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母婴健康>宝宝护理>生活护理>孩子哭了怎么办?要不要抱?

孩子哭了怎么办?要不要抱?

2018年01月15日 16:47阅读次数:300
孩子哭了该不该抱?有人说不能抱,不能把孩子宠坏;有人说啼哭表明孩子有需要。其实抱还是不抱,需要看孩子的年龄,并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孩子哭了该不该抱?

有人说不能抱,不能把孩子宠坏;

有人说啼哭表明孩子有需要。

其实抱还是不抱,需要看孩子的年龄,并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初为父母的家长最怕的就是孩子哭,孩子一哭,总是让人心慌意乱。直觉反应就是把孩子抱起来哄哄。但有人却说孩子一哭就抱会被宠坏。

到底要怎么对待孩子的哭声?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抱?我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还有我自己当妈妈的亲身体验来说一说,婴幼儿哭了,究竟抱还是不抱,还是有别的一些解决办法,都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啼哭的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篇文章分析的年龄范围是从0-3岁。

婴儿的哭,意义何在?

从进化论和依恋理论来看,哭声是召唤父母照料的信号,大大提高了新生儿的存活率。这一点不但适用于人类,也适用于其他灵长目动物。

哭声不仅是一种信号,同时也是人际沟通系统的一部分。在幼儿会说话前,啼哭还起着与其他人沟通交流的作用,是前语言沟通(prelinguistic communication)的一部分。

贝尔(Bell)和安斯沃兹(Ainsworth)的经典研究发现:0-3个月,如果父母对婴儿的反应及时而得体,这些孩子到8-12个月的时候,比那些父母反应不及时的孩子,哭得更少。而且这些孩子在8-12个月时,其他沟通方式发展得也更好,比如,使用脸部表情、手势、非哭声的发音(non-cry vocalization)和他人沟通。所以,头3个月,父母对孩子哭声反应及时,并能正确判断出孩子的需要,孩子知道不必大声哭来吸引父母,这样反而减少了他们哭泣的次数,促进他们其他交流方式的发展。

通常说到这些,很多妈妈又很焦虑了,是不是孩子一哭就得马上冲过去,过了10秒还没到孩子身边是不是孩子有心理阴影?不是这样的啊,没有任何研究发现,孩子哭了,妈妈必须要几秒钟之内跑过去。

发展心理学强调的是对孩子的需要敏锐地觉察,做出适当的反应。孩子哭了,你的反应不一定就是马上抱,你的反应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抱,可以过去和孩子讲话,唱歌,抚摸他们的皮肤,检查他们的尿布是不是湿了等等。如果不能第一时间赶到,也可以跟他讲话啊:妈妈冲个奶,马上就来咯!关键:这是一个长期的互动模式,父母对孩子的反应需要跟孩子的情绪以及需要合拍。形成这样的互动模式就行了。

所以,哭声的意义是什么: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存活率,还可以作为一种交流手段,建立与他人的关系。

哭声的发展和变化

婴儿的哭声随着年龄,会发生数量的变化,也会发生质量上的变化。

哭声的数量变化

从出生到6个星期,婴儿啼哭次数逐渐达到了高峰,之后逐步下降,到4个月之后就比较稳定。绝大部分正常的婴儿啼哭数量的变化都遵循着相似的模式。

很多妈妈在孩子满月之后,会觉得,怎么回事?孩子越来越爱哭了。然后特别焦虑,觉得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好了。不用担心,这是正常的。你要知道,大部分的婴儿都会经历这个阶段。

你可以找到原因,满足孩子的需要,尝试不同的办法让他舒服些。不过,很多啼哭我们并不知道原因。实在没办法,就让他趴在你的肩上,你抚摸着他的背,让他哭一会儿。有的妈妈说,让孩子坐在车里去兜风,有的妈妈说,抚摸宝宝,总之,自己去找到抚慰孩子的办法。

