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奶粉品牌奶粉排行榜奶粉最新事件奶粉知识
  • 重振国产奶粉的根本之道
    重振国产奶粉的根本之道

      恒天然奶粉“肉毒杆菌污染”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最终却被证明只是虚惊一场。新西兰初级产业部8月28日发布声明称,由新西兰政府委托进行的后续独立检测确认,恒天然浓缩乳清蛋白原料以及包括婴幼儿奶粉在内的使用该原料的产品均不含肉毒杆菌,而是与之相似的梭状芽孢杆菌。而此前一天,上海市质监局也发布了对多美滋预防性召回的14个批次产品相同的检测结果:均未检出肉毒杆菌和肉毒毒素。   出现如此不可思议的逆转,这样的食品安全危机堪称乌龙。恒天然集团方面透露,他们在发出预防性召回之前曾委托检测机构对相关样品进行检测,表明相关乳清蛋白粉存在肉毒杆菌,继而发出潜在风险预警。恒天然首席执行官西奥·史毕根思的原话是,当时基于“我们反馈的检测结果,我们别无选择,必须立即向监管机构汇报,并与客户一起发起全球预防性召回”。从已经透露的信息看,恒天然在发起预防

    标签:国产奶粉
  • 国内奶粉行业兼并重组整合大戏将开锣
    国内奶粉行业兼并重组整合大戏将开锣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以“兼并重组”为核心的婴幼儿奶业“治理整顿”正在逼近实质性阶段。记者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完成《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的编制工作,并上报国务院等待批准。这是《方案》的第二次上报。《方案》提出对主动退出的不合规企业实施奖励。业内人士测算,上述待批《方案》中涉及乳粉企业兼并重组的各类扶持资金额度,将超过300亿元人民币。   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细则即将出台,在一系列税收、财政、金融、融资等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之下,国内奶粉行业势必上演更多兼并重组好戏,当前的行业优势骨干企业将会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目前全国有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127家,年产量约60万吨,但年产量在3万吨以上的企业仅有3家。从国内市场看,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品牌近500个,但高端产品市场国产品牌份额仅占20%到25

    标签:国产奶粉
  • 国产奶现“涨价潮”被指不智 因洋奶粉风波窃喜
    国产奶现“涨价潮”被指不智 因洋奶粉风波窃喜

      洋乳企最近连连踩入垄断“雷区”,纷纷以降价求轻判,而国内乳企却迎来一波“涨价潮”。销售终端反馈的信息是:蒙牛和伊利的部分产品不约而同地提价,涨幅在5%至17%之间。此外,“旺旺”品牌的牛奶出货价也上涨约10%。有分析人士指出,成本上涨以及生鲜乳供应偏紧是推动国产奶价格上涨的原因。   国产奶的“涨价潮”固然与成本上涨、奶源偏紧有关,但显然也与洋乳企最近的“遭遇”有关。8月初,国家发改委对多家洋乳企实施反垄断处罚,与此同时,头号洋乳企恒天然爆出质量问题。这两件事难免让一些国内乳企暗自窃喜甚至扬眉吐气,感觉机会终于来了——洋乳企照样会出问题,“洋奶粉崇拜”该歇菜了,国产奶的春天来到了,一些消费者势必转而选择国产奶,此时不涨

  • 杨忠阳:重振国产奶粉信心正当其时
    杨忠阳:重振国产奶粉信心正当其时

      日前,伊利集团在呼和浩特市金海生产基地举办了一场名为“同是父母心,见证好品质”的奶粉品质见证之旅,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众所周知,2008年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引发连锁反应,由于国内主要乳制品生产企业不同程度地卷入其中,极大动摇了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尽管在国家高度重视下,近年来,各级监管部门对国产奶粉生产、销售过程采取了一系列更为严格的监管措施,各大奶粉企业在奶源把控、加工技术和检验检测等环节也进行了较大程度改进和提升。然而,一个尴尬的现实是,时至今日国人对国产奶粉并不买账,不少消费者宁可冒险从香港抢购“洋奶粉”,也不愿买国产奶粉。   其实,消费者对于国产奶粉的不信任,并不只是简单地源于其产品质量以及安全性方面的问题,更在于对企业生产、检测、销售等过程和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知情权得不到有效保障。继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国产奶粉接二连三

