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母婴健康>宝宝护理>宝宝呵护>疫苗会不会引发川崎病?

疫苗会不会引发川崎病?

2017年10月16日 19:31阅读次数:106
川崎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出疹、四肢肿胀和血管病变(特别是心脏血管),主要发生在 5 岁以下儿童。尽管全球无数学者和实验室对川崎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至今,有很多假说,但远未达成共识。

到底疫苗会不会引发川崎病呢?

孩子打疫苗后生病,是怎么回事?

说川崎病和疫苗之前,先看两组数据。

我国给 0~6 岁孩子安排的免费疫苗有 11 种约 21 剂次,如果加上自愿接种的 6 种自费疫苗约 23 个剂次,那么一个孩子入学前接种的疫苗总剂次数将超过 40 剂次,其中 25 个剂次安排在 1 岁以内,相当于每 2 周就要接种 1 剂疫苗。

我国 1993~2008 年 4 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0~6 岁儿童的 2 周患病率在 13.3% 至 20.2% 之间,以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为主,城市高于农村,年龄越小患病率越高。

将这两组数据联系起来,我们能想到什么?

孩子的 2 周患病率超过 10%,孩子又要每 2 周接种 1 剂疫苗,一定会有很多儿童的患病是在接种疫苗后 2 周内发生的,所以很难阻止家长们将这些疾病与疫苗之间建立因果关系。

其中有些是疫苗引起的,但绝大多数必然只是时间上的巧合而已。

那么接种疫苗后生病,与疫苗无关的巧合比例到底有多少?

很遗憾,目前没有这样的数据估计。我曾经有 5~6 年时间负责上海全市的疫苗安全性监测,以我对疫苗安全性以及疾病自然发生率的理解,我就大胆地在这里给大家一个比例:在所有上报的预防接种不良事件中,真正疫苗导致的比例不超过 10%,也就是巧合的比例是 90%。

什么是川崎病?

川崎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出疹、四肢肿胀和血管病变(特别是心脏血管),主要发生在 5 岁以下儿童。

该病于 1967 年由日本医生川崎富首次描述,目前已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有报道。尽管全球无数学者和实验室对川崎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至今,有很多假说,但远未达成共识。

目前必须接受的事实是:川崎病病因和发病机制未明,病因和发病机制未明,病因和发病机制未明。

疫苗会引发川崎病?

正是因为川崎病的病因未明,又因为儿童频繁接种疫苗,所以当接种疫苗后不久孩子得川崎病,家长很容易认定是疫苗导致了川崎病。

但是,我们如果从宏观角度来看川崎病,并结合疫苗接种的情况,就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现象(复旦大学儿科医院黄国英医生 2006 年发表的综述:川崎病流行病学现状):

1. 人群角度

川崎病高发于 5 岁以下儿童,但最高发的年龄段是 1.7~2.5 岁。可是,孩子接种疫苗最密集的时期是在 1 岁以内。

如果接种疫苗是川崎病的原因,那么川崎病应该是 1 岁以内高发,对不对?

川崎病男孩多于女孩,男孩占病例总数的 65% 左右。可是,男孩女孩的总人数是差不多的,男孩女孩的疫苗接种率也差不多。

如果接种疫苗是川崎病的原因,那么男孩和女孩的病例数应该各占一半,对不对?

2. 地区角度

世界各国都有川崎病报告,但报告的发病率差异较大(2 / 10 万~176 / 10 万)。世界各国现在都很重视儿童疫苗接种,发展中国家的接种率一般超过 80%(我国超过 95%),发达国家超过 90%。

如果疫苗是川崎病的原因,那么各国的川崎病发病率应该差别不大,对不对?

当然,这不算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证据,因为也有可能川崎病的发病率其实差不多,但有的国家漏报多,有的国家漏报少。

我国的川崎病报告发病率在 2.3 / 10 万至 54.2 / 10 万之间,波动也很大。但是,城市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我又要说了,中国城市和农村孩子的接种率差别在 5 个百分点以内。

如果接种疫苗是川崎病的原因,那么城市和农村的发病率差别也应该不是太大,对不对?

不过,城市的漏报比农村少也是很可能的。

总的来说,地区间川崎病发病率的比较可能因为漏报的原因而不太可信,用于证明与疫苗无关,其实不太给力。

3. 时间角度

川崎病的发病率近几十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呈升高趋势。嗯,孩子接种疫苗的剂次数近几十年来也确实是越来越多,这个大趋势是吻合的。

不过,大家也知道,全球温度也在不断升高;中国的 GDP 也在不断增长;孩子们接触的雾霾天越多。有没有可能是这些升高/增长/越多,导致了川崎病呢?

两组川崎病数据

给出的论证

1. 时间分布的数据论证

日本的川崎病发病率从 1970 年的 10 / 10 万增加到 1998 年的 112 / 10 万,2002 年 151 / 10 万,这与疫苗种类的不断增加倒也是吻合的。但是,日本在 1979、1982 和 1986 年有 3 次川崎病大流行,发病率分别为 78、196 和 177 / 10 万。

这就不好解释了,日本 1982 年和 1986 年的儿童疫苗种类肯定少于 2002 年,如果接种疫苗是川崎病的原因,那么为何会出现 1982 年和 1986 年的川崎病发病率高于 2002 年的现象呢?

而且,从漏报的角度来说,只可能是 1982 年/1986 年时的漏报多于 2002 年,但这两年的发病率却更高。这种现象提示,川崎病另有原因。


2. 季节分布的数据论证

川崎病四季均可发病,但不同国家和地区发病高峰有所不同。

我国北京、上海、广东以春夏之交发病数最高;日本以 7~9 月份较多;韩国、台湾地区好发于夏季;美国则以 1~3 月份最多。可是,孩子接种疫苗并不区分季节,而是完全按照年龄来接种。

如果接种疫苗是川崎病的原因,那么各季节的发病率应该差不多,对不对?

盲人摸象,单人摸到的结果距离大象的全貌差很远,但各人摸到的结果拼接起来,大象的样子就出来了。

上面这些试图证明疫苗不是川崎病原因的宏观角度,单独一个拿出来讲都不太有说服力,但多个角度整合起来看,说服力就大大增加了。

结论就是:川崎病不太可能是疫苗干的。

川崎病到底是什么原因,有待专家们去揭秘。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这位妈妈一个科学上的解释,能还疫苗一个清白,能让家长们放心给孩子接种疫苗。

即便退一万步,将来真的发现疫苗会增加川崎病的风险,也需要对疾病风险和疫苗收益进行评估才能做出理性的决定。

正确认识疫苗,接种疫苗,是保护孩子的最好手段。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