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元是我的一个读者,曾给我发过好几段很长的信息,来描述她的遭遇。
她出生在一个看似完整但却充满不幸的原生家庭。
妈妈是传统的中国女性,白天农活晚上家务,还要伺候公婆和三个孩子的吃喝拉撒,终日像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为大家庭做牛做马榨干了自己的一辈子。
在传统的概念里,这样无私付出的妈妈是伟大的。但从小到大,小元却始终无法发自内心地尊敬和喜欢自己的妈妈。
因为妈妈身上实在有太多负能量,张嘴闭嘴都是抱怨:婆婆和小姑子欺负她、爸爸不体贴她、孩子也没一个听话懂事,好像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可惜偏偏小元的爸爸是个脾气暴躁、大男子主义的男人,从来就觉得妈妈的抱怨是无理取闹。妈妈每次一开始指责,爸爸也像火药桶一点就着,两个人的争吵一声高过一声,吵得厉害了还会摔东西、撕扯对方。
对小元来说,所谓结婚是危险又可怕的事情。她曾发誓自己以后结婚,绝不要成为像妈妈那样满身负能量的女人,也绝不要找一个像爸爸那样不懂得尊重妻子的老公。
〖2〗但没想到,噩梦还是如影随形,一直延续到她自己的婚姻里。
自从生了宝宝后,小元一心扑在孩子身上,自己包办了宝宝吃喝拉撒所有的事,还尽可能体谅老公工作辛苦,不让他插手家里的事情,本以为能得到老公的怜惜,但没想到,老公从晚上去睡沙发,到很晚才回家,再到夜不归宿。
小元忍不住质问,老公却干脆摊牌:“我们没有感情了,我爱上了别人,但为了孩子我暂时不想跟你离婚,我们就这样维持下去吧。”
小元说:看来原生家庭对我的影响太大,我注定要一生得不到幸福了。我现在心如死灰,也想开了,以后我就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好好培养他,这辈子我再也不相信男人和婚姻了。
〖3〗其实,小元妈妈和小元两代人的婚姻经历,在中国家庭关系中非常常见和典型。
小元妈妈代表了那些在家庭中无限付出却没有存在感和价值感的女性。
她们典型的表现是:看似任劳任怨,其实怨气重重,唠叨抱怨像酸雨一样,让周围人也跟着心情变质。
结果就是:活都做了,还得不到好评。
分析:其实那些唠叨抱怨,是她们内心无比焦虑的体现。她本来渴望争取到别人(尤其是老公)的注意力,得到尊重、体贴和爱。但又不知道如何去进行良性的情感互动,只能选择了最LOW的一种方式。
小元代表了那些“有了孩子忘了老公”的女性。
她们典型的表现是:重心全部放在孩子身上,同时出于体谅或不放心,把老公排斥在生活之外。
结果就是:老公人远了,心也远了。
分析:夫妻关系永远应该大于亲子关系。在照顾孩子、承担家务等家庭问题上,应该积极鼓励丈夫参与进来;夫妻之间遇到问题应该良性互动积极解决。如果一遇到问题就退缩,把重心更多地转移向孩子,反而是对孩子的压制和伤害。
所以,两代人的婚姻不幸,归根到底都是夫妻之间的情感互动模式出了问题。
〖4〗现在很多人都在谈原生家庭这个词,分析它对人产生的终身影响,其实最大的影响,就来自于上一代人的情感互动模式。
父母和睦亲密积极沟通,孩子自然知道如何应对婚姻中的疑难杂症;如果父母在家庭关系中争吵不断、负面互动或冷漠逃避、缺乏连接,孩子也就很难自然习得正确的情感互动模式。
有的人通过后天的艰难学习,可能会补上这重要一课,而缺乏觉悟和自省的人,就只能遗传不幸的命运。
所以,我建议在婚姻中感觉不幸福的妈妈们,先停止抱怨指责、也别急着逃避退缩,更别因为老公让自己失望就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不妨查找一下问题症结所在,然后努力克服自己的弱点,去尝试一下良性的情感互动模式。
也许慢慢地你会发现:孩子和老公对你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有了他们,家庭和爱才会圆满。
〖5〗今天王晨老师为大家带来的课程《对不起宝贝,我最爱的不是你》,就通过具体的案例,来教我们使用“三明治沟通法”,去改善夫妻间的情感互动模式。
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老公抽烟:
我们通常以为,跟老公足够亲密,才会直截了当地批评他,然而这往往是最不恰当的作法。试想一下,如果你老公这么对你,你会开心么?
那如果用“三明治沟通法”,通过三个步骤,就能让老公乖乖放下烟头还能在心里记住你的体贴:
这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经意间的抱怨、暴躁、消极等等原生家庭的印记,是破坏幸福生活的顽固毒瘤,只有当我们真正的觉醒,用实际行动践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能迎来幸福的婚姻,才能养育出快乐的孩子。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