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生长发育是有一个过程的,比如说什么开始学走路,宝宝学步期的发育时期阶段是怎样的,宝宝学走路家长要注意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宝宝长到10个月以后,一般都不再满足于翻身和爬行,会有尝试走路的强烈愿望。这时父母不要怕宝宝摔倒心疼,要鼓励大胆的进行尝试。 行走是靠两条腿交替向前迈进,每走一步都需要变换重心才能步伐稳健。婴儿初学走路,往往就是在培养摸索中去掌握好重心来协调步行的,此时爸妈在欣喜之余,别忘了注意宝宝安全。 在学习步行的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发育情况、辅助方式、注意要点、解读异常。 宝宝学步期的发育时期阶段 10-11个月 此阶段是宝宝开始学习行走的第一阶段,当父母发现宝宝在放手能稳定站立时,就可以开始尝试走路了! 12个月
让宝宝长高有方法吗?关于如何帮孩子长高,妈妈们有不同的见解: 「春天孩子长得快,这时候要多给孩子补补钙。」 「那也不一定,我见过好多爸妈都不高的,孩子却有180cm以上的。」 「听说钙补太多,容易骨龄提早闭合啊。」 其实,孩子身高的增长速度一年四季都是不一样的,特别在春季(每年的4月份前后)是增长最快的时间。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证实: 每年春季,孩子身高的生长速度是秋天的2—2.5倍。尤其在5月可长7.3mm,而长得最慢月份是在10月,仅可长高3.3mm。 我们要想在这个黄金时期保证孩子长个子,就要注意以下这几方面: 爱的环境 我们经常埋头工作,努力给创造孩子良好的生活环境,希望那能让他健康成长。可是,你知道吗?情感也会影响一个孩子的身高。 有科学研究,“一个孩子在缺乏爱的环境下,生长
宝宝在小的时候是身体发育最快的时候,用老人的话来说就是一天一个样,那么宝宝不同阶段会有什么样的身体变化呢?以下是宝宝们的平均身体发育状况,妈妈们可以参考一下自己家的宝宝发育达标了吗? 可能刚开始的几个月,带宝宝很辛苦,宝妈会觉得时间过得好慢,宝宝大多数时间都在睡觉,觉得没什么太大的变化。可是 5个月之后,宝妈会发现,不知不觉宝宝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宝宝会笑、会自己玩、长出小牙齿了,甚至会模仿大人发声了,变得越来越有趣。 宝妈可以参照以上的平均指标,但是每个宝宝都是不同的,所以说可能有些宝宝发育的比较快,有的宝宝发育的稍微有点慢,都属于正常现象哟。
在宝宝的成长发育过程中,爸爸妈妈占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半且有许多事情是需要爸爸妈妈亲自参与的,特别是对宝宝成长有帮助的10件事,是爸爸妈妈们不可以错过的。 对成长有帮助的10件事: 0~3岁,这是一段充满惊喜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孩子们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的进步。要知道,他的成长你可不能仅仅是旁观者。在下面这些最佳的时间里,去参与、去倾听、去鼓励,相信你一定能给他最好的帮助。 0~2个月,他喜欢和你亲密接触。你把他抱在怀里,看着他,轻轻抚摸他……这种安全而平静的感觉他会非常喜欢。 对宝宝成长有帮助的10件事 3~5个月,告诉他你在干什么。当你给他换尿布时,做抚触时,喂他吃奶时,抱他晒太阳时……跟他说话,告诉他你在干什么,你要干什么,保持你说话的温柔语调。 8个月,他可以有个朋友了。想办法给你
宝宝个子矮、视力差、容易感冒是怎么回事?小夜灯对宝宝存在的影响,宝妈心里明白吗?孩子出生后,为了便于更好的照顾孩子,妈妈们总是会借助各种用品,大到温奶器、消毒柜等大件,小到口水巾、湿纸巾等小件。其中,小夜灯更是很多妈妈必备的物件。 妈妈们之所以选择小夜灯,最大的原因就是为了便于夜间给宝宝喂奶和换宝宝的纸尿裤。 但是,很多妈妈却忽视了一个问题——小夜灯的整晚的长期使用会危害孩子的健康。 案例 5个月大的龙龙,出生时候体质就弱,为此妈妈就决定一定要母乳喂养。所以妈妈哪怕在夜间自己困得睁不开眼睛,也会坚持按需喂养龙龙。最后为了让龙龙能够及时吃奶,她就整夜开着灯。 妈妈心想“白天吃的加上夜奶,龙龙的吃奶量就能保证了,体质肯定也会好起来”。 可结果,龙龙和同龄孩子相比,不但个子矮,体质还更差了,感冒也是经常性的。
宝宝每天都需要一定的锌来保证正常的发育,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宝宝可能就是缺锌了。 生长发育缓慢,在一大段时间内基本不长个,体格比较矮小。 在饮食上问题很多,食欲不佳、挑食厌食甚至爱吃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身体明显变的消瘦。 比较明显的一个特征,宝宝的指甲上出现了一些白斑,甚至长有倒刺。 疾病不断,尤其是口腔溃疡时有发生,经常容易感冒,有伤口后不易愈合。 在个人情绪上易动怒、而且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也不好,严重起来也很影响视力。 如果宝宝占有上面一两个症状,最好去医院检测一下宝宝是否真的缺锌,然后再开始进补。 6个月以前 母乳中含锌量很高,基本高达60多,因此一直被母乳喂养的宝宝,基本不用担心缺锌,而奶粉中也大都含锌,也在源源不断的补锌中,如果宝宝真的缺锌了,这期间的
