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母婴健康>宝宝护理>宝宝呵护>婴幼儿牙齿的发育及基本护理,宝妈该如何做?

婴幼儿牙齿的发育及基本护理,宝妈该如何做?

2018年05月14日 15:45阅读次数:944
婴幼儿牙齿发育过程,宝妈清楚吗?婴幼儿牙齿护理细节,宝妈做到位了吗?人类是二生齿类动物,人类牙齿的发育从胚胎第6周乳牙胚开始发生,到第3磨牙牙根发育完成,整个过程经历大约20年的时间。

婴幼儿牙齿发育过程,宝妈清楚吗?婴幼儿牙齿护理细节,宝妈做到位了吗?人类是二生齿类动物,人类牙齿的发育从胚胎第6周乳牙胚开始发生,到第3磨牙牙根发育完成,整个过程经历大约20年的时间。

人类是二生齿类动物,人类牙齿的发育从胚胎第6周乳牙胚开始发生,到第3磨牙牙根发育完成,整个过程经历大约20年的时间。

孩子出生时,口腔内没有牙齿,出生后约6个月,乳中切牙开始萌出,最后萌出的是第二乳磨牙,约在2岁半萌出。

牙齿萌出时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可由于以下3种原因造成:

1.遗传因素如种族、性别等,正常情况下,女孩比男孩牙齿钙化、萌出的时间早。

2.环境因素的影响更为普遍,如气温、疾病等。一般来说,寒冷地区的儿童比温热地区的牙齿萌出迟。

3.营养状况营养良好,身高、体重较高的儿童比营养差,身高、体重较低的儿童牙齿萌出早。

所以有的孩子牙齿萌出偏早、有的孩子偏晚,但只要在个体差异的范围内,就是正常的。也会存在有个别牙齿的萌出顺序颠倒的现象,但最终并不影响牙齿的排列,无需处理。

长牙时的六种症状

2种正常反应

1.咬东西牙齿萌出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无任何不适,但在乳牙萌出时,小儿喜欢咬东西,如哺乳时咬奶头,或将手指放入口内等。这时可给小儿一个能咬的玩具,让孩子咬玩具以便刺激牙龈,使牙齿穿透龈黏膜顺利萌出。

2.流涎牙齿萌出时刺激三叉神经,引起唾液分泌量增加。由于小儿还没有吞咽大量唾液的习惯,口腔又浅,唾液往往流到口外,形成所谓的“生理性流涎”。这种现象一般随年龄增长而自然消失。

可能出现的4种异常

1.乳牙早萌---诞生牙和新生牙

孩子出生时就有牙齿萌出,称为“诞生牙”。出生后1个月内,就有乳牙萌出,称为“新生牙”。诞生牙和新生牙多见于下颌乳中切牙。这些牙齿多数没有牙根或牙根短小,有的极度松动。由于诞生牙和新生牙有影响婴儿哺乳及脱落后被婴儿吸入气管的危险,所以常常被拔除。如果诞生牙和新生牙不松动或松动不明显,在吮乳时,由于下切牙对舌系带的摩擦造成舌系带的创伤性溃疡。在此情况下,可以改变喂养方式,用汤匙喂养、调磨或拔除患牙。

早萌乳牙应与上皮珠鉴别。

上皮珠

上皮珠是新生儿牙槽黏膜上出现的角质珠,是类似牙齿的白色球状物,米粒大小,可出现一个、数个至数十个。上皮珠是牙板上皮剩余所形成的角化物,并非真正的牙齿,可自行脱落,非牙齿的过早萌出。

2.乳牙萌出过迟

婴儿出生后1年内,萌出第一颗乳牙,均属正常范围。如果超过1周岁,甚至1岁半后仍未见第一颗乳牙萌出;超过3周岁乳牙尚未全部萌出为乳牙迟萌。此时需查找原因,排除是否有“无牙畸形”。个别乳牙萌出过迟较少见,全口或多数乳牙萌出过迟或萌出困难多与全身因素有关。如佝偻病、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营养缺乏等,佝偻病患儿的乳牙能迟至出生后14~15个月才开始萌出,并往往伴有牙齿发育缺陷。遇到这种异常情况,应进行临床咨询。

