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很多家长开始实践,但是却没有收获很好的效果,我陆续收到的问题是这样的:
1.孩子根本就不爱被我提问,只想听故事情节,我一提问就开始烦了。
2.我提问的问题,孩子根本答不出来,我也就不想再继续了。
3.每天的时间很紧张,给孩子读完一本故事,孩子就快睡着了,没有时间再提问了。
以上三条,是比较集中的问题,抛开孩子每天时间有限这点问题不说,在第一和第二两条上,只有家长多动心思,把问题设计的更巧妙一些,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上了套”。
除了家长设计的问题不够巧妙之外,对问题的提问的难易程度没有把握到位,应该是问题的最关键。一个刚开始接触提问式阅读的孩子来说,如果我们抛出超难的问题,超越他们理解上限的问题让孩子进行思考,那么绝对不会得出我们想要的答案。
对孩子来说,想要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跟着我们的节奏,在阅读提问(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的各种提问上,也应该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简单的问题开始,渐渐的深挖,直到孩子习惯并认同阅读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第一阶段:以孩子为兴趣为主导提问
在孩子刚接触阅读提问法时,家长要完完全全的站在孩子的角度进行提问,从他们的视角、他们的出发点、他们在听故事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些行为举止,进行提问。
比如:
1.刚才你笑的那么开心,是什么情节让你那么高兴?
2.这本故事,哪里最打动你?
3.这个故事妈妈/爸爸觉得特别有意思,你能把故事讲给我们听听吗?
4.这个故事中,你有什么疑问/问题?
5.你认为你像故事里的哪个主角?妈妈像哪个?爸爸像哪个?
6.你的小伙伴中谁读过这本书?到学校的时候跟小伙伴交流交流看他们怎么想的?
这是第一个阶段,在提问时,把问题的核心点落在孩子的一些感受上,落在孩子对故事的一些相对粗浅的理解上,落在好玩的情节上,不要让孩子认为这是在提问,而是故事的继续。这样的练习有1-2个月时间(每天每晚进行的基础上,50本绘本)之后,孩子就会渐渐的适应和愿意参与到一起的互动中来。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