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缺陷对孩子会有哪些危害? 患有严重出生缺陷的孩子,可能还没生下来就死在妈妈肚子里,或生出来以后很快死亡;有的即使活下来了也会留下后遗症,造成终生残疾;较轻的出生缺陷,有的可以进行治疗或手术,但可能会留下后遗症。有出生缺陷的孩子,不仅身体上受到很大影响,其家庭遭受的精神打击会更大。 孩子最容易得的出生缺陷有哪些? 身体的任何部分都有可能出问题,比较多的出生缺陷有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主要包括无脑儿和脊柱裂)、唇腭裂、先天愚型,多指(趾)和脑积水等。 造成这些出生缺陷的原因是什么? 常见的导致出生缺陷的原因有三类。一是母亲在怀孕前和怀孕期间微量营养素不足,如叶酸、碘缺乏等。二是环境致畸因素的影响,如:妇女在怀孕期间感染了风疹、巨细胞等病毒或梅毒螺旋体;接触了汞、铅、苯、农药、X射线等有毒有害物质
任性是幼儿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我们放任幼儿的任性,将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因为任性的幼儿很难与同伴友好合作、分享、协商,他们往往随心所欲,很难作出利他(如关心、谦让、助人、同情等)的行为。幼儿任性还会影响成人、同伴对他们的评价,并由此影响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任性的孩子通常借助在地上打滚、不停地哭闹、乱扔东西等行为来表现他们的情绪、要求与脾气。如果这些消极行为经常发生,就会强化他们的不良个性品质。同时,幼儿任性时通常会伴随着烦躁、忿怒的情绪。一次情绪失控对身心影响不大,经常性的情绪失控,就会对健康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了。 那么,造成幼儿任性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 1、 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当。孩子任性时家长的态度如何,家长是否注意孩子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等等,这是关系到孩子是否任性的重要原因。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加,不少孩子成
在3岁时孩子的词汇应该超过300个,能够以5~6个单词的句子交谈,并可以模仿成人发出的大部分声音。 有时孩子会不停地唠叨——虽然会使你感到厌烦,但对于孩子学习新词并利用这些词汇思考是必要的。孩子可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他说话和理解词汇的能力越高级,他掌握思考、创造和与你交谈的工具就越多。 你也许可以看到孩子如何使用语言来帮助自己来理解并参与发生在他周围的事情。例如,他可以说出大部分熟悉物件的名称,在他不能命名物件的名称时,就随心所欲地问“这是什么?”你可以通过告诉他没有理解的词汇来扩展他的词汇量。例如,他指着一辆汽车并且说“大汽车”,你可以回答他“是的,这是一辆大的灰汽车,看它的表面是多么明亮。”或者在孩子帮你选择花时,描述他所选择的每一种:“这是美丽的黄白色雏菊,那是粉红色的天竺葵。”你也可以帮助孩子利用词汇描述他看不见的事物和思想。例如
