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早教>教育资讯>孩子的秘密,处理好是养分,处理不好是尖刺

孩子的秘密,处理好是养分,处理不好是尖刺

2016年03月23日 14:52出处:亲亲宝贝网作者:亲亲宝贝网阅读次数:389
秘密是人类共有的经验,也是孩子成长经历的一个显著特征。拥有秘密,对孩子意味着“这个事只有我知道”。秘密可以证明:“我”是独立于“你”(父母)而存在的。然而,秘密同样也有很消极的影响。一个糟糕的秘密,就像是怎么也拔不掉的尖刺一样,让人疼痛,并把人推向绝境。这种情况下背负这个秘密,要


孩子的秘密,处理好是养分,处理不好是尖刺

曾有专家在小学生中进行随意抽样,做过关于“秘密”的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83%的学生知道什么是秘密;

88%的学生对“每个人都有秘密”这一观点持有肯定的态度;

87%的学生承认他们有秘密;

70%的学生觉得秘密不应该说出来;

98%的学生不喜欢被人公开揭露秘密;

92%的学生都希望别人能够认真聆听自己的秘密,而不是无动于衷;当学生知道很多人的秘密时,94%的学生会像保险箱一样守住秘密……

这个调研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绝大部分孩子拥有自己的秘密,并认为他人不该随意揭露自己的秘密。但是,如果自己想找人倾诉秘密的时候,希望对方能够做个好的倾听者。要拿捏好这中间的度,父母需要把握以下原则:

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孩子不开口,请不要随意刺探孩子的秘密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魏格纳说:

除非你有一个秘密,否则你就不是你自己

马克斯·范梅南和巴斯·莱维林教授在《儿童的秘密》一书中这样论述:

对秘密的体验有助于形成我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角色;我们可以通过体验秘密来体验别的世界、探索未知的意义、获得深层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可以通过与他人分享秘密建立亲密。

秘密是孩子内心的一种珍贵体验。孩子们发现了自己的秘密,就意味着他们内心世界的诞生。伴随自我意识的觉醒,秘密成为孩子抵抗父母控制的一种自我保护形式。这种对自己内心世界独享的体验,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个体的存在感和价值感。孩子在体验和分享秘密的过程中已经学会选择分享的对象,并划定自己的秘密空间。

而且,秘密往往与责任紧密相连,并且要独立承担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讲,拥有秘密是孩子迈向独立和成熟的必经之路。

所以,作为父母,要做的不是随时监视孩子,粗暴地入侵孩子的“地界”,对孩子的秘密进行无死角的搜索、分析。我们要做的,是对孩子的情绪变化,孩子某些欲言又止的举动,孩子不太一样的行为等,给以敏感的关注、反应,特别是共情。要让给孩子知道,你一直呈开放的姿态在不远的地方守护着他,只要他需要,你随时会伸出援手。

如果一个秘密,孩子认为重要,那就是重要

河合隼雄在《孩子的宇宙》一书中,讲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差点被流氓性骚扰,这成了她的一段非常恐怖的感情经历。她没有对任何人说过这件事。想对母亲说但怎么也说不出口。后来,在她的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很多不幸,这些不幸以幼儿期这段体验的秘密为中心,在她心中形成了很深的芥蒂。将近三十岁的时候,因为结婚的事发生了一些纠葛,感到更加痛苦,终于无法忍耐,下定决心要向母亲说出一直隐瞒着的幼儿期体验。

她好不容易下定了决心,母亲却只是以嘲笑的口吻,报以冰冷的回答:“这么大年纪了,还说些什么呀。”面对母亲的嘲笑,她觉得自己被这个世界抛弃了。

不久,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看起来这位母亲说的并没错。错在母亲轻视了女儿开口表达的背后,用了多大的力气。幼年期的这段经历,对5岁的小女孩而言是巨大的恐惧。这种体验曾经一度威胁过这个孩子最核心的安全感、最基本的存在感。她终于下定决心要把这个自己背负了漫长时间的秘密告诉母亲,这个事实足以打动人心。正因为如此,母亲的嘲笑才会成为能够夺走她生命的东西。

如果一个秘密,哪怕看起来再无聊,再不起眼,只要孩子认为重要的,那就是重要的。所以,当孩子兴冲冲来跟你分享他的一个小秘密、一个小发现的时候,请尊重孩子,倾听孩子。起码不要用嘲笑、戏弄,甚至转述给他人听的方式,去打击孩子。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