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坚持是王道
和孩子一起阅读的时候,我的建议是不要老是问他,这本书讲了什么,如果孩子主动问可以跟他解释。孩子没有问,而你经常去问他,这样做会大大破坏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读书,就要享受这件事本身,而不要附加给他很多别的东西。孩子小时候的阅读,学到什么是其次,重要的让他爱上阅读这件事,爱上书这样东西。
这世上的事,怕就怕“坚持”两个字。
阅读这件事,如果说刚开始是我在坚持,到后来已经不需要我坚持了,你不讲孩子饶不了你,讲一个不行,讲三个五个才肯睡觉,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体会。不过要注意,有时候比如妈妈出差了,假期孩子回老家,或者家里有了小宝宝,妈妈实在没空,孩子也就妈妈不看书了,这时候爸爸一定要给力,接上这个工作。
还有最好养成习惯,每天固定时间给孩子讲故事,这样孩子到点了就会条件反射,该讲故事了,这也是一种仪式,比如每天睡前讲故事,孩子也会对这段时间充满期待,如果太随机了,孩子可能玩别的正来劲,被打断反而对讲故事没什么热情了。
5、家长讲故事的技巧是其次的
有些家长说我普通话不好,读的也没感情,孩子肯定不喜欢,我认为不是这样的。
我观察身边的很多孩子,他们对家长讲故事的要求真的不高,在图书馆经常可以听到一些家长在给孩子读书,我站在旁边听,如此从播音专业角度看,那些妈妈基本上讲的都非常一般,但孩子仍然很投入很享受很带劲。
所以家长不要有这方面的顾虑,重要的是马上行动起来。在孩子眼里,妈妈的声音永远是最好听的。如果你很想学习怎样可以讲得绘声绘色,可以多听一听专业人士讲的,多模仿,然后再讲给孩子听。
6、细心观察孩子喜欢哪一类书
这两年,我写过好几篇根据孩子年龄和主题划分的书单,好多妈妈说照着买孩子都很喜欢(需要的朋友可以在公众号回复“书单”就能获取)。
但书单并不是万能的,每个孩子兴趣不同,家长需要注意观察孩子喜欢哪一类书籍,记得不要把自己的爱好强加给孩子,看多了孩子自然就有了分辨力。
当然如何挑书给孩子也有标准可以参考,对于不是特别专业的家长,如果从网上挑书,可以试着用这几个维度:
①看出版社。要有出版少儿书的传统和实力;另外一些著名的童书品牌,比如爱心树童书、启发精选绘本,信谊精选世界经典图画书,海豚绘本,蒲蒲兰绘本,这些我觉得是有起码的保证;
②看作家和翻译者。只有优秀的作家才会创造出好作品,如果是图画书还建议看翻译者,彭懿,任溶溶,梅子涵;
③看得奖。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奖都靠谱。图画书可以参考纽约公共图书馆和日本百本必读,绘本方面最著名的奖项有美国的凯迪克大奖、英国的格林纳威奖,儿童文学方面有安徒生大奖、纽伯瑞儿童文学大奖。
④儿童阅读推广人的推荐。微博上有几个人的推荐我觉得比较靠谱,比如王林儿童阅读,杨政,彭懿,红泥巴阿甲。微信上当然就看小莉推荐的啦(害羞脸)。
另外有一些书也可以参考,比如汪培珽的《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彭懿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阿甲的《让孩子着迷的101本书》,儿童文学方面可以参考彭懿的《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梅子涵的《童年书》等等。
讲真,11岁的孩子,在手机里已经找到无限乐趣,再让他重新爱上阅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因为手机,包括电视、iPad,都是以图像声音来吸引人,这种刺激信号不需要经过任何大脑转换,孩子只要像个木头人一样坐着看就行了,对于这个时候的孩子来说,他只要被动接受,不需要主动吸收。
人从根本上来说是懒惰的,当他习惯了这种被动的接受之后,他就不喜欢主动去思考。
但阅读的过程不同,文字是一种相对抽象的语言符号,需要孩子大脑进行转换,这个过程相对“费脑”,所以玩手机几乎不要引导,但看书却需要大人的引导和刻意培养。
松居直在他的《幸福的种子》里有一段话:
“念书给孩子听,就好像和孩子手牵手到故事国去旅行,共同分享同一个充满温暖语言的快乐时光。”
他说,自己印象里从来没有跟孩子说过一句“看书去”,孩子们却养成了看书的好习惯,孩子们经常听我念书。
他们已经亲身体验到,书是多么有趣的东西,在他们真正开始读书之前,他们已经彻底爱上书了,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