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个马拉松,孩子在马拉松的最初,就必须学会自我奔跑。
从一年级开始,他们从来不请老师为孟雨晴补课,父母只给予适当的辅导。他们告诉孩子,在家里,爸爸、妈妈、孩子都有各自的责任,都要唱好自己的角色。如果想当好学生?就自己去定位,去努力,去发展。要什么样的成绩,什么样的未来,想怎么样发展,所有的事情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都由孩子自己来决定。
他们在教育的初始,就让孩子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父母的责任只是引导。
雨晴一二岁开始讲话,待孩子有基本的语言能力后,他就启发孩子,一天至少问三个为什么。他告诉孩子,可以问任何问题,所有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所有身边发生的事情,问出来就要表扬,如果有本事问倒爸爸,问倒了,就有大大的奖励。
就这样,他用自己的方式,通过引导孩子学会观察思考,让他感知学习的乐趣,养成学习的兴趣,也在孩子的心底安装了永不停歇的发动机。或许,这比仅仅陪着孩子写作业,要管用的多,也有效的多。
同样,哈佛毕业的笑笑,他的妈妈燕子也同样坚持这样的理念。她说,人生不是短跑,而是一场持久的比赛。赛的不是上更好的大学,而是人生需要的健康和爱心。即便是拿到名牌大学的毕业证书,不过是在马拉松赛跑中取得了一个相对好的站位而已。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