宝贝的生长发育是否达标,是父母最为关心的一个话题。尤其是身高,是父母们尤为关注的一个判断指标。很多父母看到宝贝长得慢,个子比同龄宝贝矮,就非常焦急,担心宝贝的健康有问题,输在起跑线上。怎么办? 专家指导: 怎样判断宝贝身高是否长得慢 出生后头3个月,平均每月长3.5厘米; 出生后3-6个月,平均每月长2.0厘米; 出生后6-12个月,平均每月长1.0-1.5厘米。 专家提示: 宝贝出生第一年平均共长25厘米,第二年平均共长10厘米,第3年平均长8厘米。如果你的宝贝增长速度低于上述值的70%,那么可以判断为长得慢。 常见原因1:家族性矮小 父母身材矮,对子女身高会有重要影响。因遗传基因所引起的矮小称为“家族性矮小”,表现为生长速度正常,生长曲线和正常儿童的曲线平行,但始终
随着胎教不断的变化,现在的准妈妈都知道胎教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一些大城市里也出现了一些胎儿大学,这种新鲜的教育方式正越来越被人们接受。胎教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那么准妈妈如何跟胎宝宝互动呢? 在娘肚里的胎儿能上学吗?这话听起来挺新鲜,甚至觉得可笑,但是胎儿上“大学”在国外已有20余年的历史了。 最早的“胎儿大学”,是70年代初法国里昂卫生研究所和美国精神生理研究所、体斯顿保健中心等优生优育技术咨询机构创办的。至今已有许多国家,如英国、德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等,设有“胎儿大学”或类似的对孕妇与胎儿的培训场所。 接受胎教与没有受过胎教的婴幼儿,其智商差距很大。美国费城一家生理研究所对200多名受过胎教的4-7岁儿童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受过胎教
宝宝在出生后,为了防止宝宝生长发育途中出现问题,宝爸宝妈们一般都会想办法促进宝宝生长发育。那么促进0-1岁宝宝生长发育的妙招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为了预防高危儿发育异常,父母应以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特点为基础,根据个体化原则,注重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给予科学的心理行为发育的预见性干预指导。 新生儿期 (1)强调母婴交流的重要性,鼓励父母多与新生儿接触,如说话、微笑、怀抱等。 (2)学会辨识新生婴儿哭声,及时安抚情绪并满足其需求,如按需哺乳。 (3)新生儿喂奶1小时后可进行俯卧练习,每天可进行1~2次婴儿被动操。 (4)给新生儿抚触,让新生儿看人脸或鲜艳玩具、听悦耳铃声和音乐等,促进其感知觉的发展。 1—3个月 (1)注重亲子交流,在哺喂、护理过程中多与婴儿带有情感的说话
在宝宝还没开始学走路前,宝妈是很累的,每天需要抱着宝宝,但是当宝宝渐渐的长大开始学走路了,这个时候是宝妈最开心的时候,那么宝宝开始学习走路了,爸爸妈妈们要如何应对呢?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做一个冷静的旁观者。 宝宝学走路的时候,家长不要表现得太紧张。要知道,宝宝是可以感知到成人的情绪的。家长的紧张,可能会让宝宝产生害怕探索走路的情绪。 2 适当的帮助。 当然,家长也不能仅仅做一个旁观者,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宝宝一定的帮助。这个尺度需要爸爸妈妈根据实际情况酌情掌握,比如宝宝在家中的地板上摔倒了,那么让他自己爬起来就行,而如果眼看着宝宝快要从楼梯上摔下去了,就要及时帮助宝宝回到安全地带。 3 做好安全防护。 除了不停地摔倒以外,学走路时难免也会磕碰到家具上,因此爸爸妈妈要
可不要小看孩子每次体检时医生使用的小小的格子和划出的点线,对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长曲线加以重视,是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对策的关键。下面是如何能够从简单的格子和图表中得到更多我们需要的东西。 1、 热心于孩子的发育曲线 每次带孩子去检查身体或做常规保健,要仔细观察医生是否给他量了身高和体重,并且详细地记在了生长发育监测表上。 2、 看看医生是否使用了最新的图表 每隔几年,国家会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新的儿童生长发育监测表和标准,要保证医生使用的是最新的图表。 3、 比较相临两次检查结果 保证孩子的检查具有连续性,并且每次检查方式是一样的。从身高角度来说,孩子每次查身高时应站得笔直,并且脱掉鞋子。3岁以下的孩子可以笔直地躺着量身长,称体重最好是每次都脱光衣服和尿裤,以得到净重。 4、 保留自己的记录 如果可以
