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母婴健康>宝宝护理>应该怎样鼓励和引导宝宝学步?家长必看!

应该怎样鼓励和引导宝宝学步?家长必看!

2017年09月28日 11:09阅读次数:524
我家宝宝一岁了,但是还不会走路,现在抱他出去,好多人都问他会走路没,怎么还不会走路,谁谁的孩子一岁就会走路了,每每听到这样的话语,我的心别提有多失落了。

我家宝宝一岁了,但是还不会走路,现在抱他出去,好多人都问他会走路没,怎么还不会走路,谁谁的孩子一岁就会走路了,最近老是听到这些话,说真的,我心里并不着急他会不会走路,通常情况下,孩子在1岁左右就开始会走,最晚不会超过15个月。因为每个孩子的发育能力不同,我们做家长不需要对此做比较。宝宝学会走,一方面下肢肌肉有一定的力量,另一方面需要掌握一定的平衡能力。所以这是因人而异的。另外,对于生性谨慎或常被抱的宝宝来说,走会相对晚点。夏季出生的宝宝会比冬天出生的宝宝走得早,这是因为夏天穿的少,方便练习步行。并不是说走路早的孩子会比走路晚的聪明。

好多朋友都建议我给宝宝买学步车,这样学起步来快点,但是本人倒觉得宝宝学会走路不能操之过急的。虽然宝宝用起学步车,是会走路快点,但是也会存在很多问题,对宝宝不好。把宝宝固定在学步车内,宝宝就失去了运动锻炼的机会。因为学步是需要力气的,而坐在学步车里的孩子需要活动时,可以借助车轮毫不费力地滑行,缺乏真正的自主锻炼婴儿长期用学步车,会出现发育异常:两膝盖内侧突出膨大,两小腿向外撤,两膝关节靠拢时踝关节不能并拢,看上去像“X”形;有的两条小腿向外弯曲,两踝关节关拢时(立正姿势),膝关节不能靠拢而呈“O”形,也就是所谓的“罗圈腿”。宝宝的骨骼中含胶质多、钙质少,骨骼柔软,而学步车的滑动速度过快,宝宝不得不两腿蹬地用力向前走,时间长了,容易使腿部骨骼变弯形成罗圈腿。宝宝发育有自身的规律,与神经、肌肉发育的成熟程度及视力发育密切相关。统计表明,3~13岁儿童中,有10%~30%的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平衡能力差、易摔倒、胆小、内向、手脚笨拙、爱哭等症状,这是儿童大脑发育过程中某些功能不协调所致,医学上称为“感觉统和失调”。感觉统和失调的儿童90%以上不会爬行或爬行时间很短,而爬行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预防感觉统和失调的最佳手段。所以还是让宝宝顺其自然发展吧。

从上个月中开始,我们没有教他站,他自己想要站起来,他就自己练习,他用他自己的方法站起来。他先整个人趴在床上,然后双手着床,双脚蹬地,翘起屁股,用腰力站起来。他每天都很努力练习,刚开始站起来又摔下来,他又自己爬起来练习站立,这个月中,他终于能自己站稳了,并且能站一阵子。前几天,我慢慢的引导他走路,我站在他对面,让他自己学会站着跨出第一步。昨天,我听到宝宝他爸说,说宝宝中午在床上会走两步了。听到这,我知道宝宝快要学会走路了。

那宝宝现在在学习走路的期间,我们要注意那些事项呢?

1保证宝宝的营养均衡,特别是要保证宝宝有足够的钙量摄入。如果在此期间宝宝出现营养不良,会容易出现腿部变形。

2光着脚走路可以促进宝宝脚掌、脚踝、腿部的肌肉发育,所以父母应该多创造条件让宝宝光脚走路,但要注意别让宝宝着凉。

3不要替宝宝“谦虚”:如果有人夸宝宝,你也许会下意识的谦虚几句,说一些宝宝的缺点,这时候就有可能在宝宝的小心灵里播下否定自己的种子。

4宝宝的“罗圈腿”:小宝宝的腿由于收肌力量强,大多小腿有些弯曲,这属于正常的生理弯曲,宝宝到了三四岁以后,胫腓骨延长,小腿就不会那么弯了,不必过虑。

5看着宝宝跌跌撞撞地向你走来,爸妈可不要动不动就去抱住宝宝。我们要用语言、表情、拍手、拥抱鼓励宝宝给宝宝信心,让宝宝不再胆小、勇敢向前迈步,时时给宝宝鼓励就很重要。