你可能注意到刚学步的孩子通常都会任性暴躁,但是无论什么年龄的孩子都会有情绪不好的时候,都会有不良的情绪以及逆反心理。儿童只是刚刚开始发展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控制他们的感情。加之父母没有很好地注意,小家伙似乎就更加脾气暴躁、不服管教了。 究竟是什么使一个平常都很快乐的孩子突然变得暴躁、愤怒呢?简言之,是因为孩子失望、沮丧。帮助孩子的关键,就是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同时也控制自己的嗓门。在控制孩子低落情绪以及破坏欲望方面,一些父母有很有效的方法,他们为我们提供了下面这些窍门。 在公共场所管教孩子 自我陶醉 孩子1岁半多了,我发现了一个小窍门,购物的时候,用这个方法能让小家伙安静下来。无论什么时候孩子开始没有了耐心,我就把“宝宝相册”拿出来,这是一个我放在钱包里的小相册。女儿喜欢看相册里面自己的照片,相册会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
新生儿刚出生时体温(肛温)在37.6℃~37.8℃之间。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尚不完善,加之环境温度一般偏低,小儿生后体温明显下降,生后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体温可下降2℃~3℃,以后再逐步回升,波动在36℃~37℃之间。因此,应特别注意小儿所在环境温度的高低,正常新生儿出生后最初二天室温以33℃为宜,以后逐渐下降;而早产儿最初一段时间则以34℃~35℃为宜,以后逐渐降低,降低的速度比正常儿要慢(按医嘱进行)。同时要注意小儿的衣被厚度要适当,以保持小儿手脚温暖而又不出汗为宜。 但也有少数新生儿在生后3~5天内会出现所谓“脱水热”或称“一次性发热”,体温可升至39℃~40℃,往往持续几个小时甚至1~2天,新生儿可伴有面部发红、皮肤干燥、哭闹不安等,这是由于水分摄入过少、室温过高或衣被太厚所致。一般通过多喂母奶或喂点温的白开水后,体温会很快就降下来。如
色盲是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男性多于女性。色盲的遗传方式有规律可循,有5种方式: 1.父亲色盲,母亲正常,所生男孩正常,女孩全为基因携带者。 2.父亲正常,母亲为基因携带者,所生男孩一半色盲,女孩一半为基因携带者。如果仅一男一女则可能都正常,也可能男色盲,女为基因携带者。 3.父亲正常,母亲色盲,所生男孩全部色盲,女孩全为基因携带者。 4.父亲色盲,母亲为基因携带者,所生男孩一半色盲,女孩一半色盲,一半基因携带者。 5.父亲、母亲都色盲,所生子女全部色盲。 有色盲的人有许多工作不适合,如参军、飞行员、司机、绘画,化工等。目前,对色盲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预防是非常重要的,提倡优生优育,杜绝近亲结婚,做好婚前体检,可以减少色盲的发生率。 需要说明的是,“基因携带者”是指本身不发病,但携带隐性基因,会遗传给后代。
学会走路,意味着宝宝脱离了几乎完全依赖于父母的时期。假如你知道蹒跚学步的宝宝身上发生了什么,那么你与你的宝宝的关系就会非常和谐,更加亲密。 每一个孩子在学会走路时,就像一扇大门在他们面前敞开了,他们可以独立地去探寻这神秘的世界。自由地行走为宝宝带来了新的人生,随着学会自己走路,他们的情绪和行为也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宝宝不再是婴儿了 别看你的宝宝只是摇摇摆摆地迈出了一小步,然而,就从此刻开始,他们在情绪和行为上就发生了变化,有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对刚刚学会走路的宝宝来说,这是一个既令他兴奋又让他担忧的时期,他们一方面渴望与爸爸妈妈亲近,一方面又有一种想独立和探险的欲望,当他们走远了或者跑开的时候,他们总是注意着父母,恐怕走得太远了;而此时,妈妈和爸爸却得到了第一个可怕的暗示:他们的宝宝已经不再是婴儿了。 学会走路,宝宝再不是完全依赖
