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母婴健康>宝宝饮食>生长发育>教师语言对幼儿情感态度形成的影响

教师语言对幼儿情感态度形成的影响

2006年09月25日 08:42阅读次数:186
稳定的情绪、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是有利的,教师的恰当语言能够起到稳定幼儿情绪、激发幼儿积极情感的作用,为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提供良好的心理背景。通常,教
生和保持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教师富有感情的语言,幼儿爱听、乐意听,这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减轻幼儿的认知负担,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能够使幼儿对幼儿园、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动机,也能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自我预期,激发自我成长的动机。

教师的活动指导语可以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兴趣。例如:一位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将幼儿熟悉的物品全部放到一个筐子里,用一块布蒙好。然后,教师将手伸人筐中,摸到一物后,故作神秘地说:“哎呀,我摸到了一样东西,它圆溜溜的、小小的,很光滑,摸上去凉凉的。你们猜猜,这是什么?”用猜谜语创设了一个活跃的活动情境。再例如:一位教师在讲完《蚂蚁飞上天》的故事之后,问幼儿:“如果小蚂蚁想上天旅行,请你帮忙,你有什么好办法呢?”将幼儿置身于故事之中,激发了幼儿创编故事情节的兴趣和愿望。

教师对幼儿问题的回答、对幼儿想法的适当反馈,是对幼儿探索行为的最大支持和保护。例如:一次数学活动中,教师发现,其他幼儿正在按照“数群”进行50以内数的计数游戏:“20里有2个10,5个5个地数要数4次……”只有凡凡小朋友在皱着眉头发呆。教师走过去问:“凡凡,你在想什么?怎么没做游戏?”凡凡一本正经地说:“许老师,我在想能不能3个3个地数。”“是啊,你真能动脑筋呢!可以数数看呀!”在教师的鼓励下,凡凡和其他小朋友开始吃力地3个3个地数10、20、30、40、50,结果发现只有30才能3个3个地整数。活动结束时,教师还表扬了凡凡爱动脑筋。许老师对凡凡主动思考的发现和鼓励,对凡凡后来的探索过程起到了直接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幼儿良好行为规范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教师语言的影响。幼儿尚不能在思维和语言水平上直接理解道德,而只是在感觉和行动上理解道德,因此,教师语言对幼儿的行为规范的养成不是通过说教产生影响的,而是教师的暗示潜移默化发生作用的。例如:李老师在教师节收到了许多包装精美的鲜花和色彩鲜艳的贺卡,多数是家长买来的,李老师只拿起了一张看上去简简单单的贺卡,上面还歪歪扭扭地写了几个字,对大家说:“呀,这张贺卡真漂亮!是王小丫自己动手做的吧,真好!老师最喜欢这样的礼物了。”于是,孩子们一齐用羡慕的眼光看着王小丫。此时,李老师没有直接批评其他幼儿的错误(赠送礼品),但却以表扬王小丫的话暗示大家,“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是送给自己喜欢的人的最好的礼物”。
 


幼儿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波动性,难以保持,业已产生的某种道德行为还需要经过多次和不同形式的正向强化才能逐渐成为幼儿的一种自觉行为。教师及时的言语表扬、鼓励、奖励,对幼儿良好的行为表现会起到加强和促进的作用,及时、恰当的批评、否定等对幼儿不良的行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弱、消除幼儿的不良行为。言语的强化如果配合以表情、动作、实物的强化对幼儿效果会更好,特别是对小班、中班的幼儿。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