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妈妈说,她宝宝最近经常夜醒,食欲也不太好,于是去医院做了个检查,结果是胃食管反流。医生说,孩子频繁夜醒,很可能与胃食管反流有关。
的确,宝宝频繁夜醒是很头疼的问题。但夜醒的原因有很多,也比较杂,胃食管反流只是其中之一。(下面分析夜醒原因时,会提到胃食管反流)
今天就聊一聊宝宝频繁夜醒的问题。
夜醒主要有哪些原因?
大致分三类:
环境因素
比如,过于吵闹、室内的光线太亮、室内干燥、冷热、床睡的不舒服、要换尿不湿等。
生理因素
比如,饿了、肠绞痛、入睡太晚、睡前太兴奋、皮肤过敏、出牙、大动作发育、大脑跳跃期、猛长期,以及胃食管反流、腹泻、感冒等一些疾病因素。
心理因素
比如,换人护理、分离焦虑、受到惊吓、做噩梦等。
只有找准了原因,才能改善夜醒。
要解决问题,得先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有效应对。
以下几种原因是比较常见且典型的,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比之后,帮助宝宝进行调整。
饿了
小月龄宝宝晚上会有几次夜奶,9~10个月后就可以开始断夜奶了。减少晚上夜奶导致夜醒的次数,就要根据宝宝的月龄,结合白天的进食量和活动量来做调整了。
对于习惯性夜奶的宝宝,如何减少或断夜奶,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断夜奶全攻略。详解12款断夜奶方案,总有1款适合你!
温馨提示:宝宝夜醒不一定是饿了,建议先做观察,不要一醒就塞奶头,否则不合理的干预,很容易造成习惯性夜醒。
肠绞痛
3~4个月之前的宝宝是比较常出现的,多发生在傍晚或上半夜,宝宝会莫名哭闹,你怎么哄都哄不好。若持续时间过长,还会影响宝宝整夜的睡眠质量。
宝宝老是哭闹,是肠绞痛吗?怎么办?
大动作发育
4个月开始从宝宝学翻身,再到学坐、学爬等都会影响到夜间的睡眠。很多妈妈会发现自己家的宝宝,在这期间出现睡眠倒退的情况,多半都与大动作的发育和大脑跳跃期有关,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要因此过于焦虑,等宝宝熟悉了这些动作,自然会恢复。
在这个期间,尽量多观察,少干预,可能醒来后不久,宝宝又会自己再次入睡。不过也有可能宝宝翻过去了翻不回来,或者坐起来了躺不下去,需要妈妈适当的予以帮助。
出牙
宝宝出牙一般都是在6个月以后,而且表现也非常明显,比如烦躁、啃咬、流口水等。
出牙引起的夜醒是无法避免的,只能尽量通过安抚来平复宝宝的烦躁。
你可以试着将牙胶放冰箱冰一下后,给宝宝咬;或者用纱布蘸凉水擦拭宝宝的出牙处,帮他缓解。待新牙完全冒出后就好啦。
睡前太兴奋
如果宝宝在睡前过于兴奋,也特别容易睡得不踏实。
对应的解决方式就是,给宝宝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在安排宝宝上床睡觉前,尽量准备一些相对比较轻松的活动(也就是睡眠仪式),比如读绘本、听听音乐。
胃食管反流
在食管和胃的连接处有一个块环形肌肉叫贲门括约肌,起到阀门的作用,主要是阻止胃容物反流到食道里,最终可能导致吐奶。
宝宝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胃食管反流,是由于这道阀门发育还不成熟。只有反流情况特别严重的才被称为胃食管反流病。
正常吐奶一般到7个月就会停止,如果宝宝没有随着成长自然度过吐奶阶段,而且吐的时候很痛苦,影响到吃奶、睡眠,可能宝宝患有胃食管反流病。
表现信号为:宝宝“肠绞痛”;频繁惊醒,看起来很痛苦;睡觉不老实,不停扭动;吃奶困难;吃奶后立即表现出“痛苦”等。
如果宝宝频繁夜醒,同时还伴随上述症状,或者宝宝因为其它疾病导致频繁夜醒,最好就医咨询。
宝宝出现皮肤过敏,各个月龄、各个季节都会发生。在白天很容易观察到症状,比如出红疹是最常见的表现之一。
如果宝宝出现夜醒的时间点,和宝宝发生皮肤过敏的时间点一致,甚至伴随瘙痒、烦躁、哭闹,基本就可以确认夜醒与皮肤过敏有关了。
噩梦
一岁以后的宝宝,在夜间突然哭醒,你又没发现任何异常,可能就是做噩梦了。
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梦就是受抑制的潜意识上升为意识的东西。”
而宝宝做噩梦,其实就是白天因受到刺激产生的恐惧情绪在睡眠中不受抑制的显现。这种恐惧情绪,可能会在宝宝的潜意识中存在很长一段时间。
如果实在想不出宝宝害怕的是什么,也不要焦虑,耐心的陪伴便是给宝宝最大的安抚。你要相信这只是暂时的,随着宝宝认知力增强,这段不良情绪会消散。
改善夜醒,还得靠这三心
在解决夜醒的过程中,你可能会不断地从睡眠中被孩子的哭闹叫醒,偶尔也会因为无法一时使孩子平静下来,而充满挫败感,最终身心俱疲。
改善这个问题,除了掌握应对方法之外,你还需要这三心。
首先,要有爱心,爱孩子就要接纳孩子的这些问题。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就从早睡、不熬夜开始,这样才有足够的精力,来处理这些问题;
其次,要有信心,这些问题都不是个例,而是普遍存在的情况,要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相信自己能够很好的应对,也要相信你的坚持会使问题得到改善。
最后,要有耐心,育儿中出现的问题,大多数都不是三下五除二就能解决的,更多的是需要你耐心的等待、观察,以及从容不迫的解决问题。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