你的小宝宝还不会说话吗?千万别小瞧他,说不出来,他却能听懂。他能明白的意思可比你想象的多得多。你不想让孩子听的话,记住,千万别在他面前说。 很多人都认为一岁的宝宝还不会说话,理解力自然有限,所以毫不避忌地当着孩子的面说他们的事,反正他们也听不懂。真的是这样吗?宝宝听不明白我们的话? 一岁的孩子还不能离开成人的贴身照顾,除非他们睡着了,照顾他们的人简直没有自己的私人时间,这也造成了背着孩子说话的机会有限。加上许多人对宝宝的过低估计,实际上,你在当着宝宝的面议论他呢,若是赞赏还好,若你说的话不想让宝宝知道,还是别当着他们的面说为好,若你以为宝宝说不出来就一定听不明白,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宝宝的理解力比你想象的强多了。 许多夫妇都习惯在吃晚餐时进行交流,谈论白天发生的事,当然也一定会说到宝宝这一天干了什么。很多妈妈一遇到其他宝宝的妈妈,更是找
每位家长都希望生下的孩子头发乌黑发亮,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有的孩子出生时头发就稀少,仅在头顶部在几根,不少家长为此而烦恼,甚至带到医院治疗,其实大可不必,因为: 1.胎发的多少有个体的差异,这种差异与母亲怀孕时营养好坏、疾病情况、妊娠反应的严重程度和情绪的好坏毫无相关。因此母亲不必为孩子的头发稀少而感到内疚。 2.出生时头发稀少不影响今后头发的生长:有的父母担心孩子出生时胎发少,长大后会不会脱发,影响美观。根据我们门诊随访的资料分析,在一般情况下,大约1岁时,有的更早些,头发会逐渐长出,到2岁左右头发已长得相当多了。3.不必要采取“治疗”手段:有的家长不给孩子洗发,怕洗发时将头发拉伤,其实脱落的是衰老的头发;相反,长期不洗发,油脂及汗液的刺激使头皮发痒及继发感染。有的家长给婴儿剃光头,希望加速头发生长,但收不到效果。个别的家长给婴儿的
通过孩子头围的大小,可以间接了解小儿脑发育的状况。 孩子的头围小,提示他的大脑被过小的颅骨所限制或发育不良。一般来讲,新生儿的头围是34厘米,出生后的前半年长8厘米,出生后的后半年长3~4厘米, 1岁时长2厘米,2~4岁时长1.5厘米,5~10岁共长1.5厘米。一般可以根据这一头围的增长速度,来衡量头围的大小,如果实际头围比正常平均值小两个标准差,则可诊断为小头畸形。引起头围小的原因很多。例如母亲妊娠早期的感染、营养不良、中毒、放射线等有害因素的影响,都可影响胎儿的颅脑发育。 如果孩子本身患有代谢病、染色体畸变等也可造成孩子的小头畸形。如果孩子在出生过程中或出生后受到外伤、感染等则可引起脑萎缩,也可使头围变小。还有些孩子的小头畸形是家族性的,被称为家族遗传性的小头畸形。头围过小就必然限制孩子脑的发育。一般来讲,小头畸形的孩
从宝宝出生2个月开始,就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定时大小便了。 训练宝宝定时大小便,可以使宝宝的胃肠蠕动规律化,通常只要宝宝的吃、喝、睡有规律,大小便稍加训练,就可形成规律。刚开始时,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在宝宝排便时给予固定的声音(哼、哼或唏、唏)强化排便动作,逐渐再固定排便地点和排便器皿,这样宝宝就能形成好的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3~4个月后,宝宝大小便的时间就比较固定了。
