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银行卡用途多:洗钱、诈骗、逃税、行贿受贿
既然记者买到的银行卡是真卡,这些银行卡又是从何而来?一些“卡贩子”告诉记者,他们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获得银行卡:一是从持卡人手中收购其闲置不用的银行卡;二是购买遗失或被盗的个人信息及身份证件,然后去办理银行卡倒卖;三是通过在银行的“内部关系”,满足客户“指定开户人”等特殊要求。
在银行办理一张借记卡仅需10元工本费甚至免费,而在“卡贩子”手中购买一张卡片则要数百元。为何还有不少人愿出高价从“卡贩子”手中购买银行卡呢?这些银行卡买来后又有什么用?
“网上买卖的银行卡为洗钱、诈骗、行贿受贿等犯罪活动开了方便之门。”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教授陈鹏飞表示,“由于开户人与使用人并非同一人,就算使用人用银行卡做了违法的事情,警方也很难通过开户信息找到使用人。”
陈鹏飞说,以行贿受贿为例,假设一个人收受贿赂,若他把钱存在自己的账户上,检察院的人第二天就可能找上门,但如果存在用其他人姓名开办的卡上,就没有这个顾虑了,这样一来,行贿和受贿双方均可实现“匿名”。“此道理同样适用于洗钱和诈骗。”
偷税漏税是购买银行卡的又一用途。在暗访中,多名“卡贩子”告诉记者,每个月都有很多中小企业主购买银行卡,这些人想通过多开账户的方式,将原本一个账户的钱分到几个账户,以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
此外,网店店主也是购买银行卡的一大主力军。一名“卡贩子”说:“新开一家网店往往需要开多个账户来炒作信用,因此很多店主都会在开店初期购买大量的银行卡。”
遏制银行卡非法买卖需多方给力
一些专家表示,银行卡非法买卖不但会滋长灰色暴利,而且也为一些经济犯罪、职务犯罪打开了方便之门。要想剪断银行卡非法买卖利益链,需要公安机关、银行、用户形成合力。
陈鹏飞建议,针对非法买卖银行卡的行为,公安机关应加大监管、打击力度,提高不法分子的违法成本。一方面,公安机关可根据网站上留下的联系方式顺藤摸瓜,重拳出击打击银行卡销售方;另一方面,由于非法买卖银行卡的行为多在网络上进行,公安机关还可以要求相关网站予以配合,对买卖银行卡的相关信息进行屏蔽,从而切断不法分子的销售渠道。
西南政法大学王安白教授表示,银行方面需加强内部管理,肃清内部“蛀虫”,还要加强银行卡办理的相关审核工作,不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用户也要做好自我保护,自觉对销售银行卡的不法行为予以抵制,不要为贪图小便宜而出售自己闲置的银行卡,一旦自己出售的银行卡被用作犯罪活动,这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法律风险。”王安白说。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