宝宝在出生头一年里长得最快,尤其是头三个月。但有些家长会发现,自家宝宝的体重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变化,或者是不增反降了,这是怎么回事?今天,我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问题。 宝宝体重怎么增长算正常? 有的家长十分关注宝宝的体重变化,所以几乎每周都会给宝宝称下体重,一旦发现宝宝体重增长不多,就怀疑宝宝营养不够或者健康出现了问题,但其实看宝宝体重增长是否正常,不应该以每周的增长量为准,而是要看4周的平均增长量。 因为宝宝体重周增长会有波动,比如宝宝遇到长牙或者是生病等情况,食欲会受到很大影响,体重可能会暂时不长。等到病情康复之后,体重自然而然就会追赶上去。所以,只要4周平均体重增长正常就正常。 那么宝宝体重每周平均增长多少算正常呢?大多数情况下,宝宝出生前3个月内,平均每周增重150-200克;4-6个月,平均每周增重100-150克
婴儿期是小儿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需要摄入适量的营养素,才能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并预防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等。但此时消化与吸收功能尚不够完善,与摄入需要很不适应,因此易发生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并导致小儿生长发育障碍。这一时期提供母乳喂养与及时合理添加辅食极为重要。 一、小儿能量代射特点及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 1.小儿能量的需要分以下五个方面:⑴基础代谢:比成人高,按每日每公斤体重计算,1岁以内约需230.2KJ (55KCal),12岁184.2KJ(44KCal),7岁以后与成人相近104.6~125.6KJ (25~30KCal)。⑵活动所需:新生儿只能啼哭、吮奶,这项需要较少,婴儿约为62.8~83.7KJ (15~20KCal/kg·d),需要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2岁时约为125.6KJ/kg·d (30KCal/kg·d)。
清明过去,忽冷忽热的天气终于渐渐稳定下来。万物复苏,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孩子长高的最佳时节也来临了。 每年的4-6月是孩子长个子的关键期,因为这几个月天气回暖,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在户外活动,相应的接受阳光照射的机会变多。此外这几个月紫外线的含量也是全年最高的时候,而紫外线的照射可以促进孩子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从而帮助钙的吸收、促进骨骼的发育。 每个宝宝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根据传统身高表来判断孩子正常与否是不科学的。在美式儿保中,用生长曲线来监测宝宝的生长发育状况才是对宝宝生长发育的一种线性的、长期而有效的管理。只要宝宝的生长曲线一直在正常范围内,而且匀速顺时增长就是正常的。 孩子长高的关键: 1、健康运动少不了 合理的运动可以促进孩子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最重要的是可以提高生长素的分泌,而生长素恰恰是骨骼发育的催
低枕头+硬板床 魏小英 (女 某公司会计) 我女儿现在上大学,身高1.75米,窍门是在她婴儿时期,我按朋友指点不给她头下垫枕头,睡硬板床,据说,这样有利于脊椎骨的平展伸长,直到现在她已习惯睡低的枕头。 抓杆垂吊 蔡志新(男 某机关干部) 一位体育老师曾告诉我,吊单杠可拔长骨关节,有利增高,我从儿子两岁起,在家门框上吊绑竹竿,扶儿子双手抓竿自然垂挂,每次数秒200下,坚持数年,他现在体校打排球,身高1.88米。 骨头汤炖烩菜 边西安 (男 某专业篮球队员) 我父母个子不高,但我们兄弟5人中除大哥1. 72米左右外,我们其他兄弟3人身高都超过2米,并且都在高中未读完时,就被部队和省市篮球队选拔当了运动员。过去那个年代生活条件差,买不起肉和油,我父母常托熟人买来骨头给我们炖汤,天天吃的是大烩菜。现在看来,炖骨头汤烩菜是我们多年的营养来源!