  • 北京市消协称内地与香港奶粉质量相当
    北京市消协称内地与香港奶粉质量相当

      近日,北京市消协召开发布会,公布了对在北京和香港市场销售的国产、进口品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内地与香港的婴儿配方奶粉质量不分伯仲,不过销售价格差异较大,与实际品质不成正比。此次消协以普通消费者身份分别从北京和香港市场购买,涉及伊利、蒙牛、惠氏、雅培等11个品牌15种样品,并委托农业部乳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做质量指标测试。结果显示,15种样品所有项目均符合国家标准,没有显著性差异。北京市消协指出,15种奶粉的销售价格相差较大,但价格没有反映出产品内在品质的差别,消费者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理性选购婴儿配方奶粉。   点评:北京消协发布这一试验结果,是想告诉人们,内地销售的婴儿配方奶粉并不会因地区差异而使品质降低,大家不必舍近求远,跑到香港拖奶粉。但一次比较试验,可能很难撼动消费者心中“洋奶粉”更好的固有思维。

    标签:国产奶粉
  • 国产奶粉兼并重组也要尊重市场
    国产奶粉兼并重组也要尊重市场

      观察家   国产奶粉行业兼并重组有其必要性,但也要摆脱政府过度干预的路径依赖,不搞“拉郎配”,充分尊重市场。   据中国之声报道,工信部编制完成《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并上报国务院等待批复。方案提出,力争五年后,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企业总数整合到50家左右,前十家国内品牌企业行业集中度超过80%。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朱宏任表示,企业兼并重组势在必行。   前段时间,蒙牛并购雅士利打响了国产奶粉行业兼并重组的第一枪。如果,工信部的方案获得通过,可以预见的是,国内奶粉行业格局将迎来一轮大洗牌。   国产奶粉行业兼并重组有其必要性。通过兼并重组可以加强资源整合,提高经营效益,做大企业也有助于有关标准的推行和管理的规范,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要搞好国产奶粉行业,推动行业的兼并重组,还需注意不要进行行政干预和拉郎配,充分尊重市场。   兼并重

    标签:国产奶粉
  • 李鸿文:国产奶粉与其争名不如争气
    李鸿文:国产奶粉与其争名不如争气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14日发布婴儿配方奶粉(1段)比较试验结果,无论是从国内购买的国产奶粉、进口奶粉,还是从香港购买的进口奶粉,测试项目均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而且质量水平相当,不分伯仲。这是一条好消息。在恒天然事件尚未烟消云散之际,可以缓解公众焦虑,树立消费者对奶粉市场的信心。   虽然看不懂那些复杂的数据和化学元素,但个人觉得北京消协发布的试验结果基本可信:一、采样取样涵盖了奶粉市场上11个主流品牌的15种样品,有一定代表性;二、委托检测的机构是农业部乳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该中心曾经在三聚氰胺事件中对三鹿奶粉进行检测,具有相当的权威性;三、检测项目多达59种,能检测的项目全都检测了。   自三聚氰胺事件后,国产奶粉一直面临消费者的信任危机。这其中,有个别唯利是图的奶企的责任,有监管的失职,也有信息不对称的因素。尽管事件发生后企业和政府部门作出了很多努力,一些乳业方面的专家也在媒体上

    标签:国产奶粉
  • 洋奶粉出事接二连三  国产奶粉春天何时到来
    洋奶粉出事接二连三 国产奶粉春天何时到来

      “洋奶粉”接二连三后,很多妈妈选购奶粉的时候迷失了方向,不知道什么奶粉好。在洋奶粉接二连三出事之后,国产奶粉会否借此迎来其崭新的发展面貌和市场环境?专家表示,洋奶粉此次虽然遭到较大打击,但若要借此一下子迎来国产奶粉的春天,也并不是那么乐观。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集团“毒奶粉”事件的波及范围越来越广,娃哈哈、可口可乐、多美滋、可瑞康、雅培、牛栏等多家企业深陷奶粉安全问题。在洋奶粉接二连三出事之后,国产奶粉会否借此迎来其崭新的发展面貌和市场环境?   洋奶粉出事接二连三   “洋奶粉”出事后,张女士愁了:“我现在真的没方向了,不知道什么奶粉安全。”这位年轻的妈妈对记者抱怨说。《金融投资报》记者走访了成都一些超市、母婴店,发现店员和老板基本都是三缄其口。记者以购买为名向