6当宝宝不敢向前走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有耐心的对宝宝说:你过来吧、妈妈在这里等着你等言语加上微笑的表情和张开双臂努力迎接宝宝的姿势,让宝宝乐于向你走近。宝宝走到目的地了,要拍拍手表明他做得很好;也可以抱住他再拍拍他,让宝宝感觉到你对他的重要性;还要用言语宝宝,你做得真好、宝宝,你真棒、真是个好宝宝等来激励他;对他微笑,宝宝也会很高兴地笑出声的。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宝宝对自己的行为也会很满意,他还会学着拍手称赞鼓励自己呢。

7身体健康不常生病的宝宝自然发育较快较好,学起走路来也可能比常生病的宝宝快。宝宝一生病,身体虚弱需要休息少活动,当然就会使一些动作滞后。

8让宝宝安全行走行走的宝宝比爬行的宝宝更容易受伤害,膝盖、手肘容易因为身体失重,触地摩擦而挂彩,头部会因为撞击而长出包包,这些部位需要爸妈特别关照。所以,当宝宝开始学走路、爱上走路之后,不要让宝宝远离你的视线;要避开湿滑的地面,注意路上的障碍物;小心家具边边角角的潜在危险;不让宝宝进入厨房;别让抽水马桶成为宝宝爱玩的宝贝;尖锐物品、器具尽量放置到宝宝够不着的地方,药品或细小用品也要妥善藏好;容易拉下的盖布、桌布上不要放置其他物品,以免宝宝将两者同时拉下而被物品砸伤;烫手的食物也不要让宝宝碰到;在宝宝行走之时不要喂他食物,以免呛住喉咙。

9宝宝初学走路时,需要在反复的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如何掌握好重心,这样才能走得更稳,所以家长需要多一些耐心和等待,给宝宝多一些尝试的机会,不要因为宝宝摔了一跤,就心疼得不再让他练习了,也不要在他面前表现出惊慌害怕的表情,以免增加宝宝对学步的恐惧。许多宝宝迟迟不会走路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到了该学步的时候,宝宝仍被父母经常抱着,这样看似很安全的呵护,却剥夺了宝宝行走的权利。其实,家长应该大胆放手,让宝宝去体验,当宝宝摔倒时,给予鼓励,让他更有安全感。

10当宝宝逐渐对身体能平衡控制,只需用一点点外力就能往前走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可以在距离宝宝1米左右的地方,用他喜欢的玩具去引逗他向前迈步,训练多几次后,宝宝便能大胆地独立行走了。

注意:两岁后,纠正宝宝的“八字脚”,在学走路的时候,宝宝的下肢尚未完全发育,脚的力量不够,学步及站立时,双脚便自然地分开以增加稳度来防止跌倒,结果产生了双脚自然分开的走路姿势。随着年龄的增长,动作平衡慢慢变得协调,宝宝这种八字分开的步态也会慢慢改变的,所以,家长不必太过于担心。不过,如果超过两岁了,宝宝的走路姿势仍然是这样,或者是超过1岁半还不会走路时,则应该带宝宝到医院请医生检查一下,以便及早纠正不正确的步态。

宝宝1岁-1岁半学会走路,都算是正常的。如果违背了这一规律,过早地让孩子学站立、行走,很有可能令宝宝的腿变成“X”形或“O”形腿。这是因为1岁以内的宝宝骨质还比较软弱,肌肉组织(尤其是下肢及足部肌群)比较娇嫩,肌力较弱,过早站立行走,足部负荷过重,会对脚造成损伤,严重的影响脚的形成,出现扁平足。再加上刚学走路时姿势会不太正确,使得全身的重量必然会加重脊柱和下肢的负担,在这种垂直重力的持续作用下,时间长了容易使脊柱和下肢变形,容易形成驼背及造成双腿弯曲畸形,甚至形成“X”形或“O”形腿,不仅影响到宝宝以后的形体健美,而且也不利于宝宝的正常生长发育。所以,我们做家长要根据婴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发育情况,适当掌握婴儿的走路时间,切不要操之过急。不能因看到其他同龄宝宝会走路了,便心急地强迫自己家的宝宝也学会走路,而应遵循宝宝的发育规律,先为他(她)做一些学走路前的准备工作,让他轻松学会走路。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