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母婴健康>分娩>胎宝宝大多在晚上发动,这其中的原因绝对刷新妈妈的认知!

胎宝宝大多在晚上发动,这其中的原因绝对刷新妈妈的认知!

2018年02月23日 10:12阅读次数:423
标签:分娩
宝宝出生的时间没个准点儿,什么时间点都有可能。即便有预产期,无奈精准度不够。可是,经过调查发现,晚上出生的宝宝明显比白天要多,这是为什么呢?

宝宝出生的时间没个准点儿,什么时间点都有可能。即便有预产期,无奈精准度不够。可是,经过调查发现,晚上出生的宝宝明显比白天要多,这是为什么呢?

怎么大多数宝宝就偏偏选在乌漆嘛黑的晚上来呢?车不好开不说,关键一到晚上,人都没准备,一家人都着急忙慌的。

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解释这个现象。

一激素作用

怀孕后期,体内的褪黑激素和催产素,会共同促进子宫收缩,以发生自然分娩。褪黑激素有一个显著特点,它在晚上分泌活跃,到凌晨时达到高峰。而在白天,分泌会受到抑制。

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褪黑激素和催产素的分泌就会受到影响。无疑,安静舒适的夜晚是维持这两种激素水平的最佳环境,也就是产妇分娩的高发时间。

二自然进化

1.避开肉食性动物的捕食

远古生活的原始人类,生活中,除了要应对风雨雷电的自然环境之外,还要时刻警惕着身边方圆不足百里地的肉食性动物。

这些动物离我们现在的生活确实很遥远,在动物园才能感受到它们的王者风范。他们的杀伤力不用我多说,大家都有所耳闻。即便在防范措施极其完善的今天,也时常会有动物伤人事件报出。前段时间的黑熊咬伤人,一时间在网上炸了锅。菌菌想起那一排牙印,至今都心有余悸;北京八达岭老虎伤人酿成的惨剧。

这里,菌菌要郑重提醒宝妈,带宝宝去动物园时,坚决不要让他挣开你的手撒欢儿跑;更不要把宝宝举过头顶去投食。那些受伤的成年人,有哪个不是“一不小心”受伤的。

而这些攻击力指数爆表,捕食时间通常是在白天的肉食性动物,对于生活在洞穴中,手拿木头,石器防卫的原始人类来说,绝对是最致命的威胁。

产妇白天分娩,除了短则几小时,长则十几个小时的宫缩痛所致的尖叫外,还有分娩后的胎盘,宝宝身上没有擦干净的羊水,都会引来正在觅食的肉食性动物。

再加上产妇刚生产完,累的连睁开眼睛看看宝宝的力气都没有(这一点宝妈都是经历过的),即便看着眼前的危险,也无能为力。

既然环境我们无力改变,有威胁性的动物我们没办法避开,那就改变我们自己吧。

因此,为了错开肉食性动物白天觅食的作息表,经过长时间进化,人类在晚上分娩的概率就大了很多。

2.安全的分娩环境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作息时间规律。

晚上时,家族里(原始社会都是以家族为单位群居的)的人都劳作完回家(洞)了。可以给产妇一个安全的分娩环境,照顾。

产妇临近宫口开全时,宫缩痛时间越来越长,疼痛越发强烈,看着家人在身边,产妇心里能更安心。这一点菌菌感受颇深,只有家人陪在身边时,孕妈才能最放心。

再到胎头先娩出,接着整个身体,最后的胎盘娩出,每一关都要经历重重的疼痛。有家人在身边,最起码在每一关都能搭把手,照顾好产妇。产妇和宝宝的安全得到了保障,宝宝存活下来的几率也就更高。

受精卵的结合时间

自古至今都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句说辞流传了多少年,我们无从考证。但可以表明的一点是,自古至今的宝宝大多数都是足月分娩的。(迫不及待和赖皮的宝宝菌菌就先不计啦。)

说起足月,人们一般认为当精子卵子结合的时间和宝宝娩出的时间相同时,才认为宝宝是足月。

而一般情况下,受精卵的结合时间都是在晚上。按照这样推论,宝宝在晚上出生的概率自然就大一些了。

当然,我所说的“宝宝多在晚上出生”只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宝宝白天出生的可能性也不小,看菌菌白班在产房忙的像陀螺就知道了。

接近临产期的孕妈也不需要一到晚上就开始焦躁,宝宝会在自己该来的那一刻隆重登场的,不会晚一秒,也不会早一秒。孕妈就只管准备好待产包,抓好宝爸,静待小家伙敲门吧!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