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矫情说不
文 | 昱子
呃,我不好意思扫大家兴,但是孙杨他真的很爱哭好吗?
2008全国游泳锦标赛哭了。400米自由泳亚军,拿了记者递上来的擦眼(bi)泪(ti)纸巾。
2010年广州亚运会哭了三次,赢了哭,输了也哭。
2012年伦敦奥运会,又哭了。伏在记者肩上。
2014年仁川亚运会,还是哭了。
哭有问题吗?没问题。
连续参加三届奥运会,孙杨还能保持绝佳的运动状态,已经委实不易。失去这块金牌,与对手的差距不过是0.13秒。差的哪里是实力,不过是一点点运气罢了。
走上成功之巅的人,包括运动员,都需要九十九分的努力,和一分的运气。别人看不到九十九分的努力,往往只看得到一百分的结果。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我在刘翔比赛的现场。
当刘翔在万众瞩目之中出场的时候,全场欢声雷动!
片刻后,刘翔从起跑线上退后,给裁判示意,然后退回后台,退出了全球华人的视野。
那瞬间,全场死寂。他退赛了。
坐在看台上的没有多少体育迷,没有多少田径迷,但每一个人都是刘翔迷,大家是来看他赢的,他竟然连比赛都不比,就这样退出了!
死寂过后,轩然大波……
之后,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刘翔再也没有获得过雅典奥运会那样举世瞩目的荣光。
但其实,不是刘翔没有再回巅峰,只是绝大多数人再没有看到他的努力。
2012年6月,刘翔在国际田径钻石赛尤金站跑出了12秒87的成绩,比雅典奥运会的成绩更快,重返110米栏的世界排名第一。其后的伦敦奥运会,刘翔成为夺冠大热门。有位央视记者告诉我:我们本来已经为刘翔准备好了夺冠的片头,叫做“王者归来”。
但是,刘翔在预赛中摔倒,单脚蹦跳着结束了伦敦之旅。
那位记者不无遗憾地说:没想到他运气那么差。
是的,如果世界可以按照大数据预测的那样精密运行,人们会在伦敦奥运会看到刘翔的“王者归来”,但运气使然,令我们印象的刘翔成为了“昙花一现”的代表。
举刘翔的例子,只是想告诉你:当你看到别人的成功的时候,常常是因为一分的运气,而不是他九十九分的努力。
你看到他输、看到他哭,不是因为他的目标错了,而是他缺乏一点点登上巅峰的运气。
竞技体育存在的本来之意,就是要赢。
每一个参与到专业竞技中的人,不想赢就别来玩。
我有一位同学,个子高大威猛,但每次班级体育比赛的时候都不参与,我们都极力说服他参赛,但他摇摇头:我爸妈怕我受伤,从小就不让我踢球、打球。
这就是父母的逻辑:当一件事情对孩子有风险的时候,就全然回避它。
对金牌的否定,难道不也如此吗?
追求金牌令孩子受苦,所以还是不要被金牌“绑架”的好!
但没有输赢的比赛,其实你不会去看。
没有胜负的竞争,其实是一碗鸡精兑成的“心灵鸡汤”。
我们尊重孩子的独一无二,但因为哭泣、因为伤痛,就让他放弃心中所爱,除了灌输恐惧和逃避之外,别无用处。
我们厌倦了被目标绑架,但这意味着我们就应该放弃目标、过一种随心所欲的生活吗?
这样的生活,看上去很美,其实空洞无物。
几天前,日本文部科学省(等同于我国教育部)宣布,将从2020年开始大量增加学校课程的课时和内容,彻底告别了日本施行了近三十年的“宽松教育”(ゆとり教育)。在宽松教育下,日本旨在抛弃填鸭式教育,为学生“减负赋能”,但却造就了在现实中口碑负面的“宽松一代”。
日本舆论总结宽松世代的特点,那就是个人生活为先、扛不住打击、缺乏主动性、对自我成长倍感焦虑。宽松世代不仅在学术水平上全面落后,而且难以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更糟糕的是,他们常常不知道目标何在。
教育解绑的另一面,并不宽松。
就像拒绝金牌“绑架”的另一面,难道就一定是美丽乌托邦吗?
拒绝绑架,追求卓越如果尊重孩子的独特,就意味着回避所有的竞争与伤害,那不过是在养成又一朵温室中的花朵,精致美丽,但只能活在人造的温暖当中。
拒绝孩子被金牌绑架,却不能激发他心中的激情和热爱,那不过是将他救于虎口,又送入狼窝。
要金牌、要赢,是人类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本性。正是有对高远的追求,才会有更精彩纷呈的世界。
不要因为那一分的运气而去否定金牌,也不要因为哭泣就否定追求本身。当孩子热衷于追求赢,我们是该急于否定竞争本身,还是引导他更好地理解输赢这件事?
为人父母要教给孩子的,不是回避金牌,而是发现他真正所爱。不是宽松放纵,而是全力以赴。为了心中所爱,哪怕跌倒、哪怕哭泣、哪怕受伤,也依旧一往如前。
我们不需要否定金牌,而是要给孩子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评价体系,看得到九十九分的努力,也看得到一分的运气。
追求卓越,成功自然会尾随。
简单地否定金牌,不过是非黑即白的二元价值观。
就像孙杨哭,绝不意味着他是一个失败的运动员,连续参加三届奥运会,依然能够保持巅峰的运动状态,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样的运动员,哪怕没有金牌傍身,也绝逼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泳者。
就像刘翔,就算他再也没有重现雅典奥运会的荣光,依然在世界田径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更高、更快、更强,奥运的精神属于金牌,却远不止于金牌。
戒掉金牌不可能、也没必要,被金牌绑架的是恐惧,而不是勇敢。
勇于追求的人从不畏惧被绑架,透过金牌,让孩子成为更勇于追求自我、承担失败、超越痛苦的人,这才是奥运给父母们带来的真正一课!
作者 | 昱子(一儿一女的母亲,新闻主持人)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