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母婴健康>宝宝护理>生活护理>如何改掉孩子睡前的坏习惯

如何改掉孩子睡前的坏习惯

2018年07月23日 15:17阅读次数:0
有些孩子晚上睡觉前有些坏习惯,家长们不知道怎么改掉孩子的坏习惯,那么一个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今天就来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有些孩子晚上睡觉前有些坏习惯,家长们不知道怎么改掉孩子的坏习惯,那么一个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今天就来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前两天写了孩子安抚物的稿子,有很多妈妈留言问,孩子的安抚物是自己,可怎么办?细细看大家的经历,其实这些场景都太熟悉了:有喜欢扯衣领的,有喜欢摸着胳膊、脖子甚至neinei才能睡着的,也有喜欢玩妈妈头发、腋毛的……

说实话,孩子的这些行为,我家也有过的。

Eric两岁多的时候,有段时间和奶奶一起睡了半个月。有一天我在和婆婆聊天,婆婆突然很惆怅地半开玩笑说,“Eric也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要扯着我衣领睡觉,多难受啊,我也动不了,一晚上腰好酸啊,真麻烦。”

“那你为什么不制止呢,Eric这个行为不能默许啊。”我当时很诧异地问婆婆。

婆婆说了很多的担心,比如担心Eric睡不好,试过离开Eric,但一离开就哭;或者想着孩子这样舒服,那就将就一下,就这样子每天都忍下来了,她想的是“孩子可能过一阵子就不喜欢了”。

我很能理解婆婆的这样做的心情,但还是当即就跟婆婆表明,这样一直忍下来的心态是不好的,我说:

妈,这可不行。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但是让人不适的行为,如果我们不提出来,孩子是意识不到的。正因为我们都爱Eric,我们也有责任让Eric明白这个道理。

然后,我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婆婆也很快地调整了和 Eric 的哄睡模式,没多久,Eric 就不再扯着大人衣领睡觉了,婆婆也觉得舒服了,说“幸好和我说了这件事情”。

那对我来说,我很希望借这些机会,让孩子慢慢明白,“相处,得彼此都舒服才行”,这是人与人之间很重要的关系界限。

不要害怕说“不”

我们总是下意识地希望,孩子和我们相处的每一刻都是开心和快乐的,因此我们宁可牺牲自己的感受,为了给孩子换来一片安心,但是这个做法,只是饮鸩止渴。

孩子把妈妈当成了安抚物,来让自己安心,本意上是没有错的。因为在孩子心目中,妈妈是最值得信赖的人。

但是被孩子当成安抚物的我们,真的舒服吗?想到我婆婆当时腰酸背痛忍了半个月睡不好觉就很心疼,如果不是身体真的受不了了,她根本不会和我说。

这样的方式,打破了孩子和我们之间正常的相处的状态,这样的关系也无法持久。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委曲求全,而是彼此尊重。不能是我们明明已经感觉不舒服了,还是一味地给孩子过度的“满足感”。

和孩子说一声“不”,坚定、平静并且告诉孩子自己内心的想法,这并不会打破孩子对我们的信任感,而恰恰是这份坦诚和认真,传递了更深层次的爱,这也是孩子学到的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很重要的一课。

很多时候,我们的孩子并不需要用真空包装的完美世界。他们总是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探索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并且重新建构自己和世界的关系。

孩子需要的是真实,人与人的相处也会有不开心,也会有碰撞,这部分真实,坦诚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核心原则:坦白不适感

孩子的学习探索的行为并不分好坏,无论是摸着妈妈的胳膊,还是扯着衣领,甚至要凑着耳朵边嗅着睡觉,都是孩子在自主入睡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努力。

这份努力我们得看见,因为我们的孩子的确长大了,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安抚的方式入睡。

但面对孩子不妥当的行为,我们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告诉孩子我们的不适感。

◇ 第一步,中止行动,表达感受。

中止行动,指的是停止并结束孩子的动作,无论孩子在进行的是什么动作。

表达感受,可以使用“宝宝,我现在感觉______”的句式,告诉孩子你目前的感受和状态。

比如 Eric 几个月大的时候,吃奶的时候总会咬我,我就会先终止哺乳,我会告诉他,“你咬我,我很痛,所以我没有办法继续给你喂奶了。”

孩子当然根本听不懂,会感到诧异,也会委屈,我也会再次和他坦白说我的困扰:“我想再喂你,但是我很怕痛,所以你不要再咬我好吗,这样子我们就可以继续下去了。”

在问题刚刚萌发的当下,快速地坦白自己的不适感,对我们和孩子来说都是最好的,造成的伤害是最低的,因为不存在反复和拉锯。

但如果孩子已经是维持了一段时间这样的情况,比如我引导婆婆向 Eric 说出扯衣领的不适感时,婆婆下一秒的担心是,“那Eric会很抗拒很难受的,怎么办?”

