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仔是个小吃货,不挑食,很早自主进食。但在妈妈群里,却经常看到为孩子不吃饭而焦急的妈妈。聊了之后发现,其实还是因为没有养好良好的吃饭习惯。想要培养孩子好的吃饭习惯怎么做?
这也是我一直提倡的:好的吃饭习惯比吃什么更重要。如果孩子不好好吃饭,再丰富营养的食物也是枉然。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吃饭习惯呢?其实也不难,多当“后妈”就行了。
良好的饮食规律
规律的开饭时间、坐在自己的餐椅上,这是吃第一餐辅食时就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如果这都做不到,其他就无从谈起了。
每个娃都有自己的规律,妈妈留意观察,再适当调整,给宝宝规律的饮食时间。这样宝宝也会形成生理反应,到点了会有饥饿感。
刚添加辅食时,宝宝可能会和大人吃饭的时间不一样,慢慢的过渡到全家一起吃饭。
蘑菇仔现在到了吃饭时间就会自己跑过来把他的餐椅放好,有时候我忘了给他带围兜,他还会提醒我,完全没有哭闹。
因为开始就是这样做的,他觉得吃饭就该这样。
不强迫不利诱,吃多少宝宝做主
经常听到家长说,我们家孩子没有电视不吃饭的。似乎一切都是孩子自身的问题。可是孩子是怎么知道有电视这回事的?
这个问题在老人身上比较普遍,孩子不吃饭,各种强迫追着喂饭,各种诱惑承诺,总觉得孩子没吃饱,会没营养。
这样的做法,你解决了这一顿,下一顿呢?
追着喂饭容易过度喂养,引起消化不良。用来利诱的承诺兑现不了,孩子也对你失去了信任。
我亲眼看到一个奶奶追着喂饭,孩子楼上楼下的跑,奶奶累的够呛,孩子又不小心摔了一跤,所幸没有大碍。
大人都有胃口不好的时候,何况孩子。强迫喂食会让孩子觉得吃饭是件可怕的事情,逐渐失去吃饭的兴趣。
不吃,尊重他,就从餐椅上下去,收掉食物,让他自己承担后果。
控制零食量,增加运动量
不饿也是孩子不吃饭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吃零食的童年是不完整的,不控制零食量的童年注定不会好好吃饭。
孩子的胃就那么点大,尤其快到吃饭时间,如果被零食塞满,正餐自然不会好好吃。
下午时间长,午睡起来可以吃点点心,不要过量就好。如果上一餐没有好好吃,事后更不要在非正餐提供零食,让孩子没有饥饿感,恶性循环,下一餐又继续不好好吃饭。
平时也尽量多带孩子出去运动,消耗一下能量,增进食欲。
鼓励宝宝自己动手
很多孩子在开始吃辅食的时候对食物是很有兴趣的,甚至有自主进食的欲望。刚开始不熟练会弄到身上是难免的。
然而家长们看到孩子洒了一点到身上,就忙不迭的去擦,做出很紧张的样子,更别说让孩子自己动手了。
几次阻碍,孩子就不会再有自己动手的欲望,甚至不喂不吃。
到了幼儿园,又要开始各种担心孩子吃不饱。
其实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吃饭衣和围兜、地上铺点报纸,多少能减轻点收拾的负担。
我可能是后妈,一直被外婆念叨太残忍,让这么小的孩子自己吃饭。
可是我的“残忍”换来了他的自主进食,从来不用担心他去哪吃不饱。即使外出吃饭,一家人都能愉快的各自享受自己的食物,何乐而不为。
少调料,保持清淡
娃不吃饭因为没加盐没味道,你一定听过这句话。我曾经在蘑菇仔胃口不好的时候也动摇过。这其实和吃饭看电视是一个道理,没有吃过盐,怎么知道加盐的味道更好?
蘑菇仔是2周岁才开始和大人吃一样的饭菜,之前都是单独做的,少油无盐。
并非要求所有妈妈都和我一样,但一岁内无糖无盐应该做到的。即使一岁以后,也尽量保持清淡饮食,享受食物本身的味道。
吃过味道好的不会再要吃差的,这道理不难明白。清淡饮食,对于不挑食也有很大的帮助。
现在,即使无调料简单的蒸鱼蘑菇仔也能吃的津津有味,和平时的清淡饮食不无关系。
大人以身作则,提供用餐氛围
全家其乐融融的坐在一起吃饭,宝宝会有参与感,对食物的兴趣和注意力自然也会增加。
我们不希望孩子边吃饭边看电视,自己也不要边吃饭边玩手机。
身教永远大于言传,孩子都是在悄悄模仿你的行为,说一百遍也不如亲自做给他看。
但是,大人不要把吃饭时间当成亲子娱乐时间,一边吃饭,一边逗孩子,会让他分心。
即使在喂辅食的阶段,也不要边喂边逗,一起聊聊食物是可以的,增加孩子对食物的兴趣。
宝宝的成长需要营养,他们不好好吃饭的时候,妈妈内心的焦急是可以理解的。
但更需要观察孩子,多尝试。
比如:丰富食物种类、变化食物造型、选孩子喜欢的餐具、读食物绘本。孩子大一点的时候,做饭的同时也可以让他参与一部分,比如:蔬菜颜色分类。
这都是增进食欲的办法。
如果家里是老人带孩子,吃饭习惯的培养上还要艰难一点。多尝试沟通,孩子吃饭习惯好了,大人轻松了,慢慢就会相信你。
有了良好的吃饭习惯,还需要保持。当然外出和过节的时候可以放宽些。
前期的后妈行为,终会换来一个小吃货,还是值得的。祝大家都有一个吃货宝宝,身体棒棒。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