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早教>学前教育>教案>当孩子触犯规则,处理5原则要记牢

当孩子触犯规则,处理5原则要记牢

2016年05月04日 17:53出处:父母网作者:父母网阅读次数:557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规则,但试问哪个熊孩子没有破坏规则、触碰底线时刻呢?这个时候你会怎样惩罚孩子?这个问题不仅仅跟具体事件有关,跟年龄更是相关。随着孩子的成长,处理熊孩子坏行为的方式,是需要演变的。

3岁孩子:平静的坚持原则,说到就要做到

他变得更加独立,想要挑战权威,他的挑战是控制自己的情绪。

场景再现:

1、带他去餐厅,提前告诉他要保持安静,可他一旦玩起来就不管不顾,在公共场合大吵大闹,影响了别人。

2、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刷牙,规定是不刷牙就不能吃饭,可宝宝就是不刷牙,并由此开始闹情绪,干什么都不高兴,全家的早晨都在他的生气和哭闹中度过。

应对策略:

3岁的孩子还是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旦情绪爆发闹起来没完没了。很多父母经常被孩子的坏情绪折磨,最后忍无可忍,带着怒气和生气惩罚孩子。所以父母首先要做的是控制自己的情绪,其次处理问题的态度要坚决。

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吵大闹,你可以先对孩子进行“事先警告”,明确告诉他:“你应该安静下来,再这样的话,我会把你带出餐厅。”如果他依然我行我素,就把他带出餐厅。然后语言明确的告诉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希望他下次怎样做。”

4岁孩子:剥夺特权的形式,让孩子学会敬畏规矩

他开始有了规则意识,是开始和他一起建立规则的时候了,并约定一套通用的惩罚方式。

场景再现:

1、规定好一周一次巧克力,他有一次忍不住多吃了好几块,然后告诉你,这是昨晚小老鼠出来偷吃的,跟自己没有关系。

2、在动画片时间结束时,他开始耍赖,非要多看一集,并试图威胁你,不让看就把电脑从窗户里扔出去,或者干脆送给外星人。

应对策略:

这么大的孩子开始顶嘴,有时还说说谎话,不要因此而羞辱孩子。单纯的“事先预警”不一定奏效,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一起来制定规则,让他了解具体后果。惩罚的时候可以用“特权”的方式,让孩子更加重视,有助于强化正面行为。

比如吃巧克力违反了规则,就失去了单独享用它的特权。看动画片违反了规则,就失去了选择看什么动画片的特权。玩完玩具不收好,失去了第二天再玩的特权。不恭敬跟大人说话,失去了被倾听的特权。欺负了小弟弟小妹妹,失去了跟他们一起玩的特权。

这种特权可以转换为其他形式,比如发小红花、盖章、买玩具等都可以,但是要提前征得孩子同意。

Tips:孩子触犯了规则,处理时要知道的5个原则:

●不要体罚孩子,虽然这很难。体罚会减缓孩子的认知发展,并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

●惩罚是对规则的敬畏,是帮孩子校正行为,而不是发泄自己的愤怒。

●惩罚之前要事先警告,犯错之后立即执行。

●即使孩子犯错了,处理时要用善意和尊重的态度来处理,不能当众讽刺和挖苦。

●就事论事,不翻旧账,不带自己的情绪。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