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苏虽然不算高,但因为瘦,从小大家都觉得她身形属于瘦高型,怎么吃也吃不胖,她说,不晓得女儿是不是遗传她吃不胖的体质,所以她虽然很努力餵女儿,但是她还是看起来比同年龄的孩子小一号,她也问过妈妈她小时候是不是这样「难养」?妈妈说阿苏小时候虽然瘦,但是不小隻,阿苏的女儿成长曲线一直维持在5%,所以她很担心女儿会不会发育有问题? 成长曲线一直维持在5%,是不是发育有问题? 安南医院小儿科主任陈震南表示,发育是否有问题,「要和自己比,不要和别人比」!他表示,有些小孩出生就比较小,但是如果随着长大,孩子都有在长大,就算成长曲线一直维持在5%,只要成长曲线没有掉下来,就比较没有问题。 所谓的成长曲线,除了要看百分位,也要看曲线,一般百分位指的是同年龄层的孩子中,成长发育的大小佔一百个孩子中的第几分位,通常比较需要注意的,是孩子落入低于3%或是大于9
妈妈在给8岁的女儿姗姗洗澡时,发现女儿的胸部“胖”了起来,居然有了发育的迹象。第二天,姗姗的父母带她到医院检查,医生说孩子是性早熟。 姗姗的妈妈说很少给孩子吃什么营养保健品,因为现在很多保健品都含有激素,所以她特别注意这一点。报纸上说豆制品很有营养,她就经常给孩子吃豆制品,而姗姗对豆制品也情有独钟,豆腐、豆腐干以及豆腐丝等,每天都会吃不少,而且每顿饭都喝一杯豆奶,医生排除了其他因素,分析认为,姗姗的性早熟与长期大量吃豆制品有关。大量食用豆制品会引起孩子性早熟,主要是豆制品内含有大豆异黄酮,是一种植物雌激素。它的化学结构与雌激素十分相似,可以作为雌激素替代物促进成骨细胞生长。 在此提醒家长:学龄前的儿童最好不要长期大量吃豆制品,具体吃多少,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
8个月大的宝宝,已经可以独自扶着小凳子站起来了,只是有时站得不够稳,会摔倒;现在他(她)已经能够轻而易举地由卧姿变为坐姿;而且她的手指更为灵巧,已能用拇指和食指捏拿小的物件;宝宝的视力也已接近成人,距离感更加精细……宝宝是不是太胖?长得是不是太矮了?不少妈妈都会不由自主地拿自家宝宝与邻家宝宝做发育比较,有了下表就可以有比较的科学依据了。 宝宝够壮吗? 体重 男婴约9.12公斤女婴约8.49公斤 身长男婴约71.5厘米女婴约69.9厘米 头围 男婴约45.7厘米女婴约44.6厘米 胸围 男婴约45.1厘米女婴约43.9厘米 坐高 男婴约45.2厘米女婴约44.4厘米 牙齿 大部分宝宝此时已开始出牙,有些宝宝已萌出2~4颗牙。 动作发育 宝宝不仅会独坐,而且能从坐
5个月的宝宝,在饮食方面,开始为断奶做准备了;在亲子互动方面,能够认识妈妈以及亲近的人并与他们应答;大部分孩子能够从仰卧翻身变成侧卧或俯卧,可靠着坐垫坐一会儿,坐着时候直腰,大人扶着,能站住,能拿东西往嘴里放,会发出一两个辅音。 发育指标 性别 身高 体重 坐高 头围 胸围 男孩 63.2-68.6cm 6.3-8.2kg 43.57cm 43.10cm 43.40cm
宝宝在慢慢成长的过程中,一些东西都会慢慢跟着发育。那么问题来了,宝宝神经发育的标志有哪些?带着疑问,一起来看看吧。 叔叔阿姨好,我叫小数点,今天来,是要告诉大家一个秘密。 在我们还很小很小的时候,有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做一些动作,像突然挥舞胳膊啦,张嘴摇头啦。有个叫十月菌的医生叔叔说,这叫做婴儿原始反射,是宝宝出于本能而做出的动作,是非常正常的情况。 但是啊,当初爸爸妈妈可不知道,有几次还被我吓了一跳呢。我今天来,就是想告诉各位叔叔阿姨,当你们看见宝宝们做出下面这些举动时,别担心,我们好着呢。 觅食反射 我们每个刚出生的宝宝都是天生的吃货,自带觅食雷达,这个雷达的名字叫做觅食反射。 每次脸颊或嘴角被触碰时,寻找食物的本能会告诉我要张开嘴,把头转向被碰的一侧,特别是我肚子饿的时候,我就张嘴张得更积极了,