3.萌出性龈炎

是乳牙萌出时常见的暂时性牙龈炎。沿牙冠的牙龈组织充血,但无明显的自觉症状,随着牙齿的萌出而渐渐自愈。萌出性龈炎多是由于牙齿萌出时,牙龈常有异样感,使孩子用手指、玩具等触摸或咬嚼,导致牙龈黏膜擦伤。

4.萌出性囊肿

乳牙萌出前,临床上有时可见覆盖牙的黏膜局部肿胀,呈青紫色,内含组织液和血液,有萌出性囊肿之称。一般不会影响牙齿的萌出,若萌出受阻,则需去除部分组织,使牙冠外露。乳牙萌出过程中,如果确实出现了一些异常情况,建议家长进行临床专科咨询。

新牙长出了,很多人认为乳牙会自动脱落,健不健康、美不美观无所谓。其实不然,乳牙的钙化程度低,不太坚固,如果幼儿时期护理不当,就容易患龋齿。一旦宝宝有龋齿,他的咀嚼功能和消化功能自然容易受到影响,胃肠道无法更好地吸收营养,宝宝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另外,宝宝的乳牙不健康,口腔卫生不能得到保证,对日后恒牙的生长也是会有影响的。所以,孩子以后“牙口”好不好,还要看幼儿时期牙齿的护理。

口腔清洁,从出生开始

第一步

无论宝宝吃母乳还是奶粉,若“饭后”不漱口,残留的奶就会在口腔里发酵,滋生细菌,从而影响口腔健康。生长环境不好,萌出的乳牙固然会不健康。所以,从宝宝出生开始,妈妈就要注意宝宝的口腔清洁,每次进食后,要喂宝宝些白开水,将附在口腔黏膜上的残留食物冲掉。又或者用纱布蘸点水,给宝宝抹抹上下颚、牙龈和小舌头,这样既清洁口腔、刺激牙床,又可以促使乳牙萌出。

第二步

宝宝乳牙萌出后,更应该做好乳牙的护理。首先应该逐渐戒掉夜奶,因为晚上宝宝吃奶后不便给他清洁口腔,而晚上又恰好是细菌偷偷繁殖的好时机,夜奶不断,宝宝很容易得蛀牙

第三步

宝宝到一岁半左右,臼齿会慢慢长出。臼齿咬合面比较大,又容易积聚食物残渣,光是清水漱口和抹牙齿已经不能满足清洁口腔的需求了,这时妈妈就要教宝宝早晚刷牙了。刷牙时,对牙齿的里面、外面、咬合面,依序将乳牙清洁干净。

牙好不好,还是习惯说了算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喂养要定时定量: 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加强胃肠道消化功能,消化好、吸收好,孩子的牙齿生长才能更健康,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2. 克服偏食习惯,保证营养均衡: 及时给宝宝添加辅食,纠正宝宝偏食的坏习惯,保证宝宝摄取的营养足够、均衡,以保证牙齿的正常结构、形态以及提高牙齿对齿病的抵抗力。另外,宝宝乳牙萌出时应注意补充钙、磷、维生素C等营养元素,这样可以促进宝宝牙齿的发育和钙化,保证牙周组织的健康,减少牙齿病变的可能。

3.不要吃过多的甜食,尤其是晚上入睡前不能吃糖。因为糖滞留在口腔内,为细菌的繁殖提供了养料。同时糖在酶的作用下产生酸,使牙齿受到腐蚀,容易患龋齿和牙周病。不要太多黏食,要小心黏黏的食物,例如蜂蜜、奶酪等,会黏在牙齿上。不要太多的酸性食物,酸性物质来自柠檬、水果汁还有运动饮料,以及果味的口香糖。酸性物质对牙齿的伤害和糖分是一样的。因此,在享用完酸味道的食品后,不要立即刷牙,因为这样会把软化的牙釉刷走。等一小段时间,就没有这样的危险了。

