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坑攻略:先做自己,再做爸爸
首先是做自己,然后是做爸爸。
爸爸不过是众多身份角色中的一个,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
这不是说你可以任意妄为,而是要将自己特点中的积极面,投注到“爸爸”这份大有前途的终身职业之中。
没有所谓的“完美爸爸“形象,但每个爸爸都可以是非常棒的老爸。
NO.4:打断孩子节奏的爸爸
有些爸爸并不是日常地、有规律地陪伴孩子,但当他有时间时,其实挺愿意承担育儿的工作,与孩子一起玩耍,但又因为不知道该从何入手,常常显得莽莽撞撞。
栗子
很多爸爸都会猛地把孩子举起来,对于熟悉爸爸、喜欢这种游戏的孩子来说没有问题。
可是如果孩子刚好在专心地搭积木、玩拼图,或爸爸的力气太大弄疼了孩子,或把孩子吓一跳,所得到的却很有可能是孩子的反对,乃至哇哇大哭,弄得大家都不高兴。
有时候爸爸偶尔看到孩子的手工或创作作品,惊讶之下连连夸奖,孩子的反应却可能是莫名其妙:我不是天天都做这样的东西吗?我好久以前就会了!反而会跟爸爸有距离感。
填坑攻略:融入孩子,循序渐进
聪明的爸爸不妨先看一看:孩子在做些什么?以什么样的方式在做?
稍微观察几分钟,就能发现很多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再给孩子反馈,就会比较中肯、贴切。
中途插入、与孩子互动也是如此:先观察孩子的玩法,然后模仿、跟随,融入孩子的节奏,而不是打断他,要求他反过来跟随爸爸的。
如此跟孩子打成一片,然后再逐步提出自己的创意,为大家共同的游戏做出贡献。
NO.5:自动退避三舍爸爸
有些爸爸自认为“不知该怎么跟小孩相处”,而退避三舍,即便孩子想跟爸爸玩耍,爸爸都会找理由推托。
注:一般孩子在3岁后,会希望跟爸爸建立起亲密关系
其实爸爸们并非故意,而是心里发虚,觉得自己没法跟小孩子好好相处;或者稍微陪孩子一会儿,一旦遇到什么问题,就立马叫妈妈来解决,也就中断了与孩子的相处过程。
这类情形最经常出现在孩子年龄尚小的时候。
填坑攻略:爱意先行,规则随后
聪明的爸爸凡事都想做到最好,又理性本能发作,习惯于找规律、规则、要求、标准……
其实跟小孩子相处,首先就是让孩子开心,其次才是学规则。
理论学习是一种方式,但与孩子多沟通才是最高效的实践,相处时间越多,就越明白孩子喜欢什么、如何应对孩子。就像玩新游戏,一开始可能会手忙脚乱,但越玩越熟练。
超级爸爸不是天生的,而是炼成的。有些爸爸在育儿过程中遇到一些不顺利,就觉得自己不懂和孩子的相处之道,挫败感顿生,其实他们只是陷入了育儿误区,各位爸爸们快来学习填坑策略吧!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