做家长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得高高壮壮的,但是很多孩子还是出现了个子矮小的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宝宝个字矮小?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宝宝长高? 因素1:要让孩子长高,但应尊重“遗传铁律” 虽然迄今为止,遗传的秘密还有太多太多,但是遗传是有“铁律”的,其中,孩子身高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家族遗传史,如果父母身高体型已经确定,那么孩子未来的生长发育情况就像“戴着镣铐跳舞”,他们成年后的身高基本上都能够估计一二。 当然,也有部分孩子会跟预想中的不一样,但那些是特例。这些遗传学的结论,大多是统计学而来,如果您的孩子长得父母都高,那只能说,可能是下面这9个中的任何一个因素造成的影响。那么,接下来,还有什么影响孩子的身高呢,下一页,待续。 因素2:要让孩子长高,生孩子别太早太晚 最新的研究已经得出可靠的结论
睡眠对于0——6岁的幼儿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良好和充足的睡眠不仅有利于幼儿身体的成长和发展,而且能促进幼儿智能的开发和提升。可是很多爸爸妈妈们却总是头疼这样的问题: “我的宝宝晚上精神特别好,玩到11、12点还不肯睡觉,怎么办?” “我的孩子3岁了,不喜欢睡午觉,所以不习惯幼儿园的生活,真让人伤脑筋!” 到底应该如何培养宝宝正确的睡眠习惯,让宝宝乖乖睡觉呢?以下6个策略,不妨试试! 第1:晚餐时间要固定 幼儿的晚饭时间最好是晚上5:30——6:00,这样吃完饭后,他可以玩1个小时,7:30就可以准备睡觉,8点钟左右正式上床睡觉。 但由于现代父母工作繁忙,下班晚,就算7点回到家,8点左右才能吃饭,孩子跟爸爸妈妈玩玩弄弄,最早也要9、10点钟才睡觉。这种父母回家晚、吃饭晚、玩得晚,而造成孩子晚睡的情况,并不利
父母矮的孩子能长高吗 “遗传”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东西,孩子就像父母的“改装拼接缩小版”,在孩子身上,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但遗传也不是万能的。以身高为例,遗传并不能完全决定孩子的身高,后天因素即使只有三成的影响,把握好还是能改变较多。 2岁前+青春期:长高的黄金时段 2岁前、青春期,这两个长高的黄金时段,把握得好,可以把30%的后天影响因素发挥得酣畅淋漓。 孩子在母体内快速成长10个月,出生时身高大约50厘米,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身高与妈妈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出生后的第一年,孩子以惊人的速度成长1.5倍,即长高25厘米,身高变成75厘米。之后的一年中大约生长12~13厘米,变成88厘米的身高。 这是一生中最快速的成长期,称为第一成长期。这段时间的身高与生长激素关系较小,而与均衡的营养和良好的睡眠密切相关。