    标签:国产奶粉
  • “毒洋奶粉”事件冲击中国社会 舆论期待国货自强
    “毒洋奶粉”事件冲击中国社会 舆论期待国货自强

      “奶粉安全在中国是个格外敏感的话题”,“德国之声”网站6日刊出的文章称,中国父母在三聚氰胺事件后对国内奶粉质量安全极端不信任,纷纷抢购外国奶粉,诸如德国美乐宝奶粉公司等品牌大受欢迎。美乐宝虽然注意到奶粉需求量的激增,但却表示,为了在提升产品数量时对品质严格把关,无法立即增加新生产线。美乐宝公司此前曾表示,目前正让一条新生产线投入生产,但到机器正常运转还需一段时间,因为寻找合格供货商以及后续的审核及监督都相当耗时费工。   在这则很像替德国奶粉公司做广告的报道背后,是一个令中国人尴尬的事实:中国人对国产奶粉信心不足。美国彭博社6日报道称,恒天然“毒奶粉”事件是对中国消费者担忧食品安全的最新打击,使他们更加悲观。有专家称,整个中国奶粉行业存在系统性问题。今年,中国对婴儿配方奶粉的定价进行了调查,并促使达能、雀巢等公司

  • 恒天然事件引发中国企业三大反思
    恒天然事件引发中国企业三大反思

      在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集团4日发布消息称在三批次浓缩乳清蛋白中检出肉毒杆菌后,昨日,恒天然集团首席执行官西奥·史毕根斯在北京召开的发布会上多次致歉中国消费者,并表示,全部问题产品将在48小时内召回。对此,笔者认为,虽然此次事件严重挫伤了中国消费者对洋奶粉的信任,但是,古语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恒天然这种知错能自纠、勇于担当的行为值得国内企业借鉴。   食品安全事故不可能绝对避免,每年世界各地都要发生多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以乳制品安全事件为例,近年来就发生过:2000年日本最大奶制品企业雪印公司特大污染事件,2002年丹麦产荷兰“多美滋”奶粉受微小金属颗粒和润滑油污染事件,2002年美国雅培婴儿奶粉事件,2005年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事件,2006年美国Gentilease婴儿奶粉含金属颗粒超标事件,2008年中国三

  • 洋奶粉出事了 国内乳企先别偷着乐字号
    洋奶粉出事了 国内乳企先别偷着乐字号

      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奶粉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社会焦点,而且这次涉及面之广,不但令妈妈们寝食难安,很多爱喝饮料的成年人也担心不已。业内人士看来,由于对国产奶粉不信任,很多中国消费者开始盲目信任洋品牌,而这次洋奶粉出事也是给中国消费者敲响警钟。“出事的不只是国产奶粉,洋奶粉也不是100%保险(放心保)的。”业内人士表示,消费者不会太理智认为只是某个批次的问题,他们会因此不再信赖这个品牌了。(8月5日现代快报)   新西兰奶粉肉毒杆菌事件愈演愈烈。这时候不少国内乳企大佬恐怕已经乐不可支了。不过,大佬们不要高兴得太早。这次洋奶粉出事,其实也牵连了很多国内企业。昨天,国家质检总局初步确定4家中国境内进口商进口了可能受肉毒杆菌污染的新西兰恒天然集团产品,涉及娃哈哈、多美滋,可口可乐也被牵涉其中。相关企业已陆续发布召回公告。   事实上,这次出事的新西兰乳企恒天然集团,和国内的

    标签:国产奶粉
  • 国产奶粉:重塑国产奶粉新形象
    国产奶粉:重塑国产奶粉新形象

      洋奶粉在降价问题的处理上“口号”大于行动。   快一岁的小柠檬即将面临“断奶”,因为妈妈要工作,而且母乳的营养在哺乳后期会逐渐下降,需用奶粉开始逐步替代母乳喂养。孩子的爸爸提前在德国买了 (aptamil)爱他美奶粉,一罐10欧元(人民币100元左右),而这款奶粉0—1岁段国内售价却在379—395元之间。   自国家发改委近期对多个进口品牌奶粉进行价格反垄断调查后,不少进口品牌奶粉声明不同程度的进行降价。到底实际降价幅度多大,记者对成都一些主要商场、超市和母婴店进行了走访。   从走访时获得的反馈来看,婴幼儿奶粉降价像是雷声大雨点小,欠缺兑现承诺的诚意。有经销商告诉记者,部分品牌对经销商的策略是先抬高出货价格再进行降价,消费者最终并未得到真正的实惠,而各经销商在这次事件中一直非常被动。 &n