哭声质量的变化

01真实的信号(0-3个月)

学者们普遍认为0-3个月的啼哭是真实的(诚实的),反映了孩子的生理状况。听到婴儿的哭声,父母虽然不能马上分辨出到底是饿了,还是要换尿布,还是不舒服了,但是,哭声里传递的压力程度反映了孩子当时的不同需要(压力程度的不同,比方说饿了的哭声传递的压力和剧痛的哭声传递的压力不同)。不同压力程度的啼哭声也影响着父母对婴儿哭声的反应速度和方式。

所以,0-3个月的婴儿,还不会利用假装啼哭来达到目的。这是由他们的发展规律所决定了的。父母不需要担心把孩子宠坏。而“哭了不抱,不哭才抱”不但不会减少婴儿啼哭,反而让孩子的需要无法得到及时满足,还影响了婴儿和父母之间最初的依恋和信任。

父母可以怎么做?

1,不会宠坏婴儿。通常认为,6个月之前,家长怎么宠孩子,都不会把他们宠坏,因为那个时候,他们的思维还没有高级到利用假哭来指使别人。

2,稳定有规律的回应有利于孩子建立安全依恋。婴儿通过妈妈迅速、稳定、重复的行为来认识自己和妈妈的关系。这样孩子往往能建立安全依恋感。安全依恋感的建立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将来的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3,不稳定不规律的回应对孩子有伤害。有些父母根据自己的心情来对待孩子:心情好的时候,迅速满足孩子的需要;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忽略他们。还有些父母有意或无意地长时间地忽略孩子的哭声。这些方式都损害了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因为父母给他们的回应不稳定、不规律,导致他们不知道该怎样传达信息和需要才能得到父母的回应。这些孩子反而更容易哭,而且一旦哭了也不容易被安抚下来。

02有意识的沟通信号(3-18个月)

3-7个月,婴儿啼哭的作用开始分化,变得更有互动性,并且会伴有一些姿势(身体语言)。啼哭从无意识逐步变得有意识,作用也从表达变成了沟通。注意,这些改变并不是一夜之间产生的,这些变化是在婴儿和母亲的互动中逐渐产生。而且,大家要注意,婴儿之间也存在着个体差异。

7-9个月,婴儿的认知和情绪飞速发展,啼哭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变得 “有意识”或者“有目的”(intentional)——因为他们慢慢明白哭声所带来的后果。 这个阶段你会发现,婴儿喜欢对着某个特定的人哭。而到了9-12个月,他们更是能够把哭声和一些身体语言结合起来,比如,一边哭一边看向主要照料者,向他们做一些手势等等,来“诉求”他们的需要。啼哭逐渐成为了有指向的社会行为。

12个月以后,孩子的啼哭真正逐步变得有目的了。他们开始知道怎么利用哭声来引起大人的注意,而且通过前半年的练习和声带的发育,他们对哭声的运用更加娴熟,不仅会大哭,还会尖叫,变着调子哭,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通常12个月到18个月之间,孩子在一些社会情景,会有发脾气(temper tantrum)这样的行为。但是18个月之后,如果父母跟他们的互动得体,耐心,发脾气这种现象会大幅下降。

但是一定要注意,婴儿的啼哭是他们和人沟通的一种方式。即使是12月以后,婴儿的啼哭相当一部分也是反应了他们的需要。我说到婴儿的啼哭发生的质量的变化,是指婴儿的啼哭会随着年龄,认知发展,情绪的发展,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随着社会情景而分化(differentiated)。并不表明12月以后婴儿的啼哭全部是有目的的,取代了表示需要的啼哭。这里并不是取代的关系,而是共存,越来越复杂的关系。

父母可以怎么做?