我说,“语气要温柔,态度要坚定,孩子能听懂你的为难。” 其实成人更怕和孩子拉锯战,当我们和孩子讲道理时,如果孩子大声哭闹抗议,其实大部分情况,败下阵来的都是我们,比如婆婆可能就会直接说,“不哭不哭了,好,这次答应你了,但下次不可以了。”

我就直接摇摇头说跟婆婆说,“妈,这不是温柔的语气,更不是坚定的态度”。

真正的温柔,是愿意以心来交换,坦白地告诉孩子自己的不舒服,愿意传递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而真正的坚定,是我们有决心坚持彼此相处的底线,我不会因为孩子的哭闹而瓦解决心。

我爱你,但我们之间是需要互相尊重的,我们需要一起去解决问题。

我告诉婆婆,“你不要害怕冲突,你需要坦白地告诉孩子你的为难,告诉弟弟, ‘现在我也不知道怎么继续陪你睡觉,因为我怕你扯我衣领’。”

把孩子纳入到和我们一起解决问题的伙伴关系,很多时候,是解决很多亲子问题的重要步骤。

我们时常以为父母的角色是来帮助孩子抵御风雨,但实际上孩子的角色并不是永远都躲在我们身后,被我们无限庇护。

问问孩子,“我不知道怎么继续了”、“我们可以一起想想办法”,都是让孩子从你的身上学到如何做一个有责任、有原则的成年人的,很重要的过程。

◇ 第二步:共同解决,正面关注

当我们愿意把一个问题拿出来和孩子讨论商量时,无形中就表达了我们对孩子的信任,你愿意与孩子分享真诚的感受,也愿意让他们看到你渴望和孩子一起商量并想办法的心意。

具体的做法,可以参照下面的分龄步骤看看:


  • 三岁以下:替代转移法


三岁以下的孩子其实都很合适用替代转移法,这个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包括如,一岁多孩子打人、抓头发等不适当行为。

真实情况是,如果我们当下制止孩子并且告诉孩子不舒服的话,孩子大多会哇哇叫并且一定要抓到为止,这个时候,我引导婆婆递给Eric一个他喜欢小车玩具,告诉他,“我知道你想要一个让你舒服的东西好入睡,你可以试试看你最喜欢的小车玩具”。

使用替代转移法的核心关键,是一定要告诉孩子原由,比如我引导婆婆一边操作一边告诉 Eric ,“因为“扯我的衣领”我很难受,我没有办法继续用这种方式陪伴你入睡。”

但是可以让 Eric 把玩具握在手里,“这也是Eric 最喜欢的小车玩具,不如我们来试试”。

这个方法适合三岁以下的孩子,简单且直接,如果孩子反抗,我们可以持续跟孩子沟通原因,并且提供其他的可选择的方式,直到孩子接受。

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真的没有办法接受,但是有很多新的方法我们可以一起讨论,不行我们就再找,“方法总比问题多,不是吗?”


  • 超过三岁:决策参与法


三岁以上的孩子,自主意识越强,代替法会越来越无效,那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及时把孩子拉进“解决问题的阵营”,引导他参与决策。

比如我会坚定地告诉孩子,“我们一起想想办法,你觉得有什么方法是帮助到你入睡,但是又大家都舒服的呢?”

初运用这个方法的时候,孩子不一定能想出办法,我们需要引导孩子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法,比如我和孩子讨论过让大家都舒服的入睡方式有很多,从听音乐、听歌、讲故事、带上安抚物、抚摸、带眼罩、关灯等,这些都可以是我们尝试的方法,让孩子提出建议。

我和 Joshua 就试过,他在床上,我站在床边,拉开距离之后,我和他数了差不多二三十种方法,然后我告诉他,“人与人之间相处,存在30种左右让大家都舒服的方式,我们为什么不试试呢?”

让孩子参与决策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及时给予孩子正面关注,如果孩子在这个”僵局“中,哪怕前进了一部分,选择了一个方向愿意重新调整,那么接下来我们就需要对孩子的选择,进行鼓励和细化。

有次 Joshua 提出,“那我要听歌!”,这个时候我就会和孩子细化听歌的方式,听多长时间,想听什么歌曲,音量多大,如果超过半个小时还睡不着怎么办等等。

关键是,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在“改变行为”的过程中是有主动意识的。

哪怕孩子有一点的进步,我们都别忘了真诚地感谢孩子啊,“谢谢你的体贴”,这句话其实胜过很多物质的奖励。

当你愿意温柔地看到孩子每一次的进步,以及他所做的每一份努力,孩子就会更愿意地去让自己变得更好。因为我们的孩子,天性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好的。

对我来说,孩子睡前的不适行为,是孩子好奇心的自然举动,和他选择安抚物、听歌、讲故事是一样的。如果方式让我不舒服了,沟通和坦白讨论,往往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把孩子纳入到合作伙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清除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偏见,这也是孩子习得尊重和理解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切忌我们不需要说太多大道理。如果我们赋予了太多的“道理”,其实会偏差了我们引导孩子行为调整的初心。

比如孩子把自己当成了安抚物,容许的时候百般容许,需要制止的时候可能就说:

你这样子做,太羞人了。

没有孩子会像你这样子的!

这个做法太幼稚了,你都要上幼儿园了,我绝对不允许。

这些视角都不是孩子的视角,孩子不仅听不懂,反而会因这些标签而受伤,这都是我们平日里“拉锯战”的原因。

和孩子的沟通,需要我们愿意告诉孩子我们的感受,并且不会对孩子的行为贴上过多的“标签”。我们也愿意一起去解决问题,最后及时肯定孩子,并真诚谢谢孩子的体贴。

这便是给孩子的最大的信任,信任孩子也拥有和我们一起并肩同行的力量。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