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母婴健康>宝宝护理>宝宝呵护>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

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

2020年06月28日 16:18阅读次数:355
家庭生活中,在引导孩子进行科学探索时,并不一定要灌输给孩子多少现成的科学知识,重要的是让孩子觉得科学很有趣,美好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科学,促进孩子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积极的关注,在此基础上给予孩子合理的、符合认知水平的讲解,尽可能创建条件让他们参与到科学探索的过程中来。

家庭生活中,在引导孩子进行科学探索时,并不一定要灌输给孩子多少现成的科学知识,重要的是让孩子觉得科学很有趣,美好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科学,促进孩子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积极的关注,在此基础上给予孩子合理的、符合认知水平的讲解,尽可能创建条件让他们参与到科学探索的过程中来。

据媒体报道,我国具备科学素养的公民仅有3.27%,相当于欧盟、日本、加拿大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更远低于美国。

中国孩子急需加强科学素养的培养,拥有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创造性、自信心、抗挫等等能力。

一、什么是科学素养

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目前各国在测度本国公众科学素养时普遍采用这个标准。具备基本科学素养:只有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达到要求者才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

二、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

生活中孩子经常会问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太阳为什么是圆的?”“风是从哪里吹来的?”“妈妈是怎么把我生出来的?”等等。在家庭教育中保护孩子的这种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兴趣,非常重要。

无论家长从事何种职业,我们都可以养成这样一种习惯:认真倾听孩子提的问题,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让孩子体验研究问题和寻找答案的过程和乐趣,使孩子学会思考,学会逐步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

我们家长应该做一个支持孩子探索科学的有心人,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认为科学很深奥、很专业,其实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就看我们是否善于引导孩子去认识、探索这些科学现象了。

比如孩子觉得好玩,将一勺糖放进了水杯中,这时候家长会怎么做?请看下面的三种选择:

A.告诉孩子糖会溶解在水中的,然后赶紧把糖收起来,告诉孩子不要浪费。

B.先让孩子自己去观察糖的变化,等发现他失去兴趣或耐心的时候,用筷子在杯中进行搅拌,提醒孩子注意观察糖的变化,并尝一尝水的味道有没有变化,告诉孩子,糖会溶解在水中,所以水会变甜。

C.乘此机会再给他几杯水和各种各样的物品,如洗衣粉、盐、面粉、芝麻糊等,引导孩子分别尝试、观察哪些可以溶解在水中,水有什么变化,最后一起讨论和总结。

下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A是一位不太善于引导孩子进行科学探索的家长。他没有意识到这是因势利导、引导孩子探索科学知识和培养孩子科学素养的好机会。虽然他告诉了孩子糖会溶解在水中,但并没有让幼儿理解“溶解”这个过程,只是生硬地给了孩子一个概念。我们认为在引导孩子进行科学探索的过程中,让孩子感受探索过程远比记住一个概念更重要。

B是一位能支持孩子进行科学探索的家长。他懂得要放手让孩子尝试、体验,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实验找到答案,这比简单地告诉孩子一个答案要有价值得多。

C是一位善于引导孩子进行科学探索的有心人。他觉察出这是培养孩子喜欢科学的大好机会,是教孩子学习如何做研究的大好机会。他及时地将问题拓展,提供可以帮助孩子进行“实验”的各种材料。孩子通过多种尝试,讨论后得出结论,这不但使孩子所得颇丰,而且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探索能力和科学态度。

家庭生活中,在引导孩子进行科学探索时,并不一定要灌输给孩子多少现成的科学知识,重要的是让孩子觉得科学很有趣,美好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科学,促进孩子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积极的关注,在此基础上给予孩子合理的、符合孩子认知水平的讲解,尽可能创建条件让孩子参与到科学探索的过程中来。

三、如何在大自然中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

带孩子走进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虫鸟禽兽、山川河流、风霜雨雪等都是对孩子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发出的呼唤。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生活、了解生活,能够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的能力,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持续的观察活动,还有助于孩子注意力和专心的培养。

1.观察植物。孩子都喜欢植物,颜色鲜艳的水果,姹紫嫣红的花卉,都吸引着孩子的眼球。还可以试着让孩子种植一两种植物,让他们观察种子的形态、颜色等特征,记录下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待出芽、长叶后,引导他们进一步观察茎和叶,查找一些有关植物生长规律的书籍或资料,让他们了解光、水、空气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2.观察动物。孩子对小动物可以说是情有独钟,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这种天性,带着孩子去观察、了解小动物,如观察蚂蚁如何相互交流、观察蜗牛喜欢吃什么,还可以饲养一些小动物,如小乌龟、小兔、小鱼、小鸡等。孩子既能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及其分类,还学会了如何照顾它们,懂得了要爱护小动物,和动物和睦相处。

