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母婴健康>宝宝疾病>治疗宝宝鹅口疮的误区有哪些

治疗宝宝鹅口疮的误区有哪些

2018年11月03日 11:16阅读次数:431
许多宝宝在成长路上并不顺畅,时常会因为一些病症盯上。比如说鹅口疮,而在治疗时, 我们也经常会步入一些误区,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许多宝宝在成长路上并不顺畅,时常会因为一些病症盯上。比如说鹅口疮,而在治疗时, 我们也经常会步入一些误区,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亲爱的宝宝爸爸妈妈们,大家好!有宝妈提问“鹅口疮”与“马牙”怎么区分的问题,之前我们曾介绍过马牙:它是指,新生儿的齿龈边缘或上顎中线附近,常会长出的乳白色颗粒,表面光滑,数量从1到数十颗不等。这些颗粒在临床称上皮珠,也就是俗称的马牙,是牙齿发育最原始的组织,在胚胎发育6周时,由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增质变厚形成。一般2周左右就可自行吸收,不需要用针挑或用布擦,以免损伤黏膜,引起感染。那么,“鹅口疮”又是怎么回事呢?借此机会,我们来详细的谈一谈。

鹅口疮,俗称雪口病,是婴幼儿常见的口腔疾病。它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故又称口腔念珠菌病。常因患霉菌性阴道炎的母亲在分娩时感染孩子的口腔,或因哺乳时母亲的奶头不洁、人工喂养时用的奶具消毒不严及喂奶者手指污染所致。

该病的特征是:在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的形似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可逐渐融合成大片白斑,不易擦去。常见于两侧颊黏膜、上下唇内侧、舌面、齿龈、上腭等处,重者全部口腔黏膜均被白色斑膜覆盖,甚至可蔓延到咽部。如果病变累及气管、肺、食管、肠道,会出现呕吐、声音嘶哑及呼吸困难等症状,但一般不影响哺乳,也无全身症状。

但是在治疗鹅口疮时,常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一、滥用抗生素

当宝宝患了鹅口疮后,有的母亲为消除感染,常自作主张给孩子服抗生素类药物。殊不知,小儿鹅口疮用抗生素不但无效,有时反而会加重病情。这是因为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口腔内寄生着许多微生物,如常见的乳酸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它们之间互相制约、互相拮抗,并常保持共生状态,一般不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当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时,会使一些微生物被抑制或杀死,从而破坏它们之间的生态平衡。但是,抗生素是无法抑制和杀灭白色念珠菌的。当那些可以产生抗白色念珠菌物质的微生物数量因使用抗生素而减少时,白色念珠菌就迅速繁殖,从而使病情加重。

二、不应涂搽紫药水

紫药水药名甲紫、龙胆紫,因其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过去常用于鹅口疮的治疗。但在临床使用中发现,用紫药水治疗鹅口疮有不少缺点。婴幼儿尤其是新生儿的口腔黏膜薄嫩,唾液腺发育不够完善,唾液分泌较少,口腔黏膜干燥,长时间涂搽紫药水后,可使口腔黏膜更加干燥而产生溃疡和明胶样损害;涂紫药水后,口腔黏膜被染成紫色也不宜观察病情的变化。治疗不彻底易复发。取而代之的是用1%~2%的苏打水(碳酸氢钠溶液)于每次哺乳前后清洁孩子的口腔,是治疗鹅口疮的有效方法。使用这种方法,轻症患儿不用其他药物,病变2~3天即可消失。有些母亲看到宝宝口腔的病变已经消失,就立刻停药,这样容易复发。这是因为苏打水治疗鹅口疮主要是通过清除口腔内能分解产酸的残留乳凝块或糖类,使口腔成为碱性环境,从而阻止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和繁殖,不能直接杀灭白色念珠菌。因此,用苏打水治疗鹅口疮时,在口腔内病变消失后仍需继续用药4~5日。

另外,对于病情严重的宝宝可尊医嘱服制霉素或外涂制霉菌素液。同时家长还要重视孩子的口腔护理和卫生,比如注意喂奶器具的清洁卫生,奶瓶、奶嘴应定期煮沸消毒。乳母应讲究卫生,每次喂奶前要用温开水洗净乳头和双手等。这些均有助于预防鹅口疮的发生。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