    标签:国产奶粉
  • 洋奶粉降价加剧竞争 国产品牌崛起需过“监管标准”关
    洋奶粉降价加剧竞争 国产品牌崛起需过“监管标准”关

      据经济之声报道,尽管国家发改委对奶粉价格的反垄断调查仍在进行中,部分洋奶粉已把受影响的“账单”计算出来。26日,国内占有率第一的美赞臣表示,预计今年减收3000万美元。连同惠氏、多美滋声言的数亿元“让利”,进口奶企或因此“少赚”超10亿元。   多美滋公共关系经理王慧颖表示,他们已经开始回馈消费者的降价行动。   王慧颖:我们已经于7月9号开始正式降价了,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二十(降幅),我们也是为了给消费者带来更多利益。   据了解,包括多美滋、美素佳儿、惠氏等洋奶粉已经在本月初开始降价,降幅在5%到20%不等。广东乳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分析说,对于这些洋奶粉企业之所以降价,主要有两个“得罪不起”。   王丁棉:第一个,最怕得罪的是政府,反垄断调查你不表态,对着干,就严重处罚你。第二个,

  • 国产奶粉穿上“洋装”躲到网上卖
    国产奶粉穿上“洋装”躲到网上卖

      晨报讯 昨天,上海市食安办通报,上海近日查处一起伪造证明、生产经营仿冒进口婴幼儿奶粉案件。本市有关监管部门对涉案企业和主要涉案人员启动了“黑名单”程序。   今年1-6月,本市食品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为95.4%,主要食品抽检合格率为96.1%。集体性食物中毒事故报告5起、126人,无发生死亡事件。   经查,上海锐可营养食品有限公司为一家贸易型食品企业,通过合法进口部分奶粉获取2份进口奶粉《卫生证书》,伪造23份进口奶粉《卫生证书》。上海锐可公司法定代表人熊某在江西注册的麦高营养食品公司从内蒙古、黑龙江等地购进国产奶粉,再非法生产加工仿冒为进口奶粉,并主要通过网络销售。麦高营养食品公司并无婴幼儿奶粉生产资质。目前,熊某等20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归案,其中9人被批捕,涉案公司已被查封,生产加工的库存商品已全部封存。市场上的仿冒产品已下架封存。   涉案企业为

  • 上海锐可购国产奶粉 穿上“洋装”网上销售
    上海锐可购国产奶粉 穿上“洋装”网上销售

      昨天,上海市食安办通报,上海近日查处一起伪造证明、生产经营仿冒进口婴幼儿奶粉案件。本市有关监管部门对涉案企业和主要涉案人员启动了“黑名单”程序。   今年1-6月,本市食品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为95.4%,主要食品抽检合格率为96.1%。集体性食物中毒事故报告5起、126人,无发生死亡事件。   经查,上海锐可营养食品有限公司为一家贸易型食品企业,通过合法进口部分奶粉获取2份进口奶粉《卫生证书》,伪造23份进口奶粉《卫生证书》。上海锐可公司法定代表人熊某在江西注册的麦高营养食品公司从内蒙古、黑龙江等地购进国产奶粉,再非法生产加工仿冒为进口奶粉,并主要通过网络销售。麦高营养食品公司并无婴幼儿奶粉生产资质。目前,熊某等20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归案,其中9人被批捕,涉案公司已被查封,生产加工的库存商品已全部封存。市场上的仿冒产品已下架封存。   涉案企业为上海锐可

    标签:国产奶粉
  • 重组不是国产奶粉的救赎之路字号
    重组不是国产奶粉的救赎之路字号

      23日,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官员向媒体透露,乳业兼并重组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已制定完成,细则包括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扶持建设大型乳企也将是政策重点。据悉,这是继此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进一步的细化落实的文件。业内人士认为,该细则实施后,将会使国内现有的乳企大规模被淘汰,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最终市场可能将留下五六十家大型乳企。(7月24日《南方日报》)   不可否认,由于我国乳制品行业的门槛较低,导致乳制品企业数量较多,除了蒙牛、伊利、光明等行业巨头之外,各地还有大量小乳制品企业。尤其是在液态奶领域,竞争相当激烈,此起披伏的价格战和广告战,既消耗了乳制品企业的大量不必要成本,也进一步降低了行业整体利润,导致国产奶粉问题丛生,结果在与洋奶粉的竞争中一蹶不振。从这个角度说,进行乳业重组,确实可以消除很多问题,至少能提升乳制品企业的利润,