1,主动和孩子一起玩。从6个月起,孩子对周围事物开始产生浓厚的好奇心,手眼协调能力也增强了,对语言的理解也越来越好。当父母发现孩子有了利用哭声来召唤家长的能力,就要注意,尽量做到,能够经常不等他来召唤,就主动和他一起玩。跟他讲话,用他喜欢的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跟他一起玩他喜欢的游戏。如果家长能够安排各种有趣的游戏,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醒着的时候经常有事情可做, 这样他们就不会觉得很无聊,而且经常能保持良好的情绪,不会一天到晚让妈妈抱。而且,当孩子越小的时候,多花时间和他们一起玩,他们就会从学着怎么玩,慢慢过渡到怎么自己玩。当他们1岁多的时候就可以自己稍微玩一会儿,而不会时刻需要人陪。

2,尽量和孩子建立情绪上的良性循环。随着婴儿会爬会走,由于妈妈禁止做危险的事情而表示抗议的哭声越来越多,而且为了表达强烈的情绪,往往是大哭和尖叫。婴儿的啼哭随着自己的生理发展和认知发展,发生了改变。不同的社会情景,他们的啼哭有所不同。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这些变化要有预期和耐心。

父母和孩子的情绪是互相影响的,而且从8个月开始,婴儿逐渐学习到识别消极情绪,知道妈妈生气了。婴儿对情绪的认识逐渐分化,并且自己也常体验到挫折和生气。所以这个阶段,妈妈对孩子要多点耐心,多表达支持和爱,让他常常保持愉悦的心情,减少哭闹

这个阶段,对环境的布置也很重要,考虑到他们活动能力增强,而且好奇心也很强,父母要尽量减少不安全的因素。与其常常禁止孩子不能拉窗帘,不如把窗帘挑向两边,让他够不到。与其不让他们去开拉柜子门,不如用柜子门扣,把一些藏有清洗剂啊药品的柜子门扣住。留几个安全的柜子,几扇门不扣,允许他们玩一玩。如果这也禁止,那也禁止,常常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消极情绪,孩子也容易体验到自己的消极情绪,压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所以,重新布置房间,尽可能少打击孩子的探索积极性,鼓励他们安全探索。

03鼓励用语言表达代替哭声(18-36个月)

18至36个月的孩子语言能力飞速发展,并且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但是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自己情绪的能力还不够。所以尽管有了语言这个沟通工具,很多时候他们还是会用哭闹来表达。

父母可以怎么做?

1,鼓励孩子多用语言表达。幼儿会在和他人沟通不利的时候哭闹,因为他们的心意没有被了解,想要的东西没得到。在孩子会清楚说话之前,可以教他们一些婴儿手语,对于他们和他人的沟通很有帮助,能极大地减少他的挫折感。

3岁的孩子,已经能够说很多话了。他们哭闹时,父母依然可以拥抱他们,但要平静地要求他们好好说话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多做几次,孩子慢慢会知道用语言表达更加有效。

在和同伴交往时,家长也要经常提醒孩子用语言表达。有的孩子想玩别的小朋友手里的玩具,不说,直接上去就拿。这样,最后可能两个人都哭了。这时,也要经常提醒他们用言语表达。经常这样提醒,可以减少孩子们的一些冲突。我家两个孩子我从两三岁就开始提醒,先用嘴巴说。有时候,就用手指一下嘴巴,这是一个暗号,他就知道了。

2,给孩子的玩具要适合年龄。有时候父母看到别人的推荐,觉得什么玩具益智啊,什么玩具高大上啊,跟风买很多玩具。一定要注意,给孩子玩适合他年龄的玩具,这个玩具要适合孩子的认知发展和动作发展。不然的话,孩子玩不好,很容易泄气或者发脾气。

小结:作为父母,要了解婴幼儿的发展规律,他们的哭声,认知,情感,语言等等是怎么发展的。然后再仔细观察自己的孩子,了解自己的孩子有什么特点、个性和兴趣。对于孩子哭了怎么回应,要基于这样的基础,随年龄的不同,情景的不同,家长和孩子的互动也应随之改变。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