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气、哭闹、愤怒,很容易就会被我们认为是孩子自身的原因,那就是脾气差,其实还一些原因可能是大家平时不太注意,一起来了解一下吧,避免一直误会咱们的孩子。
孩子身体健康的问题
孩子要是生病了或者身体不适除了一些疾病的症状有所体现之外,还有比较明显的一个影响就是针对情绪方面的。在生病期间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会比平时还要差一些,易烦躁、易愤怒、哭泣,这期间父母照顾孩子要细心、耐心,必要的时候还要哄着、宠着避免影响身体恢复。
大一些上了学的孩子因为学业紧张、压力大,有些孩子睡眠不好、容易疲劳,再加上由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一路下来学习任务有增无减,身体疲累状态持续过久也会比较容易生气发怒。
过于溺爱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宝贝,父母、老人疼爱孩子一个比一个上心,很多也会一味娇惯、溺爱孩子,任其为所欲为,有求必应。如果哪次不答应孩子的要求,他就会使出哭闹这一招来制服家从而实现自己的愿望。这一行为模式一旦形成,孩子就会经常使用,家长的同情、宠爱、妥协实际上就是在“奖励”孩子,从而强化了孩子这样的生气表现,时间久了你的教育也会一点点失控。
孩子感到害怕
生活中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情景,有些孩子会怕生,一见到生人不让碰、不让抱,对方就算很温和也避免不了引来孩子一场哭闹,孩子的内心有会有不安、恐惧,本能地会借哭闹来反应当下的状态。有时候在父母看来很小的一件事不用太在意,可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会觉得受到了制约、威胁,觉得没人能帮助自己,会害怕和伤心,这时的孩子会通过愤怒的反抗来保护自已,用这样的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才有可能得到帮助。
父母自身的示范
如果你是爱发脾气的父母、容易发怒,那么你的孩子很有可能就会受到影响并且自然而然地去模仿,长期下来孩子就会慢慢变得爱生气、爱发脾气。小育提醒:愤怒是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生气、发怒是孩子们的一种本能,也是他们的权力。因为一个不会愤怒、生气的孩子通常是压抑的,所以,面对闹情绪的孩子不要马上训斥“别哭了,有什么可哭的”“不许闹,听见没”这类的话。强行制止孩子不要发脾气、或是总是要“塑造”乖宝宝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没有好处。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