宝宝出生后,每天都有新的进步,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有些现象是你无法想象的,比如宝宝3个月起就有了嫉妒心理,一起来看看专家们对这种现象的研究案例吧。 加拿大约克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发现,3个月大的婴儿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嫉妒心理,而现有理论认为,孩子2岁后才开始显露嫉妒、害羞、骄傲等较为复杂的心理。 宝宝3个月起就有嫉妒心理 从事儿童心理和智力发育研究的玛丽亚·莱赫斯特带领的专家小组对50名3个月、6个月和9个月大的婴儿进行了4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母亲将注意力转向其他人时(如聊天或其他形式的互动),婴儿通常会蹬腿和发出不满的叫声。 在前3个实验中,研究人员在婴儿面前喝水,盯着婴儿看,和婴儿母亲说话但母亲没有回答,这些都没有引起婴儿明显的不安。但在第4个实验中,婴儿母亲开始与研究人员对话并不时发出笑声,此时,婴儿表现出生气的样子,开始在座位上翻转身体
站立是衡量孩子大运动发育能力的重要标准,一般来讲在十个月的时候孩子就会扶站,我不明白这位妈妈为什么要制止家人扶站?这个孩子的大动作发育是非常不及格的,我推测这个孩子不仅站立动作滞后,八、九个月的时候爬行动作也没有做好! 作为孩子的监护人, 不仅要给孩子物质方面的供给,更要做好各方面的训练和监测。 家长除了带孩子参加定期体检,听取医生的建议,更重要的平日加强育儿知识、育儿理念的学习。不要把孩子发育得好不好完全与身高体重划等号。 五大标准必严格检测, 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发育、认知发育、社交能力, 这五大方面都是检测孩子发育是否达标的重要标准,家长可以向儿保医生咨询这五大方面的发育标值,用孩子的现状和标值进行比较,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以免耽误孩子的发育和最佳治疗期。 家人扶站的时候你去
今天想跟各位家长聊的话题,(其实也已经被讨论了很多年了)就是:“宝宝养得胖胖的壮壮的,是不是就是养得好?”那么什么是养的好? “胖胖的宝宝代表他身体好吗?” “孩子胖胖的才有福气,长大了再减就可以” “胖嘟嘟的就说明我们带孩子带得好、养的好吗?” 其实不然,有时候过犹不及。 肥胖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不管是儿童还是成人,都会有相应的一些危害。(当然儿童肥胖和成人肥胖各有各自特点) 儿童肥胖有非常重要的一个点,就是孩子的大运动发育会受到影响,尤其是一岁以内的孩子。一岁以内的孩子大运动发育,包括抬头翻,抬胸坐,爬站走,而这些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讲,提示孩子是有智力发育迟缓的,因为大运动发育是智力评估里边非常重要的一项。 大运动发育迟缓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孩子的活动范围是受限的,不管
我们常鼓励孩子多运动,运动能让孩子身体更健康,性格更开朗,还能促进脑部发育,让孩子更聪明……然而,这不是说孩子可以跟大人一样运动了,有些运动并不适合身体尚未完全发育的孩子,特别是以下这些运动。 第一、长距离慢跑 不适宜:6周岁以下的孩子 有些父母有慢跑的习惯,就会带着孩子一起跑,觉得一起锻炼效果更好。 殊不知,孩子身体还没做好长跑的准备: 6岁以下孩子的肺活量相对较小,呼吸频率要比成人快,才能满足身体各器官运行的需要。再加上孩子的心脏只有成人的三分之一大,心脏壁薄,脉搏输出量少。如果孩子过早进行长跑,会使心肌壁厚度增加,限制心腔扩张,影响心肺功能发育。 第二、使用小区健身器材 不适宜:6周岁以下的孩子 周末在小区散步,总看到一群孩子占据了小区的健身器材。他们的父
