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美敬老师的TIP
试着与父母交流
1、 抛弃对表达的偏见
“沉默是金”、“言多必失”
从前,不多言是一种美德,尤其是在老师或者父母的面前顶嘴,那就会被认为是没教养。
“油嘴滑舌”、“就剩张嘴”、“最好是别说话……”首先要挣脱这些传统观念的束缚。
2、从家庭对话开始
美国常春藤联盟30%的在校学生是犹太人。在犹太家庭中,父母和孩子能够毫无隔阂地交流,这种独特的家庭文化使得犹太人在世界各地都能够出类拔萃。这种文化在学校教育中得以体现,所以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辩论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不管是什么话题,孩子们都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3、 饭桌上的对话
近年来,“饭桌前的教育”受到了重视,这一教育理念强调将用餐期间父母与孩子的对话变成一种习惯,孕育良好的家庭文化。
以日常问候展开对话
与初次见面的朋友,我们通常通过问候展开对话。问候虽然简单,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和技巧。
1、 主动问候
问候别人时,一定要主动,等待别人的主动问候是错误的,尽管有时候也会觉得自己的主动而吃亏。但是,在公众面前语言表达的第一步便是问候,所以主动问候是语言表达中最重要的礼仪之一。
2、 眼神的交流
有了眼神的交流,问候才是有效的。如果没有眼神的交流,就无法确定问候的对象,容易产生误会。问候时点头是常见的问候方式,这时的视线应该朝向哪里呢?很明显,看地是错误的问候方式。你应该看着对方的眼睛问候,然后再点头。
3、简短的对话
“你好”这种问候方式,已经过于老套。西方人还喜欢加上简短的对话。比如:
“老师,您好!您是我们班的班主任吧。以后还请您多多关照。”
“你好,我叫黄基灿,以前是四年级二班的,你原来是几班啊?”
能做到这样,也已经足够了。早晨的问候,只是为了展开话题而已。
无论什么时候,简短的对话是最好的问候方法。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