4.养成正确的吃奶姿势: 有些宝宝吃奶的时候,会因为姿势不正确或奶瓶的位置不当,而形成下颌前突或后缩。长期如此,会导致宝宝的牙齿和颌骨畸形,不但会影响宝宝的容貌,还会影响咀嚼功能的发展。宝宝吃奶的时候,最佳姿势是半卧位,奶瓶与口唇呈90度角,同时奶嘴不压迫上下唇。

5.让牙齿做做运动:出牙期的宝宝特别喜欢咬人或者啃咬硬的东西,这是因为乳牙长出要挤压周边,从而让牙龈组织感到痒痛。这时妈妈可以让宝宝咀嚼一些较硬的东西,例如饼干、烤面包片、苹果片、胡萝卜片等,一方面缓解牙龈的不适,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咀嚼肌,促进牙齿和颌骨的发育。

改正不良行为习惯

1.戒奶瓶,早用杯子:有些宝宝喜欢长时间吸吮空奶瓶,或是含着奶瓶睡觉,这样会使残留在牙齿上的食物残渣长时间不离口腔,促使细菌繁衍,影响牙齿和口腔健康。另外,宝宝经常含着奶瓶,容易造成嘴巴翘、牙齿咬合受影响,甚至嘴巴闭不起来等问题。所以,妈妈应该想办法让宝宝戒掉奶瓶,改用杯子喝奶。

2.改掉咬异物和舔牙齿的坏习惯:排除婴儿“口欲期”爱用嘴巴探索世界的那个阶段,如果宝宝2、3岁后仍然喜欢吮手指、咬手指甲或咬其他异物,以及换牙期喜欢用舌头舔松动的乳牙,妈妈就应该出面“干预”了。因为这些不良习惯会影响宝宝牙齿的排列,甚至会导致宝宝面部左右发育不对称,发音异常等。

按时接受口腔牙齿检查

从宝宝长出第一颗乳牙开始,妈妈就应该让宝宝养成每半年做一次口腔牙齿检查的习惯,发现牙病及早治疗。同时牙医会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生活习惯给出保护孩子牙齿的方法和建议。

家长如何照顾龋齿宝宝?

预防龋齿

1.孩子喝完奶,一定要喂水。家长特别容易忽略宝宝的龋齿,尤其是低龄幼儿门诊最为多见。如喂养方式不当造成的“奶瓶龋”,在喝夜奶的孩子中最为常见。提醒家长,无论何时,只要孩子喝完奶,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喂水,起冲洗口腔的作用。生活中,家长容易把“奶瓶龋”当成牙变色,从而忽略宝宝的龋齿,延误治疗时机。

2.对孩子的口腔护理,应该尽早开始。要让孩子形成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从宝宝3个月开始家长就应该有规律性地进行口腔清洁护理,以便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这样孩子长牙后对口腔清洁才会不产生抗拒心理。等到宝宝的第一颗乳牙萌出后,便可以用类似牙刷形状的柔软按摩棒来帮助宝宝先养成刷牙的意识,如果此时宝宝不接受,也可以继续用纱布蘸水,或者使用婴幼儿专用的口腔清洁棉来清洁宝宝的牙齿。到了宝宝1岁时,可以开始为宝宝使用带柔软刷毛的牙刷。

3.六岁以前宝宝刷牙一定要有家长的协助,3岁前要完全由家长来完成。 小宝宝的运动肌肉没有那么精细,他们自己刷牙的时候经常只刷能刷到的地方,但刷不到的地方也有大量的细菌附着。这时,家长要帮助孩子刷牙,不只帮他们清洁牙面,还要清洁牙龈及口腔黏膜,当然力度不要太大,要尽量轻柔。

已出现龋齿可以这样做

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黑斑牙之后,父母要教导孩子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饭后也要漱口,尽可能地少吃过甜的食物和深色的食物。如果只是简单的色素沉积,经过一段时间的刷牙和漱口可以得到改善,但是如果是顽固性色素的话就要到相关口腔科进行清洗。如果是因为龋坏而导致的就要及时就医,找到问题的原因,及时治疗,避免问题扩大化,对孩子的牙齿健康不利。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