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早教>教育资讯>40年前提出“赞美教育法”,现在承认自己的理论有问题!

40年前提出“赞美教育法”,现在承认自己的理论有问题!

2016年04月19日 16:23出处:亲亲宝贝网作者:亲亲宝贝网阅读次数:843
经常听见身边的老人说“这个时代真的不同了”,他所说的“不同”当然指的是方方面面,而我的感受则强烈集中在“育儿”。比如上一代人擅长用棍棒教育孩子,我们这一代人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更倾向用赞美鼓励孩子。实际上,“赞美教育法”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40年


经常被赞“聪明”的孩子害怕新挑战

想想我们平常在什么情况下夸奖孩子?“宝贝真棒!宝贝真聪明!”这种句子是不是已经成为了口头禅?

可是许多的研究已经显示,经常被称赞“聪明”的孩子会过于在意他自己的表现,对新挑战有迟疑却步,害怕可能的失败。

德韦克教授认为这类孩子,容易形成“固定型思维模式”,认定聪明是天生的,是自己控制不了的。

这让我想起一个朋友的孩子叫天天,今年7岁,从幼儿园开始就各种获奖,兴趣也很广泛。他拖着爸妈报过绘画班、足球班、跆拳道班等等,都学得挺不错。

天天妈有时和我们朋友聚餐,也对天天赞不绝口,一看见他很快把饭吃完,就马上说:“哇!天天很棒!”

再看见他吃完饭拿出书看书,也要跟大家“炫耀”一番,说:“我这儿子真的很聪明,看书从来不用我们提醒。”

这些都引来众人艳羡的目光,大赞这孩子聪明懂事。看天天的淡定表情,也有一副见惯这种围观场面的样子。

可是有一次,天天妈突然给我打电话说,天天怎么都不肯再去学跆拳道了,“他本来可以考黄绿带了,结果他们教练说如果这一次考不过,就要把他之前的黄带没收,他就怎么都不愿去了,我没想到他怎么会这么不自信?”

现在回想起来,天天可能就属于德韦克教授所说的“固定性思维模式”的孩子,小小年纪不曾付出过多少努力,就被一片赞扬声所包围,让他已经形成一种“我是个聪明孩子”的自我认知。

如果真的遭遇了失败,他会很自然地将原因归咎为“原来我根本没有大家想的这么聪明”,这也是为什么聪明自信的孩子反而不愿意接受挑战,也害怕失败的原因吧。

常被赞“努力”的孩子韧性强

而那些因为努力而获得赞赏的孩子,德韦克认为他们容易形成“成长型思维模式”,韧性强,强烈渴望主宰自己的人生。

因为他们完成任务时得到的评价通常是“宝贝,你这段时间的努力换来了你的成功,妈妈为你骄傲”,孩子会自然把成功的原因归咎为自己可控的因素——“我只要努力就可以获得成功”。

德韦克教授在实验中也发现“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在遇到更难的智力拼图时会更加兴奋,这些题对他们来说简直太棒了——可以让他们发展一个新的技能,或者征服一个新的问题。

她还观察母亲赞美孩子的互动变化,纪录涵盖幼儿从一岁、两岁到三岁的情形,五年后再度进行调查。“我们发现幼儿期一旦发展出成长心态,五年后孩子面对难题的表现会比较好。”

这个结论实在太适合中国教育的题海战术了,毕竟咱们的孩子越到高年级,越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难题挑战。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