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早教>教育资讯>我没听错吧?“过度学习”的孩子才聪明、成绩才最好?

我没听错吧?“过度学习”的孩子才聪明、成绩才最好?

2017年03月23日 10:22出处:妈咪读呀作者:妈咪读呀阅读次数:281
前几天,跟一位前辈和她就读牛津大学的儿子小聚,聊起教育的话题。在我们看来,她家儿子天资聪颖、性格温和,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社交能力强,活脱脱一枚“别人家的孩子”。

前几天,跟一位前辈和她就读牛津大学的儿子小聚,聊起教育的话题。在我们看来,她家儿子天资聪颖、性格温和,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社交能力强,活脱脱一枚“别人家的孩子”。

这个小伙子对数学无比痴迷,从被名校点招到就读牛津数学系,这个爱好也带给他十足的成就感和一路绿灯的升学通道。“我天资其实一般,班上比我聪明的同学多了去,背古文一两遍就记住了,我得背好几遍才行。”小伙子憨厚的笑着说,“我就是对数字感兴趣,我妈发现我这个兴趣之后,每天作业作对之后,还会固定一段时间引导我练习,时间一长成习惯了,自然成绩好。”

这其实就是典型的“过度学习”,是一种让孩子产生最佳学习效果的方式。

什么是“过度学习”

过度学习理论是由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H·艾宾浩斯提出的,意思是一个人要掌握所学的知识,要经常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得到巩固。艾宾浩斯作为记忆与遗忘心理实验创始人,对这一效应作了最早的实验研究。他为测量超过记诵学习所需的过度学习的量,曾以不同的次数读过几组16个无意义的音节,结果发现,过度学习材料比刚能回忆的材料保持效果较好,而且其保持效果和原学习的分量大致成比例。

所谓“过度学习”是一个中性词,是教育心理学上的术语,一般发生在识记学习和辨别学习中。在识记学习中,还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在完全学会12个单词后再进行50%至100%过度学习,1天、2天、4天、7天、14天及28天后所进行再学习中测不定期的保持量,显示出过度学习使保持量增加,过度学习不仅促进了记忆的保持,而且对后面的学习增大了正迁移。在辨别学习中,由于过度学习,使逆转学习变得容易。

过度学习的成功案例很多,比如华罗庚。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的才华并不突出,别人用一天时间学完的东西,他要学好几天。但是他对此并不抱怨,而是坚持了把问题弄得一清二楚,把需要记住的东西全记下来。奇怪的是,过了一段时间,别人几天才能学完的东西,他用一天就能学完,而且掌握得比别人更好。在这里起作用的,也是过度学习效应。

“过度学习”并不是“超度学习”

“过度学习”是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仍继续识记的记忆,有利于识记材料的保持。但是,“过犹不及”。研究结果表明,适当限度的过度学习比刚能背诵的效果好,但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其保持效果不再增加,孩子还会因学习疲劳而发生“报酬递减”现象,学习的效果就会逐渐下降,出现注意分散、厌倦、疲劳等消极效应。

如何引导孩子做到“过度学习”?

“过度学习”的效果目共睹的,关键是要保持一个度。太放松或者太紧张都会产生“报酬递减”的效果。

研究表明,如果把孩子学习某种新知识掌握到当时不出错的程度作为100%,那么要保持这种记忆,需要用相同的注意水平来不断巩固。这种巩固一般保持在学习程度的150%以内为佳。比如孩子诵读四次之后可以准确记住一首诗词,学会之后再学习两遍效果最好,如果强迫再学习,效果则适得其反,对孩子的身心可能造成危害。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