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到身边很多国内来的华裔妈妈们,为了让孩子不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一直非常辛苦地陪读着,让孩子承受着重压,也让自己始终处于紧张的状态。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这样,她希望孩子既要跑起来,也要有足够的能量坚持下去。
这样的理念,让燕子对孩子教育一直立足于长远,一直落脚于孩子全面健康的成长。孩子上学了,他们放弃了离家不远,入名校率特别高的私立高中,让孩子上了自己小区的公立学校。笑笑学习期间,燕子从来没有过问过孩子的考试成绩。她一直认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或许有人会说,你介绍的是哈佛爸爸妈妈,他们的孩子个个聪明,当然不用陪伴。我们的孩子没有那样高的智商,也没有那样好的自觉性,我们不陪,她(他)的成绩就会一落千丈。
孰不知,这正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永远的陪伴,就不会有真正的独立。不会去启发孩子的思考和兴趣,孩子就永远缺乏自我前进的动力。
当然,在这里,我们不排除孩子智力因素的差异,但是人类的智商呈现正态分布,就是两头小,中间大。大部分人的智商都集中在80—120之间,人与人的智商差距不是很大,真正的差异就在于后天大脑的开发和引领。大脑的潜能无限,或许正是由于每个父母挖掘方式和引领方式的差距,才造成结果的天壤之别。
谁就敢肯定自己的孩子一定就没有上名校的智商!?真正差异的或许是父母的智慧和用心。也许两个哈佛父母辅导孩子的例子,我们不能照搬照抄,但他们教育孩子的理念一定会对我们有所启迪。
教育的本质不是涂抹,而是发现。真正的教育,就是让孩子成为自己。每个孩子都有潜藏在身体里的心灵密码,父母要做的,就是给予合适的环境,给予恰当的引领,等待孩子的天赋发芽,让他学会自我成长。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