宝宝到10个月左右的时候,经过扶栏的站立已能扶着床栏横步走了,这就是宝宝学走的开始,但从扶走到独自走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无疑要起到辅助作用,同时,父母还要学习一些宝宝动作发展方面的知识,以做到科学合理的辅助孩子学走路。 一、发展状况 宝宝走的动作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10-11月: 此阶段是宝宝开始学习行走的第一阶段,当宝宝扶站已经很稳了,甚至还能单独站一会儿了,这时就可以开始练习走路了。 ·第二阶段 12个月: 蹲是此阶段重要的发展过程,父母应注重宝宝站——蹲——站连贯动作的训练,如此做可增进宝宝腿部的肌力,并可以训练身体的协调度。 ·第三阶段 12个月以上: 此时宝宝扶着东西能够行走,接下来必须让宝宝学习放开手也能走二至三步,
很多父母想趁着五一假期带孩子出游,然而他们也许不会想到,在车马劳顿中,孩子比大人更容易感冒等,都易诱发晕动症。如果车辆颠簸得厉害,就有可能导致宝宝前庭器官兴奋性提高,引起晕车。所以,带宝宝乘车外出,需要做一些预防晕车的准备。 宝宝晕车的常见症状 孩子晕车,大一点的会诉说不舒服,静静地蜷缩在一旁,眼睛紧闭,双手紧抓座椅,并有恶心、呕吐、烦躁的表现。而婴幼儿不会说话,他们只能通过一些异常的举动来表示。比如手舞足蹈、哭闹、烦躁不安、出汗、呕吐、面色苍白、抓紧父母不松手等,此时应想到是晕车了。这些症状一般在下车后会得到好转。 宝宝晕车的处理 平时多让孩子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加强前庭功能训练。可以抱着宝宝原地慢慢地旋转。稍大的孩子,可以带他们荡秋千、跳绳、做广播体操;在父母的扶持下,让孩子走高度不高的平衡木;教会孩
俗话说,嘴壮的宝宝身体也壮、精神头足。小baby的聪明健康,和“吃”直接挂钩,绝不含糊。如果营养跟不上,他很快就会给妈妈点颜色看看:体力盯不住、睡觉不踏实不说,身体的正常发育也会节外生枝。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他每天吃什么、怎么吃,真的需要妈妈特别的牵挂。 据权威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婴儿在3~4个月前的生长指标能达到国际标准,但4个月后即开始落后于国际标准,这都是辅食添加不得当惹的祸。 “靠不住”的母乳 朵朵是早产儿,生下来时只有5斤2两,好在妈妈的奶水又足又浓,没出满月小脸蛋儿就鼓起来了,个子和体重都长得很快;几个月下来,和同月龄的宝宝比丝毫不逊色。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竟一两也没长!经查:结论竟是贫血。一向精心的妈妈怎么会出了这么个大漏洞?
湖北襄樊宋女士问:我的宝宝一岁多了,爱流口水,从四个月开始一直到现在,没有间断过,他长牙时流得多一些,平时流得少一些,每天都要换好几次围嘴,要是不给他擦,要不了几分钟,胸前就湿一片。我的宝宝喜欢趴着睡,流口水对他会有什么影响吗? 宝宝流口水有个过程。新生儿时期的宝宝是不会流口水的,因为他们的唾液腺不发达,分泌的唾液较少,宝宝嘴里没有多余的唾液流出;加上此时宝宝的主食是奶或流质食品,对唾液腺的刺激不大。宝宝长牙期是口水流得最频繁的时期,乳牙萌出时,小牙顶出牙龈向外长,会引起牙龈组织轻度肿胀不适,刺激牙龈上的神经,唾液腺反射性地分泌增加。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发育较快的孩子一岁半时就会停止流口水,而大部分孩子在两岁之前,也会因为肌肉运动功能的成熟,逐渐有效地控制吞咽动作,嘴边也不再湿嗒嗒了。 你的宝宝现在1岁多,还处
婴儿的骨质比较软,很容易受外力作用而变形,长期固定一个睡姿容易引起宝宝某个部位长期受压而变形。 因此,要经常为宝宝翻身或变换睡眠姿势。吃奶后最好侧卧,以减少吐奶。侧卧时要左右两侧交替,并注意不要把宝宝耳廓压向前方,以避免耳廓经常受折叠而变形。 婴儿颜面朝下的俯睡最危险,因为婴儿不会主动避开口鼻前的障碍物,易造成呼吸道受阻,如有吐奶等现象也会阻塞呼吸道而出现危险。
