分享。
从那以后,我只告诉即将来做客的亲朋好友:家里比较脏乱,要有心理准备哦!
事实证明,他们并没有因此觉得我们不好客。
而另一方面,客人来了后,小曦没有怨言,会比以前更主动地帮着洗点水果,倒杯茶水等,也是巨大的进步哦!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