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们太幸福了,除了六一新年,还有万圣节圣诞节一大波节日,都是礼物丰收的季节,朋友圈里都是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但是还有这样的!
可怜的孩子,你确定不是你爸妈充话费送的吗?
1、尽力阻止宝宝哭闹
很多人觉得孩子哭就是有需求,于是就喂喂奶、换换尿布,但折腾完还不见情况好转。亚特兰大儿科护理专家詹妮弗沃克表示,很多妈妈一听到宝宝哭,就赶紧抱起来、喂奶。
事实上,哭是婴儿的天性,是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数情况下,婴儿哭泣都是正常的现象。不过,如果哭泣超过1个小时无法平复,甚至伴有发烧、皮疹、呕吐、腹部肿胀等情况,应立即就医。
2、对口腔卫生不上心
孩子虽小,但也可能发生口腔问题。纽约牙科专家索尔普莱斯纳博士表示,很多家长觉得小宝宝无需注意口腔卫生,可一旦发现问题就为时已晚。口腔卫生习惯的确要从婴儿抓起。
普莱斯纳博士特别提出以下建议:一旦宝宝出牙,立即停止床上喝牛奶,否则会增加蛀牙几率。用湿纱布擦拭宝宝的牙龈,1岁开始便可使用婴儿牙刷。确保孩子得到足够的氟化物,氟化物存在于水中,有助预防龋齿。
3、大半夜摇醒宝宝
而由于担心宝宝半夜哭闹或是想为孩子补充营养,很多妈妈半夜都会爬起来喂奶。其实,这完全是多余的,夜间不喂奶,母婴也完全可以踏踏实实一夜睡到天亮。半夜打扰孩子睡眠,影响成长发育不说,还容易使自己精力不足,第二天难以应对生活。
4、轻视宝宝发烧
孩子体温较为容易升高,短时间达到高烧也未必致命,但还是不能对此掉以轻心。如果感觉孩子(尤其是3月以内的婴儿)发烧,最好测一下肛门体温,如果超过38度就该立即看医生,千万不能擅自用药。
5、在宝宝面前争吵
不仅成人会抑郁,连宝宝也会心情不好哦!
明尼苏达州心理学专家约翰弗雷尔博士表示,夫妻拌嘴很正常,但激烈的争吵或吵架过于频繁也会影响后代,即便是3个月大的孩子也会感受到家庭气氛不对头,进而增加抑郁危险。
6、盲从“育儿建议”
养孩子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切忌什么都不听,也要避免什么都相信。沃克表示,许多新妈妈感觉,育儿建议多多益善,来者不拒。事实上,“育儿建议”良莠不齐,每个人的状况也不太一样,最好多关注疾控中心或儿科学会等权威机构发布的相关建议。
孩子一出生,并不意味着父母完全的放松,而恰恰是远征之路的开始——从今天起,宝宝的衣食住行都需要父母为之考虑操心。
新生儿阶段是孩子成长过程里最为脆弱、最需要呵护的时期之一,各位父母一定要多为家庭和孩子考虑,养成科学规律的生活习惯,为自己和孩子的未来负起责任。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