婴幼儿语言、认知发育等皆有一定的规律。今天小编要介绍下宝宝语言发展的规律,各位妈妈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父母都希望自家宝宝口齿伶俐,这就需从小开始培养,首先就是要了解宝宝的语言发展规律。那宝宝语言有哪些发展规律呢?下面一起来详细了解下。 宝宝语言发展四阶段 宝宝语言的发育是大脑发育是否正常的一个标志,通常分为四个阶段 一、发育阶段 新生儿只会哇哇啼哭,没有其他发音,2个月能发出和谐的喉音,3个月能发出哺喃之声。 二、咿呀作语阶段 4~12个月,最初咿呀作语,语音含糊不清,渐渐发出“咯咯”的声音;5~6个月会发出单音节词;7~8个月会发复音,如爸爸、妈妈、达达等,并可重复大人所发出的简单音节。 三、单词、单句阶段 1岁以后能说日常生活用词,如吃、睡、走等;1岁半时能讲单句,能用语言表示要求,如“吃饭
1、运动 让孩子多运动的原因是使人信服的:保持运动能减少孩子肥胖的几率,降低她患心脏病和糖尿病的风险,帮助她每天保持好心情。少于1/4 的孩子每天会有30 分钟的锻炼时间。怎样才能运动成为每天的习惯呢?关键就在于不要强调“锻炼”,让运动变得有趣一些!你可以带孩子去玩呼啦圈,去徒步旅行,或者绕着公园跑,沿路拾取落叶。 你可以发明一些有趣的游戏,比如让爸爸和孩子做一轮仰卧起坐和俯卧撑,孩子来决定爸爸应该做的数量,而孩子所做的数量是爸爸一半,这样孩子们就会乐于加入竞赛。 你还可以尝试一种限制在沙发上的时间的系统。用3 个可爱的塑料记号——每一个标志着在电视或电脑前已经停留超过30 分钟——当孩子跑出户外玩耍时,他会得到一个额外的记号作为奖励。 2、放松一下 你的孩子和你一样,需要休息时间。
对于孩子的成长,父母们可以说是非常上心了。孩子是否健康,营养是否充足,从孩子的身高就能看的出来。那么如何促进孩子长高?一起来看看吧。 一、早上6点前,不要叫醒孩子 正常来说,孩子每天起码需要8个小时的睡眠,因为睡眠中会分泌出生长激素,分泌得越多,就越有助于生长。生长激素分泌最多的两个时段,分别是21:00—1:00,5:00—7:00。 现在孩子学习任务比较重,晚上9点前上床睡觉不太现实,一般都在10点以后才能休息,想要保证8小时睡眠的话,就要求家长第二天早晨6点之前不能叫醒孩子,恰好这段时间也是分泌生长激素的高峰期。 二、孩子长高的5大饮食关键 饮食平衡 想让孩子长得高,各种营养素必须要均衡。每天保证吃入食品的样数在25~30种,比一天只吃三五样东西获取的营养要丰富得多。 钙质要足够
在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站立和走路是两项最为重要的本领,而且需要爸爸妈妈耐心的来训练,那么如何有效的训练宝宝站立和走路呢?本文我们就重点来讲讲这个问题。 站立 宝宝在经历了抬头、坐、翻身、爬行等运动发育的过程,慢慢过渡到要开始学习站立了。一般在宝宝9-10个月时就能独自站立了。站立不仅仅是运动功能的发育,同时也能促进婴儿的智力发展。 站立训练 两手扶站:训练婴宝宝站立时,要由易到难逐渐进行。刚开始时,可用双手支持在宝宝的腋下,让其练习站立。当宝宝两手扶站较稳时,可训练一手扶站,让宝宝一手扶站,另一只手去取玩具。 宝宝站立和走路本领的训练 练习独站:成人可双手扶着宝宝的腋下,让宝宝背和臀部靠墙,两足跟稍离墙,双下肢稍分开站稳,然后慢慢放手,并拍手鼓励宝宝独站。 起立练习:教婴儿从俯卧位双手撑起身体,再双腿跪起来,呈爬姿,抓住栏杆站起来。 走
