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走失现象缘由:公共场所因人众多,注意力容易分散,加之看护人并不是指定专人看护,致使看护无效,造成宝贝和家长走失意外。
家长的不自律行为,致宝贝模仿受伤缘由:家长为讨好宝贝,或者为自己一时之快,用各种食品喂食动物,或者用东西砸醒睡觉的动物……如此败坏的“言传身教”给宝贝造成的印象,只能同出一辙模仿。” 1.事先做好理论准备,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属性比如,对宝贝来说,参观动物园最吸引人的动物,莫过于大型食肉动物,或者如猴子这样灵巧可爱的动物。家长事先搜索这方面的常识,抓重点总结,用宝贝听得懂的语言和TA沟通。重要的是要了解这些动物的习性,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等。充分提起宝贝的兴趣,以便到动物园时,可以安静被家长引领,观察动物。
2.参观动物时,先要找到安全警示牌,教会宝贝认知告诉宝贝:这些黄牌黑字的安全警示,是保护宝贝和动物行为规范,很重要。只有做到这些提示,宝贝和动物才会安全。
3.在观察动物时,不要随意喂食,更不要用暴力行为打扰动物让宝贝懂得:要善待动物、有意识地引导宝贝。 用严格自律的行为,让宝贝懂得:善待动物,是文明表现,更是对生命的尊重。
4.同时也告诉宝贝,和动物都要保持安全距离。具体到不同场馆里看动物,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宝贝。比如可以对宝贝解释骆驼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活。宝贝一般会对骆驼的驼峰感兴趣,这时就可以告诉宝贝,驼峰里存储的是脂肪,骆驼每次出发前都要吃很多食物,它能把所吃的食物变成脂肪储存在驼峰里,这样当它在沙漠里长途旅行时,储存在驼峰里的脂肪便逐渐被分解利用。所以,即使它好几天不吃东西、不喝水也能忍受。比如长颈鹿、斑马为什么适合住在草原区?北极熊和企鹅为什么能够忍受极地世界的寒冷?长臂猿和猴子为什么喜欢在雨林里高高的树上荡来荡去?河马和鳄鱼究竟有多危险等等科学问题。
5.事先做好准备总之,家长应将事先准备的常识,变成各种各样的提问,来启发、引导宝贝认真观察,独立思考。从而也减少和动物亲密接触的欲望。
6.野生动物园要注意安全范围如果是带宝贝参观野生动物园,更要遵守园区管理员的要求,不随意走动,始终保证在安全范围内。因为动物园的环境特点,在户外活动时,要分清季节。尽量穿合适的衣服参观动物园,以免被蚊虫叮咬。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