每年的3-6月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加快,生长激素分泌增多,是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的“黄金生长期”。怎么样才能帮助宝宝好好把握这个时机长高高,长壮壮? 运动,竟是宝宝长高的“法宝”? 如果想要宝宝有傲人的身高,除了充足的营养和睡眠保证之外,最容易被爸妈忽视的就是户外运动了。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刺激软骨细胞生长,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儿童比不参加锻炼的同龄儿童平均高4~8厘米。 宝宝不爱运动,父母竟是“罪魁祸首”? 但是,有的宝爸宝妈会说,我的宝宝不爱长个,但宝宝也不爱运动怎么办? 问题往往出在家长身上!孩子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如果家长日常生活中过于依赖手机、电脑等,长期耳濡目染下孩子也会对沉迷于电子产品,不利于身心发育。如果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适当运动,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还能增加亲子互动感情,营造健康亲子关系。
宝宝睡前吃东西,是很不好的习惯,一来容易产生龋齿,二来专家称宝宝睡前进食影响身高。 “宝宝睡觉前吃得饱饱的可以让宝宝长得更高”,相信这是很多妈妈的想法,殊不知宝宝睡前吃东西,食物的消化会刺激消化液的增加,延长胃肠蠕动时间,难以保证尽快进入深度睡眠,影响到夜间生长激素的分泌。 “吃饱饱,睡大觉……”儿时的歌谣依稀还回荡在耳边。吃饱了就睡觉等着长个是很多家长习以为常的做法,还有些老辈人看到孩子睡不好就认为是没吃饱,硬让再吃点东西。其实,这样反而会影响到夜间的身体发育。 专家指出,对身高有重要影响的生长激素在儿童期分泌最多,它可以直接作用于机体组织细胞,促进机体生长,尤其能加速软骨的生长,使人长高。而生长激素的分
这年头,腿长肤白已经成为了普遍的审美。虽然说,遗传因素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后天的营养以及运动也是不能忽视的。 为了让宝宝赢在起跑线,为了让宝宝长高,为了宝宝将来能有一双大长腿,妈妈们不断收集着各种长高秘诀。 但是,其中不乏谣言和误区!陷入这些误区中,反而可能耽误孩子的生长发育! 谣言一父母长得矮,孩子一定不高 遗传对人身高的影响确实比较大,但这也不是绝对的。 影响孩子身高的因素中70%~80%来自遗传,但也有剩下的20%~30%(甚至更大)受到后天的营养、运动、睡眠、情绪、疾病等各个方面的影响。 支招:父母本身不高的,对于宝宝的身高也别放弃。多利用后天的因素来帮助宝宝的长个,营养要全面但不要过剩,运动要适量但不要过度,睡眠要充足。 除了有以上这种说法外,还有一种是“爹矮矮一个,娘矮矮一窝”也是不靠谱的!有研究表明
宝宝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各种饮食的支持,那么对宝宝而言,在成长发育过程中,最应该多吃哪些食物呢?在这里,亲亲宝贝小编就为大家一一盘点,对宝宝来说最佳的十类食物,一起来看看吧。 1、最好的主食:全麦食品 全麦食品含有铁、维生素、镁、锌和粗纤维素等多种宝宝所需的营养成分。在西方的国家里,全麦面粉被称作最棒的主食原料,很多家庭把烤全麦面包作为宝宝的主食,如果在上面抹一些宝宝专用的奶酪,营养就更丰富了。虽然各国的饮食习惯不同,但营养是无国界的。我们可以把粗粮和面粉混合制作主食(比如发糕),同样能给宝宝带来丰富的营养。 给挑剔的小朋友:用巧克力酱和全麦面包做一个可爱的三明治,再摆一个有创意的甲壳虫造型,当他的兴趣被可爱的造型吸引时,就不会在意面包怎么不是白色的了。 2、最好的水果:猕猴桃 猕猴桃被称为营养的金矿,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据分析,每百克猕猴桃果肉的维生素
许多家长都会孩子偏食而烦恼,的确,这个现象很普遍,而且孩子偏食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着严重的影响,那么,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孩子偏食呢?最直接的就是错误的喂养方式,请看下文相关详细内容。 不吃或过食杂粮: 精细食物也未必好。食物太过于精细,往往容易造成孩子便秘,所以孩子的膳食结构中应该保留杂粮。有的妈妈则相反,将杂粮作为每餐必备食物,让孩子吃了不少,其实难以消化的杂粮对于肠胃还很淡薄的宝宝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一下子喂养这么多粗粮,孩子消化不良,自然胃口难开。 调味料下重了: 过早地在饭菜中加糖、盐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口味,孩子以后容易形成重口味,甚至可能出现大人觉得味道刚好的饭菜,孩子会因为太淡而不喜欢吃。 菜式单一重复: 或许是因为工作繁忙,下厨时间非常有限,或许是因为烹饪技术有限,有的妈妈端到宝宝的菜式好像永远都是那么一两种。将心比心,不要说是孩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