3.观察自然现象。比如为什么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大得多,因此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

幼儿期是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它是科学素养教育的启蒙起始阶段。幼儿科学素养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作为家长应该提供一个支持幼儿主动发现的环境,促进幼儿解决基本问题的技能的发展。因此,在幼儿中开展孩子科学素养培养和发展非常必要和迫切。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我们应该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孩子动一动,玩一玩;让孩子自己来讨论;说一说,想一想,在探索中获得经验的提升。通过多项科学活动,让家长也参与到科学活动中,一起关注生活、搜集资料,探究发现,体验到了科学带来的无穷乐趣。

四、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先让孩子“问”起来

小的时候,我们总是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经常会问爸爸妈妈一些“怪”问题,有的家长可能像我一样对孩子过多的提问感到厌烦,殊不知我们可能在不知不觉中错过了培养孩子科学素养的良好时机。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曾通过网上问卷的方式,对2002名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3.6%受访者觉得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重要,79.3%的受访者会让孩子尝试科普游戏。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起了对孩子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

在家庭教育中,保护孩子的这种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兴趣对于孩子科学素养的培养非常重要。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所以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先让孩子“问”起来,认真倾听孩子提的问题,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让孩子体验研究问题和寻找答案的过程和乐趣,使孩子学会思考,学会研究,逐步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做支持孩子探索科学的有心人。

那么如何正确的对待孩子的提问呢?

首先要耐心、认真的听取孩子的提问,不要动不动就凶他。

现在许多家长可能由于工作忙,回家就抱着手机不放,面对孩子的提问不是敷衍了事就是充满不耐烦,这样无疑是在挫伤孩子求知的积极性。与那些得到家长认真回答的孩子相比,在这样家庭成长的孩子遇到困难很容易出现畏缩情绪,在遇到问题也很少去主动寻求解决办法,只会被动等待,比如最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他上课很少主动举手提问或回答老师的问题。疑问是知识的钥匙,家长经常鼓励孩子提问并耐心解答孩子的问题,孩子才能养成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

其次就是千万不要不懂装懂,给孩子错误答案。

有些孩子的问题往往父母也不知道,通常情况下,很多父母就会以玩笑哄骗孩子,比如孩子询问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时候,父母就会说充话费送的或者垃圾箱里捡的这种玩笑话,家长可能是觉得跟孩子解释这个问题太难就随口开了个玩笑,但是等到孩子有一天知道真实答案以后,这件小事很有可能就会与父母之间产生信任隔阂。

最后就是鼓励孩子学会提问。

古典在他的新书《跃迁》中说:“问题比答案更有效,比终身学习更高效的是具备终身提问的能力。”那么,到底怎么鼓励孩子学会提问呢?游戏是学习科学非常好的方法,在玩乐中引导孩子提问,然后一起找到答案。生活处处有科学,就看我们是否善于引导孩子去认识、探索这些科学现象。孩子们做一些科学游戏就可以从家里开始,从自己的身边随手可拿的生活材料开始。比如,家里的厨房就是一个实验室,在厨房里,就可以找到做很多化学实验的原料,小苏打、白醋、碱等都可以做实验。

在做这些小实验小游戏时,家长就可以把提问穿插其中。比如当孩子觉得好玩,将一勺糖放进了水杯中,这时候家长会怎么做?家长可以问孩子加了糖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是味道变了吗、是颜色变了吗或者是水量有没有变多等等,家长先示范性的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让孩子跟着一起提问题,最后一起跟去发现这些问题的答案。

引导孩子发现答案时,可以先让孩子自己去观察糖的变化,等发现他失去兴趣或耐心的时候,用筷子在杯中进行搅拌,提醒孩子注意观察糖的变化,并尝一尝水的味道有没有变化,告诉孩子,糖会溶解在水中,所以水会变甜。此外,小实验还可以继续延伸,比如再给他几杯水和各种各样的物品,如洗衣粉、盐、面粉、芝麻糊等,引导孩子分别尝试、观察哪些可以溶解在水中,水有什么变化,最后一起讨论和总结。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