    标签:国产奶粉
  • 奶业兼并重组细则8月将出台 国产乳业重新崛起
    奶业兼并重组细则8月将出台 国产乳业重新崛起

      盼望着,盼望着,婴幼儿奶粉行业兼并重组细则即将出台了。据相关媒体报道,促进乳业兼并重组方案细则已经制定完成,将于本周内上报国务院,批准后预计8月份公布。另据悉,此次细则内容包括税收、资金、并购贷款等方面的政策支持。6月份国家提升奶粉行业集中度的政策一出,国内几大国产品牌股价应声而涨,相信今天婴幼儿奶粉板块的表现也将不俗。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指出,国家推动奶粉行业兼并重组根本目的在于重塑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因此一切扶持措施都将围绕这一根本目的而制定。兼并重组细则中行业门槛的设定自是不可缺少的,因为行业门槛可以推动企业自行退出,为优势企业的兼并重组创造条件。此前,食药监管总局等9大部委对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的奶源、生产等方面予以规定,是婴幼儿奶粉行业门槛的雏形。相信此次细则中企业规模、奶源数量和质量、运输等标准都将量化,更具操作性。   资金方面的支持自不言而喻,因为收

  • 不要妖魔化国产婴幼儿奶粉
    不要妖魔化国产婴幼儿奶粉

      “三聚氰胺”事件,曾让国人对国产婴幼儿奶粉的信任一度跌到谷底,许多父母不惜成本用各种途径去海外“背奶”。几年过去,状况好转不多。前不久一家海外媒体曝出在国产婴幼儿奶粉中检测出天然反式脂肪酸,又让一些奶爸奶妈们受惊不少。国产奶粉难道真的如此“不堪一喝”吗?   国家标准不低于国际标准   2013年5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提升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质量和安全性作出了全面具体的要求和部署。 关于这次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与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听到了这样一种议论:政府如此重视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质量,正好证明国产奶粉有问题。他说这是老百姓对国产奶制品不信任的表现,看起来政府在这个问题上还需要增加透明度。   那么,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标准和国际标准接上轨了吗?   对此,国家卫计委食品司副司长陈锐给

    标签:国产奶粉
  • 面对贴牌洋奶粉乱象 国产奶粉
    面对贴牌洋奶粉乱象 国产奶粉"短板"在哪

      最近几年,因为国产奶粉自己犯的错误,使得国内的父母对国外奶粉的追捧更加明确,甚至导致香港特区政府颁布奶粉限购令,可看出,国民对国内的奶粉安全已失去信心。据《奶粉行业报告》部分数据显示,2013年一季度,我国进口奶粉高达24万吨,同比增长23.72%。反观中国奶粉出口,2013年1月,中国奶粉出口为818吨,同比下滑22%。   为了让国产奶粉业走出困境,九部委联手出重拳整治婴幼儿乳粉。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工信部、农业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决定,对婴幼儿配方乳粉参照药品管理办法严格管理,禁止以委托、贴牌、分装方式生产,试行药店专柜销售。   业内人士认为,该意见将改善国内奶粉龙头企业的竞争环境,但能否让国产奶粉"东山再起",仍有待观察。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另外,政府需出台更为细致可

    标签:国产奶粉
  • 伊利奶粉敞开工厂大门 见证国产奶粉好品质
    伊利奶粉敞开工厂大门 见证国产奶粉好品质

      近日,伊利奶粉工厂正在做一件“敞开心扉”的大动作。邀请包括各级媒体、网络意见领袖、母婴健康专家在内的近百名专业人士参观工厂,展示真实的奶粉生产过程,接受媒体及消费者的监督。   众所周知,婴幼儿奶粉的质量安全,一直以来都是各级政府、奶粉企业和消费者格外关注的问题,而在不久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婴幼儿奶粉的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受瞩目的,是按照严格的药品管理办法监管婴幼儿奶粉质量,采用电子监管码等手段,做到全程可追溯的提法。   事实上,许多国产品牌奶粉企业都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给予了格外的重视。伊利金海生产基地,是全球领先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样板工厂。该工厂全过程实现了自动化,并采用了国际最先进的全自动精准配料系统、膜过滤常温除菌技术,包装车间是按药品的GMP标准进行设计,这里安装了中央洁净空调系统,有效地防止了污染现象的发生。 伊利奶粉敞开工厂大门

    标签:国产奶粉

相关百科

更多>

相关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