无可厚非,宝宝的饮食与生长发育关系密切,专家提醒,宝宝并不是多吃营养高的食物才对身体好,关键的是要膳食平衡,请看下文相关详细讲述。 我们现在的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餐桌上我们的食物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了,为什么这么充足的物质生活,营养不良的孩子还是屡见不鲜呢?其实,孩子们只是没吃对东西,父母对宝宝饮食的不科学搭配阻碍着孩子的正常发育和成长,做好父母,一定要从学会照顾孩子的饮食开始。 这种食品丰富条件下出现的营养缺乏,并不是过去所说的营养不良,更多的是指由于营养摄入的不均衡而导致的个别营养素不足。这种现象之所以发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饮食结构的变化: 如果将60年代的饮食结构和现在的饮食结构相比较,你会发现,现在的人们粗粮吃得越来越少了,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的精细食品吃得越来越多了。 二、食品加工对营养的破坏: 很多天然食物在自然状态下是含有很多
孩子长得瘦弱就是营养不良?宝妈该如何区分宝宝营养不良的状况,对于父母来说,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健康成长。而这里表现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孩子长得是否白胖、健壮,一旦宝宝稍微瘦点,就会琢磨是不是营养不良、吸收不好。 可是,孩子瘦弱就是营养不良么? 一次,动妈带孩子在小区楼下玩耍,一个推着婴儿车的妈妈就问“你家宝宝多大了,胖乎乎的真可爱!你每天都给孩子吃什么辅食,吃多少奶?我家这个我怎么喂他,他都吃不胖!是不是营养不良了啊?!” 当时,动妈特意看了一下那个孩子,并没有这位妈妈形容的那么瘦弱,也就算是正常胖瘦而已。可能,这里是有一种瘦叫“妈妈认为我瘦”吧! 其实,就算孩子有些瘦,也不用特别担心,不一定都是营养不良的问题。 孩子瘦弱原因有很多 遗传因素——如果爸爸妈妈身材都是瘦小型,孩子也会偏瘦小。
家长们常在一起会比较自己的 宝宝和别人的宝宝有什么区别,比如身高、体重、动作发展等情况。其实,家长们不能拔苗助长。宝宝的生长发育还是要遵循自身的规律。 “你家小孩长几颗牙啦?”“你家小朋友多高啊?”“你家宝宝的头发多不多啊?”有了孩子之后,难免经常被街坊邻居、亲戚朋友问到这些问题。如果是几位妈妈在一起聊天,也经常会就宝宝的发育问题来一番讨论,一旦发觉自家孩子有发育缓慢的迹象,就显得特别紧张。 生长发育自有规律 其实,人体的生长发育自有一定的规律,只要没出现特别重大的疾病,那么无论是头发的多少、出牙时间的早晚,还是身体的高矮,多半都受制于遗传因素,当然也有营养方面的因素。不管怎么说,面对宝宝可能出现的发育问题,正确认知和妥善处理都是相当重要的。只要宝宝的各项生长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没有出现特别明显的
宝宝长高的秘诀什么?你有为孩子的身高发愁么?当了父母之后,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担忧,不知道自己的孩子以后会不会长个大高个?孩子能不能长高个儿,多和这些因素有关,家长要提前知道。 特别是父母有一方个子不高的,更会担忧,害怕孩子随了自己,因为自己已经有了身高这个“硬伤”,也体会了其中的痛楚,就希望自己的孩子长高一点。 决定孩子身高的因素当中,我们知道,遗传占了很大的比例。大部分的父母个子高,他们的孩子长大了个子也不会太低,当然也有个例,有的父母不高,但孩子却很高,或者父母很高,但孩子身高却一般的。 涉及到遗传学的知识就很深奥了,但不得不承认的是,遗传对身高的影响确实很大。 除了先天的遗传因素影响,后天影响孩子身高的因素主要有这些: 孩子的营养是否均衡 在孩子长个子的关键时期,父母一定要注意给孩子提供足够的营养,可以多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