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又一大批断奶党要来了,
快拿这文章去堵他们的嘴!
每到秋风起,母乳妈妈们的耳边又会响起这样一些絮叨:“趁着天凉快,断奶吧!”
然鹅,想想宝贝温软的小身体,趴在怀抱里的感觉,总觉得断奶是件很残忍的事啊!更别提担心宝宝生长发育受影响、情绪低落……
断还是不断?真是愁白了头!今天再次关注下给宝宝断奶的那些事儿吧。
1 、所谓,断奶的最佳时机?
套用星爷的一段经典台词:
“曾经有一份最好的礼物摆在我面前,我没有好好珍惜;直到失去它我才后悔莫及。
如果老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好好喂奶;如果非要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自然离乳!”
没错,如果问我最合适的断奶时机,自然离乳绝对是最高境界!
自然离乳,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指宝宝自发自愿地不需要再吃奶;
地利,指宝宝已经可以依靠吃奶以外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包括生理和心理);
人和,则指妈妈和宝宝之间已建立了良好的情感纽带,不吃奶,对妈妈或宝宝都不会有太大影响(宝宝的“安全感”比较牢固)。
既然是最高境界,肯定不是轻松就能实现的:
①首先,妈妈要有坚定的信念,能够排挡外界对于母乳喂养的错误观念,特别是在第二年,要能忍受住旁人持续的“劝断”;
②其次,宝爸妈要十分了解自己的宝宝,对宝宝的需求有准确判断和反应,除了吃奶,还能有别的方法,满足宝宝的不同需求。
2 、除了自然离乳,想断奶,先看这些条件:
做不到自然离乳,也不必自责。打算断奶前,先考量宝宝和妈妈是否满足这些条件:
宝宝
①营养:日间营养摄入能满足生长发育需求;
②活动:除了必要的进食、睡眠外,宝宝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和活动量。
一句话,就是宝宝“身心健康”。
妈妈
情感:对断奶这件事,不觉得痛苦,且有信心能给予宝宝除母乳外的安抚方式。
总结:对于一个身心健康的宝宝,只要妈妈觉得不想继续喂了,也有能力在离乳后为宝宝提供科学的膳食,并且有信心继续和宝宝维持良好的精神互动。那么,随时可以实施离乳。
PS:当然,强调一下,我们倡导至少母乳喂养6个月,坚持到1岁,努力到2岁,这很有必要!只要不是“别人”让你产生断奶的念头,就坚持喂下去吧!
3 、断奶后,怎么保证宝宝的营养摄入?
首先,3岁以内,提倡多摄入奶类。断奶后也要保证奶量摄入,1岁内可喝配方奶粉,1岁后适当引入鲜奶、酸奶等奶源。
其次,保证白天的营养摄入足够,尤其是1岁半前断奶、吃夜奶的宝宝,断奶前就要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最后,断奶后,有的宝宝会直接变成吃货,有的会有短期厌食现象。不论如何,都要遵守宝宝的意愿,按时提供餐食,但不强迫摄入,也不超量供应。小瘦子、小胖子都不健康。
4 、如何实现“无泪”断奶?
如果妈妈追求的是“无泪”断奶,先满足上文第二部分中的3个条件(宝宝的营养、活动,妈妈的情感),成功率会更高。
但不论如何,改变习惯都是困难的,何况宝宝?记住:只要满足上述3个条件,那么离乳期间宝宝的哭闹,就并非“缺乏安全感”,而仅是不适应罢了。
什么是科学离乳?
“无泪”断奶的关键,恰恰就在“安全感”这3个字上。传统的隔离式断奶,妈妈痛苦,宝宝也痛苦;辣椒涂奶头,更是损宝不利妈。
科学离乳,提倡由妈妈陪伴宝宝一起度过,让宝宝停止吃奶的同时,从妈妈身上获取足够的情感支持;妈妈也不因与宝宝分离而焦虑和愧疚。
不同月龄宝宝,不同离乳方式,来“对号入座”吧
6个月以下:不建议断奶。因特殊原因必须断奶,参考6个月~1.5岁。
6个月~1.5岁:提前让宝宝适应奶瓶喂养,9个月后的宝宝,跳过奶瓶,直接用吸管杯或鸭嘴杯。在原有喂奶时间,先瓶喂30mL,然后母乳喂养。每隔一周增加50mL瓶喂。先减少白天的母乳亲喂,再减少夜间的。
1.5~2岁:可以在宝宝习惯吃奶的时间,带去外面玩耍,或用别的方式吸引注意力。逐渐培养不吃奶的习惯。
2岁以上:可以通过绘本、对话等形式,鼓励宝宝自己放弃吃奶,但不要强求。如果宝宝成功了,一定要予以鼓励,必要时可以来点物质奖励。
如果时光能倒流,一定请哺乳妈妈考虑这四个字:“安全第一。”能够选择的话,尽量选一条更好走的路。
当然,如果真的发现,在哺乳期怀孕了,也不必过度担忧。哺乳期喂奶是可行的。
在妈妈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对胎儿来说,不会影响营养的吸收;对大宝来说,乳汁的营养也一直都在。
不建议继续喂奶的情况
①凡事均有万一,哺乳期的孕妈们,一定要密切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持续出血或强烈的子宫收缩,就要考虑降低喂奶频率,必要时考虑引导宝宝离乳,确保胎儿健康平安。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