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早教>学前教育>教案>小孩儿暴脾气怎么办?来,教你五个绝招,见招拆招!

小孩儿暴脾气怎么办?来,教你五个绝招,见招拆招!

2016年08月25日 11:15出处:果壳童学馆作者:果壳童学馆阅读次数:614
“孩子总是发脾气,乱打乱踹或是咬人。脾气急起来就砸东西搞破坏”“一生气就使用冷暴力,用语言攻击他人,常常威逼利诱攻击他人……”作为家长,你有这样的困惑吗?这些行为都是孩子有攻击性行为的表现。那么,是什么让孩子们一点就炸?

“孩子总是发脾气,乱打乱踹或是咬人。脾气急起来就砸东西搞破坏”

“一生气就使用冷暴力,用语言攻击他人,常常威逼利诱攻击他人……”

作为家长,你有这样的困惑吗?这些行为都是孩子有攻击性行为的表现。

那么,是什么让孩子们一点就炸?

 小孩暴脾气,究竟为了啥?

有时候,孩子们乱打乱踢是因为他们碰上了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感到灰心丧气。他们还没学会如何控制自己不要冲动,也不会用社会认可的方式化解矛盾。

有时候,孩子们则可能是正和某种困难展开角逐——像是压力山大的生活烦恼、情绪调节问题、注意力缺陷问题、孤独症症状、抑或是多动症。

然而,一切情况,哪怕是在孩子已被诊断患还有严重行为障碍的情况下,家长仍能发挥巨大影响力。

孩子没有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是因为我们的“出厂设置”就是要对这个世界充满善意,但是这不代表着我们没有做出攻击性行为的能力。而是否表现出攻击性就取决于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认识了。压力、威胁恐吓、机遇及孩子们的种种经历,这些环境条件都对孩子们的攻击性有塑造作用。环境稍稍改善,孩子的行为便能得到改善,孩子的未来也将被改写。

当然,孩子不听话并不意味着就是父母的错。在遗传因素的作用下,有些孩子更容易惹事儿。孕期因素和童年压力也有同样的催化作用。童年经受的压力会改写个体基因功能,甚至会对下一代造成影响。婴儿出生时可能会出现某些基因“关闭”(不表达)的现象,这是因为其父母亲在成长过程中遭遇了刺激。

孩子们还会受家庭以外的环境力量的影响。同龄人、老师、邻里之间、媒体消息、意识形态以及文化因素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这些环境影响不是千篇一律的,也是和孩子的基因有关的。

 孩子的攻击性是可以改变的

不管是什么因素促使孩子好斗不听话,没有什么结果是无法避免的。当父母掌握了知识,得到了训练,他们所施加的影响力就不容小觑了。随机对照研究表明,当父母经过应对攻击性行为的训练,或者储备了相关知识之后,他们曾经有攻击性的孩子的成长轨迹发生了变化。

从某种程度上讲,父母的介入发挥了作用,因为家长们学到了应对攻击性行为的具体策略,也因为父母学会去改变自己。

与孩子的行为问题作斗争是一件压力山大、令人泄气的事情。你达观的性格、乐观向上的态度、过人的能力以及善意涵养都会消失殆尽。亲子关系会受到毁灭性的重新定义,也会越来越让你觉得自己没能力管教孩子。而这样的想法必定会让你产生一些行为,刺激矛盾产生,接着情况将更糟糕,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会愈演愈烈。

如果取而代之,运用积极的、有建设性的、解决问题的思想,你就能在不良行为爆发前进行制止。

因此,无论孩子们仅仅是困境中挣扎,还是正在和更大的难题作斗争,我们都应当打起精神,告诉自己:只要用对方法,就能扭转乾坤。

 要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关于如何应对孩子身上的攻击性,以实践为基础的建议,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家长调整自己,另一部分则是教孩子掌控自己负面冲动。

1你别对号入座

当孩子没听吩咐行事时,你很容易会觉得受到了轻视。当孩子大发雷霆时,你会觉得这又是冲着你来的。不过就算有这种反应是人的本能,家长们也是“自作多情”了。

首先,孩子们不会像成人那样对情绪和信息进行处理。要是你家孩子年纪尚小,他连自己的很多情绪都理解不了,更别说你的了。就算孩子长大了些,他做出一些不太礼貌的行为,也可能只是一时冲动或是他还不具备处理这些行为的能力,并不能说明他心存恶意。