满两个月前,孩子应该达到以下标准。如果没有达到,在健康检查时,应告知保健医生。 ①看着母亲时会微笑。 ②清醒或浅睡时,对铃声有反应:惊跳、闭目、皱眉、哭泣、停止吃奶、呼吸节律 改变等。 ③能发出声音,如:咿、呜、啊。 ④目光随前方物体移动(20厘米左右的物体)。 (2)如果有良好的环境刺激,孩子可以达到: ①俯卧抬头,下巴离床;竖抱头竖立;扶腋能迈步。 ②仰卧时伸手到眼前观看;将物品放入手中,能紧握达1分钟以上。 ③高兴时能发出元音:啊、咿、呜等。 ④看到自己喜欢的图画会笑;追视红球(25~30厘米):向左右追视可达180°(头眼同转;听到妈妈的声音会转头)。 ⑤逗笑,他能笑出声。
就使用纸尿裤的那部分皮肤而言,健康的皮肤应当是干爽的。湿皮肤很快就会变得脆弱,易发生尿布疹。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纸尿裤造成的湿润,应当经常更换纸尿裤,并使用吸收力特强的纸尿裤。如果你给宝宝使用布尿裤,则更应当经常检查和更换尿裤。 凡士林油、氧化锌软膏或尿疹膏也有助于保护皮肤,不受潮湿的影响。婴儿粉也许会使宝宝的皮肤感到很舒服,但并非最适合于婴儿。婴儿粉可以在短时间里减少纸尿裤与孩子皮肤之间的磨擦,但是一旦被尿湿(孩子肯定会尿湿它的!),它就没有用了。你的婴儿甚至还可能吸入大量的粉,这将是很危险的。 随着孩子不断成长,纸尿裤的更换次数会逐渐减少,开始时平均每天是十次,逐渐减少到六次。一般是在每次喂奶之前或者之后和在每次大便之后换纸尿裤。还有就是在睡觉前当孩子还醒着时给他/她换纸尿裤。在你带孩子外出前也应当换纸尿裤。 在更换纸尿裤时,
到了1岁以后,一些宝宝对饮食流露出明显的好恶倾向,不爱吃菜的宝宝多起来。可是不爱吃菜会使宝宝维生素摄入量不足,发生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健康。怎么才能让宝宝多吃蔬菜呢? 宝宝的口味是大人培养出来的,小时候没吃惯的东西,有的人长大后可能会一辈子不接受。因此,培养宝宝爱吃蔬菜的习惯要从添加辅食时做起。添加蔬菜辅食时可先制作成菜泥喂宝宝,比如胡萝卜泥,土豆泥。现在也有为断奶期宝宝特制的蔬菜泥产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宝宝慢慢适应后,再将蔬菜切成细末,熬成菜粥,或添加到烂面条中喂给宝宝。等宝宝出牙后,有了一定的咀嚼能力时,就可以给宝宝吃炒碎菜了,可把炒好的碎菜拌在软米饭中喂宝宝。有的蔬菜的纤维比较长,注意一定要尽量切碎。这样循序渐进,宝宝会很容易接受,一般情况下,长大后吃蔬菜也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如果宝宝从小吃蔬菜少,而偏爱吃肉,长大后就很可能不太容
在小宝宝来临前家里的小猫和小狗就需要做好准备。 你可以给宠物设置一些界限。比如,调教小猫或小狗不要进卧室,在过道里给它一块地方,这样它们慢慢就认识到不是任何地方都能睡觉的。如果你在宝宝降生了之后,才去训练你的宠物,那么它们就会认为是小宝宝导致了这种局面,有可能使它对孩子充满攻击性。下面是一些缓解宠物嫉妒的方法,你不妨试试: 狗是自尊心很强的动物,它们喜欢通过气味认识新的家庭成员,进而接纳他。因此让它尽快接纳小宝宝的一个好办法是提前从医院把宝宝的衣物带回家,让小狗先嗅一嗅。 小宝宝第一天回到家中,与宠物最好的见面仪式是,一手抱着婴儿,一边让小狗在周围嗅来嗅去,对于猫咪,也不要把它呵斥开,而是让它静静地与宝宝交流。 对宠物有重要安慰作用的是抚摩,除了在孩子睡着后抚摩宠物之外,还应该在婴儿醒着的时候尽可能经常地抚摩小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