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佝偻病”,相信不少家长都听说过,这是一种小儿多发病,可造成骨骼畸形,严重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不过,因为佝偻病的早期症状并不单单直接体现在骨骼变化上,很容易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给孩子造成终生遗憾。因此,对于家长们来说,很有必要了解一下佝偻病的早期症状以及防治方法。
Q:什么是佝偻病?
A:佝偻病是由于儿童维生素D缺乏和(或)钙摄入量过低导致的一种生长板软骨细胞分化异常、生长板和类骨质矿化障碍的疾病,属于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
Q:佝偻病的病因是什么?
A:首先,佝偻病跟饮食有一定关系。如果幼儿从食物中获取不到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就容易导致佝偻病的发生。母乳中含有较为全面的营养,且易于婴幼儿吸收,因此,母乳喂养的孩子佝偻病发病率要低于牛奶喂养的孩子。到了添加辅食的月龄,由于有的家长缺乏营养知识,导致孩子偏食、挑食,造成体内维生素D和其它微量元素的不足。其次,由于天气等原因,孩子在室外活动时间太少,晒太阳的时间短会造成内源性维生素D的不足。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使用抗生素、止泻药和某些清热冲剂等药物也会使孩子机体代谢紊乱,影响维生素D和钙质的正常吸收。
Q:多大的孩子容易得佝偻病?
A:佝偻病常见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佝偻病的早期多见于小于6月龄,特别是小于3月龄的婴儿。
Q:佝偻病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A: 佝偻病的早期症状主要是非特异性的精神症状,包括幼儿睡觉不安稳、容易夜惊、夜啼、爱出汗、易激惹,出现比较明显的枕秃等等,但此时的血钙值是正常的,骨骼X光片通常也没有变化。
Q:佝偻病的危害有哪些?
A: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发展到活动期,就要影响孩子的骨骼发育了。活动期佝偻病的孩子一般出牙会比普通孩子晚,小于6个月的婴儿有颅骨软化体征,严重的头骨会变薄。7~8个月的孩子会出现“方颅”。佝偻病的孩子胸廓发育也会异常,肋骨软化后会造成鸡胸、肋串珠、肋软骨沟,这种畸形对心肺功能会有影响。肌肉松弛,腹部膨隆,容易发生脐疝。学走路期间还会出现O型腿、x型腿等体征,不仅影响美观,还容易发生骨折。
Q:如何防治佝偻病?
A:佝偻病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综合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活动期的佝偻病,需要口服维生素D并补充适当的钙剂。比如,精朗迪(小儿朗迪)®碳酸钙D3颗粒中含钙量高达250mg,并含有维生素D3100IU,钙D同补,每天一袋,能有效预小儿防佝偻病。同时,精朗迪(小儿朗迪)®碳酸钙D3颗粒中还含有小剂量的甘露醇,长期服用不用担心孩子便秘。当然,这些药物的使用时长一定要让医生来决定,自己不能随便减停。
家长们如果发现宝宝有较明显的行为异常,比如睡觉总是不安稳、经常出汗或有比较明显的枕秃等现象,就要警惕起来了,这些都可能是佝偻病的早期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并尽早治疗。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