其次,研究表明我们的厌世情绪——觉得社会各处都存在着敌意(事实并非如此)——会成为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凡事都往坏处想的人们容易激起他人做出消极行为。比如那些觉得孩子心怀敌意的家长最终反而会制造麻烦,而这些麻烦恰恰是他们想要解决的。

研究显示,觉得自己尚在学步的孩子发脾气有针对性的母亲,在三年半后更有可能“收获”行为存在攻击性问题的孩子。就算研究人员对早已存在的儿童困难和与敌意归因共存的消极的养儿育女行为进行了变量控制,提及的关系仍旧十分显著。提醒自己不要对号入座不仅仅有益于你的个人情绪,还有益于亲子关系及孩子的长期发展。

2不要“好高骛远”

小孩子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很短,而且容易分心。他们需要更多时间处理口头指示。他们的工作记忆容量(在给定时间里能记住的事情的绝对数量)是十分有限的。他们学习新信息、适应规则或是步骤的改变所需要的时间可能比你想象的要长得多。幼儿和大龄儿童相比,需要更多练习;而大龄儿童和成人相比则需要更多练习。

因此,当我们“发号施令”时,不应当指望小孩子能响应得又快又好。他们速度要慢一些,而且不会很容易地就从一件事转到下一件事。他们需要我们给予简单明了的指示,还需要多余的时间“打开装置”,反应一下。

大龄儿童虽然能够更快速地处理比较复杂的任务,但是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工作记忆容量、克制冲动的能力及任务转换技巧仍处在发展阶段。耐心平静地给予提示,适应孩子的步伐和能力,这样的话,你提出的任务,就是孩子力所能及的模样了。这样一来,孩子就能感受到配合带来的嘉奖,而这对他们的长期发展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经历和体验。虽然投入的时间多了,但是物有所值。

3善意友好需要时间

整个童年时期,孩子都在进行情感学习——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如何读懂他人的心思。依赖他人、缺乏经验、脆弱的小孩子更易受到威胁,因此更易以维护自身利益为中心。大龄儿童也是如此,如果他们觉得世界是充满敌意、无公平正义可言的,他们也会和幼儿一样保护自己。

而且有些孩子从生理上讲,处于劣势。他们有“察言观色”的能力,但他们的大脑却未因此给予他们同等的奖励。因此,孩子自主学习的可能性极低。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

所以,有时你家孩子的行为可能看起来自私自利,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根深蒂固、无法改正的。其实,孩子们早在婴儿时期就展现出了感知他人情感的能力,那个时候他们就会表现出善意友好的一面。当他们无法向他人表示关心时,往往是因为他们看待问题的视角不同,或者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冲动。他们需要机会去学习。发展安全牢靠的亲子关系;进行情感倾诉,谈论分析他人的情绪信号;观察学习正面楷模;在嘉奖自我控制和合作精神的环境里健康成长——这些都是学习的机会。

4把精力放在维持积极向上的亲子关系上

研究人员发现很多家庭都掉入了一个共同陷阱里:

孩子频频表现不好时,家长就容易把精力放在所有这些日常的冲突和矛盾上。他们觉得对于孩子犯的每一个错误都要进行批评或是惩罚,结果把亲子关系搞得乌烟瘴气。

这个结果比较可怕,同时也适得其反。研究表明,当我们做出明智的选择,比如不因为孩子做了错事而恐吓或是惩罚他们,而给予孩子正面反馈时,他们更容易学到理想的社交技能。而且,大量的批评和惩罚会让孩子变得更加叛逆。以消极负面的方式管教孩子会导致恶性循环——孩子表现不好,家长给予惩罚,然后孩子予以回击,接着家长加大惩罚力度,然后孩子就更不听话。

你要如何淡定自若呢?这并不容易,要是你家孩子一直困在“叛逆模式”里,做到这一点就更不容易了。这时候,你需要重新制定优先级。维持积极向上的亲子关系远比“指出”所有问题要来得重要得多,有时候你需要有选择地“战斗”,先解决那些最不能容忍的问题。

5不要牺牲自己的心理健康

管教孩子压力山大,而压力会损害身体。过多的压力不利于身心健康,会令我们“神志不清”,还会破坏亲子关系。而且压力会传染——就连小婴儿也会注意到我们的消极情绪。当父母过度紧张时,只会火上浇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问题只会愈演愈烈。

因此,解决自己的身心健康问题迫在眉睫,不能三思而行,这是这场危机里的核心问题。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寻求心理治疗师的专业建议,他们都受过专门训练,知道如何应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