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早教>故事绘本>成语故事>关于一的成语故事

关于一的成语故事

2017年02月17日 10:05出处:亲亲宝贝网作者:ly阅读次数:1977
关于一的成语故事讲述了6个成语故事。说到一这个字,小朋友脑海里闪现出哪些成语呢?你知道那些成语背后的故事吗?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6个关于一的成语故事哦,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4

关于一的成语故事:百无一是

明代唐伯虎不仅堪称绘画奇才,在诗文字谜方面也颇有见解。他的好友、才子祝枝山的家里有一个花园。春天到来,园中牡丹盛开,色彩缤纷。

有一天,祝枝山邀了许多好友前来赏花,并且要大家从各色牡丹花中各选一株,然后评点花中之魁。一时间,众说纷纭,有的说红的,有的说紫的,有的说黄的,只有唐伯虎赏而不言。大家都知道他是评花的高手,便异口同声地要他发表高见。唐伯虎微微一笑说:“百无一是(意思是所有的花没有一种可以评上)。”大家听了很愕然,都认为唐伯虎过于狂妄,出言不逊,牡丹本是花中之王,更何况在这姹紫嫣红之中竟没有一株牡丹是他看得上眼的牡丹花。唯有主人祝枝山听了恍然大悟,连称:“高见!高见!花中自无一是(意思是自然没有一种花可以评上)。”

聪明的读者,唐伯虎与祝枝山之言本是一个谜,你能揭开这个谜吗?

谜底:唐伯虎说的花中之魁是“白”牡丹,祝枝山说的也是。

分析:

不光是字上面所说的”百无一是“代表就是把“百”字的 “一”去掉就是白了。

还做了这样的诠释,各种牡丹姹紫嫣红,却没有白牡丹。也是“百无一是”的说明,意思就是最好的花这里面都没有,唐伯虎所指的最好的花也就是白牡丹。

百无一是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bǎi wú yī shì

【出处】宋·袁采《袁氏世范》:“至于百无一是,且朝夕以此相临,极为难处。”

【解释】干一百件事,也没有做对一件。形容全都做错了,一无是处。

【用法】作谓语;形容全都做错了,一无是处

【近义词】百无一用、一无可取、一无是处

【反义词】超凡入圣、完美无缺

【例句】此人做事百无一是,如若重用应当三思而后行。

关于一的成语故事:百无一是点评

一个人有没有能力,不是看他知道什么,能做什么,而是看他是否经常“悟到”,“悟到”了,能力就形成了,因为,只有悟出的才是自己的!所以许多事情要靠自己亲身经历,去感悟,去总结经验,这一次做错了没关系,下一次有经验,不再错就好了。

关于一的成语故事4

5

关于一的成语故事:一知半解

对于“一知半解”一语的源头,有人以为来自于宋代大儒张栻的〈寄周子充尚书〉。张栻为宋代著名理学家之一,〈寄周子充尚书〉中有一段文字是讲述他即知即行、知行合一的理学观。他认为学者欲穷究真理,应同时注意到“致知”与“力行”两种工夫,将所知付诸行动,行动时又不断思虑以增所知,如此周而复始方能有持续的进步。但若为学时未求真知,光凭主观揣度,或不求甚解,又以其为所知并据之而行,那么所得的一切将会是虚妄不实的。张栻这段文字,不但强调了“致知”与“力行”的为学工夫,也阐明了求真知的必要性。而后人便以他文中的“一知半解”,用来形容一个人所知不全,了解不深。另外,在同一时代严羽所作的《沧浪诗话》中,亦见此语。《沧浪诗话》是本文学批评专著,以禅道论诗,主张诗贵妙悟。在〈诗辩〉一篇中便说:“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又说“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悟之浅深自然就影响诗的成就。而有人以为“一知半解”即源于此处的“一知半解之悟”,也是用来形容了解有限,不够深入。

一知半解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yī zhī bàn jiě

【出处】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

【解释】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否定句

【近义词】一孔之见、浮光掠影、囫囵吞枣

【反义词】一孔之见、浮光掠影、囫囵吞枣

【例句】这时我们也都一知半解地阐发了一点在平原游击中应得着重侦察工作的理由。

关于一的成语故事:一知半解点评

学习,最忌讳一知半解。要想学习好,必须养成独立钻研、善于思考、务求甚解的习惯。首先,应该学会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其次,应该学会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最忌死记硬背,弄清楚道理更重要,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再次,应该学会发散思维,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在学习中我们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不要孤立的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提高了,知识的学习会变得容易。

关于一的成语故事5

6

关于一的成语故事:背城借一

公元前589年,晋、鲁、卫三国的联军击败齐军后,齐倾公派大臣宾媚人(即国佐,曾主持齐国之政)带上贿赂去见晋军主帅,当时晋方提出了屈辱齐国的苛刻条件:必以齐侯之母为人质,并且将齐国境内田间的垄亩变成东西走向,这样道路、水渠都将成为东西方向,以便晋军的行动,宾媚人本着维护齐国尊严,坚决地加以拒绝,并准备决一死战(原话中为背城借一)。再加上鲁、卫两军主将的劝说,晋终于放弃了继续进攻的主张,签订了盟约,齐国得以转危为安。后来以“背城借一”表示誓与敌人决一死战。

背城借一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bèi chéng jiè yī

【出处】《左传·成公二年》:“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

【解释】背:背向;借:凭借;一:一战。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作最后一搏,在自己城下与敌人决一死战。

【近义词】背水一战、破釜沉舟

【反义词】重整旗鼓

关于一的成语故事:背城借一点评

人生的路上总是一波三折,而成功的背后,也总是饱含艰辛。前程,十分遥远,十二分艰难,需要十五分勇气!其实我们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把每天都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每一天过的有意义。

关于一的成语故事6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