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是一门艺术。说话很简单,但是会说话不容易。不过在这之前,我们先学会说话。那么想要让宝宝开口说话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门诊上,有一位爸爸,事业非常成功。
他念书时,连跳三级,全校师生都“听说”过他。
后来,无论是学业还是事业,顺风顺水,已然是人群中“佼佼者”。
他来医院上“家长课堂”,是因为他的女儿,
3岁多了,依然不开口说话。
爸爸很苦恼,平时在家经常对着女儿说话、读绘本,
为什么没有半点长进呢?
当然,这样的结果,和爸爸的“教育”关系很大,
今天主要来讲其中爸爸妈妈容易犯的一个误区:
为什么你不停对宝宝说话,他就是不开口?
怎么才能让宝宝开口说话?
想要知道方法,你就得先了解宝宝说话的发展的三大阶段:
单词句
电报句
完整句
什么是单词句呢?
你可能有这样的经验吧,宝宝指着玩具说“走”,你就知道,宝宝想让你带着玩具和他一起出门玩;看见妈妈出门,大声疾呼“我”,你也知道,他是想让你带他一起出门。
这就是单词句,但照顾宝宝的人能听懂,他所说的话并不仅仅是这个词,可能代表更多的含义,多在宝宝1~1.5岁时出现。
而且,宝宝在说单词句时,一般都有动作和表情,而且光靠词句,你无法理解他的含义,只能依赖情景来猜测,而且,因为词语可能扩张,可能缩小,他所说的词,也不一定是他想表达的词。
所以,这就是考验爸爸妈妈的时候来了,只要你勤加观察,就一定能知道宝宝到底想表达啥哦。
这时候,我们可以多给宝宝准备“词”的卡片,例如“鸡、鸭、鱼、灯、河”等词,让宝宝积累更多词汇哦。而不是直接就开始教宝宝讲整句话,很可能宝宝会“屏蔽”你的语言,即使你讲再多也没有用。
什么是电报句呢?
在宝宝1.5岁到2岁时,就能说出一些类似于电报的句子。
例如,“妈妈奶”—可能就是想要妈妈给奶喝。
电报句也不能通过单独的语法关系理解,也必须加一些场景才能判断。
有位妈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给宝宝买了帽子,宝宝戴在头上,说了一个电报句“我看”,妈妈猜测了半天都不知道表达的什么含义,宝宝都要急出眼泪了,后来爸爸把宝宝带到镜子面前,宝宝才心满意足地笑了。
原来宝宝的“我看”,是代表“我想看我戴着帽子时,镜子里的自己是什么样”。
这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宝宝正确表达,例如上述宝宝,爸爸就可以告诉宝宝,你可以说“我想照镜子”,尽量让宝宝往完整句上发展。
什么是完整句呢?
在单词句和电报句之后,为了增加语言精确性,慢慢宝宝就出现了完整句。
2岁宝宝,大部分都是完整句,3岁宝宝基本都是完整句。
当然,句子从没有修饰的简单句,然后到有修饰的简单句,然后再到复杂句。
例如,刚开始只有主谓句:我回了。
然后就会有主谓宾句:我回家。
比如说,2.5岁宝宝可能说一些有简单修饰的句子,如:我也要回家了。
等到3岁后,宝宝就能使用比较复杂修饰的句子,妈妈说,要吃饭了,我要回家了。
这时候可以给宝宝讲一些优美的童谣,也可以讲有逻辑的故事,让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优美哦~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