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母婴健康>生活>焦点关注>桥底建锥引发各方对流浪汉关注

桥底建锥引发各方对流浪汉关注

2012年07月04日 17:35阅读次数:56
凄苦流浪者,他们憎恨桥底的水泥锥,被迫迁往别处,有流浪汉笑着说:“花这个钱修水泥锥,还不如给流浪汉修个房子。”

 

 

  一床凉席,一块木板,一堆杂物,阴暗的桥底下,这就是一个家——老陈家穷,不想拖累家人,给儿子添加负担,选择流浪,而他的家,就是广州的桥底,这里虽噪音大、空气差,但能够遮风挡雨。

  凄苦流浪者,他们憎恨桥底的水泥锥,被迫迁往别处,有流浪汉笑着说:“花这个钱修水泥锥,还不如给流浪汉修个房子。”

桥底建锥引发各方对流浪汉关注

桥底建锥引发各方对流浪汉关注

  桥底就是家

  泥地里,流浪者黄来顺拖动着病腿,整理着一袋塑料瓶。在他不远处,老陈睡在木板“床”上,身边是两袋子的饮料瓶。

  在广州大道中与禺东西路交界处的立交桥下,两侧都是绿化带,中间是一片泥地,几名流浪者寄居在此。

  下午1时许,外面天气酷热,阴暗的立交桥下凉爽不少。几名中年男子光着膀子,正围坐在一起打扑克。

  “每天就捡些瓶子,去换个三五元钱,填饱肚子而已。”湖南郴州人老陈就睡在桥底,并在此烧水做饭,这里是他的客厅、厨房和卧室。老陈在这里已经一年多了,每天清晨和傍晚,他就出去捡些饮料瓶,每天都要走上三四个小时,天河、白云、海珠一带他都走过。卖了钱除了吃饭外,他还喜欢买一种5元左右的白酒,晚上独自小酌,“桥下车声太吵了,喝点酒好睡觉”。

  “白天这里看不到流浪者,到了晚上,就有不少。”在中山一立交桥下,小贩老赵也是这样说,白天这些流浪者都去“捡破烂”了。

  很多的流浪者相识于拾荒。55岁的老周与63岁的老杜,在捡垃圾的过程中相识。如今,他们住在三元里地铁站D出口旁的高架桥,唯一的墙壁是人行道上约4米长的铁栏杆。捡来的板凳、拖车、被絮、木架、沙发垫、饮料瓶等都堆在“墙”边,地上铺着一张双人凉席。

  而在海珠区的客村立交等地,也聚集着一些以拾荒为生的流浪者。这些人日出而作,深夜才回来睡下,垃圾堆里的饮料瓶,卖出的几元钱,为他们裹腹。

  不过,住在客村立交桥下的甘肃人老吴说,自己想去捡瓶子,但却有人不让他捡。“他们都是一伙的,说瓶子是他们的。”老吴精神有点不正常,絮絮叨叨地说。他说,自己只能捡些东西回来吃。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