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孩子为啥不听话
一是没有听懂成人的话。有些时候,孩子不听话可能是没有听懂,或者他理解的事情和大人的要求不一致。比如2岁半的恬恬,一边答应妈妈一边开心地继续往窗户外面扔纸头。恬恬的笑容说明她很享受撕纸头和欣赏纸头往下飘落的过程,同时她也没有意识到把纸头往外扔是不对的。妈妈要求恬恬不可以把纸头往外扔,在恬恬那里可能只听进去了后面一半:“把纸头往外扔!”
其实,孩子说出的话未必就是我们所理解的意思。比如,贝贝第一天上幼儿园,放学后妈妈见到孩子,着急地问:“亲爱的,今天在幼儿园好玩吗?开心吗?有什么收获可以和妈妈一起分享啊?”那么多的问题一股脑地抛向了3岁的孩子。贝贝不紧不慢地说:“妈妈,我绝望了!”被吓了一跳的妈妈赶紧蹲下来问孩子:“啊?怎么了?为什么绝望了?”贝贝不紧不慢地说:“妈妈你真笨,这都不知道,就是觉得忘记了呗!”
许多时候,孩子说的未必就是大人所理解的;同样,孩子所理解的也未必是大人想让他理解的。不仅如此,孩子天性好玩,可能一个小时之前告诉他的事情现在已经全忘了。
二是生理发展的需求。杜威认为孩子对某件事情表现出来浓厚的兴趣,往往意味着孩子在某个方面的能力需要发展或正在发展。例如,3岁的乐乐喜欢走高低不平的路的现象也经常出现在其他3岁左右的孩子身上,这样的情况一般是出现在能够较为平稳地行走之后,这时候孩子在走高低不平的路的过程中,平衡能力、协调能力便会得到发展。孩子之所以不顾父母的劝阻,专挑坑坑洼洼的路走,可能是孩子生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需要在环境中通过尝试以获得更高的发展。
三是心理发展的需求。埃里克森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研究显示,幼儿期涉及心理发展的两个关键阶段:自主对害羞和怀疑的冲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在这两个阶段,孩子开始学会怎样坚持或放弃,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是孩子开始有自主感并逐步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孩子适应社会规范、形成良好习惯的阶段。随着孩子能力的逐渐发展,孩子便表现出主动探究的行为,开始不断占有周围的资源。孩子对地上落叶和丢进垃圾桶里一张糖纸的坚持,实际上也是孩子心理发展的结果,是孩子去占有资源获得发展的需要,也是证明自身力量的需要。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